自愈合支化聚乙烯二胺水凝胶微胶囊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271278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1056761.0

    申请日:2020-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愈合支化聚乙烯二胺水凝胶微胶囊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新能源材料技术领域。自愈合水凝胶微胶囊是由三甲醇丙烷乙氧酯三丙烯酸酯外壳包裹碳质微米球和支化聚乙烯二胺水凝胶形成,再将由纳米五氧化二钒与自愈合水凝胶微胶囊混合得到镁离子电池正极的活性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具有自愈合功能的水凝胶被释放后可对镁离子电池的正极片的裂痕进行精准愈合,导电碳质球则在电极裂痕中发挥桥梁作用,有效的增强电子运输通道和电极稳定性。从而导电碳质球与支化聚乙烯二胺水凝胶产生协同效应,既可实现电子传导愈合,又保证了自愈合之后良好的稳定性,从而实现了电池在快速充放电循环条件下的超长寿命。

    二氧化钒@聚苯胺/碳布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柔性自修复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839877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280117.3

    申请日:2024-0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二氧化钒@聚苯胺/碳布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柔性自修复电池,以钒盐和还原剂为原料,水热反应忽的纳米带状二氧化钒,在电镀液中电化学沉积聚苯胺从而得到二氧化钒@聚苯胺/碳布;以氯化锌作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超高浓度的电解液,即“盐包水”型电解液,可以降低自由水在水系电解液中的活性,从而缓解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将锌沉积在碳布上,不仅能够增大锌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同时将赋予负极柔性。将三者结合起来,这解决了当前电池所面临的安全性差的问题,在遭受弯折,切割等伤害之后,所制备的柔性锌离子电池依然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应用于锌离子电池有着循环性能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中空三维球形微花复合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镁/钠混合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834368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65947.6

    申请日:2024-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中空三维球形微花复合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镁/钠混合离子电池,先制备三维微花结构的CoNiCu‑前驱体,再一步硒化,得长刺堆积的三维中空CoSe/NiSe2/CuSe2球形微花复合材料。均匀的枝棘结构增加了电子和离子的转移,中空结构减轻了长期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坚固的微纳骨架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产物用作镁/钠混合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Mg2Cl2][AlCl4]2‑NaTFSI/TGM电解液,极化的Se2‑离子减轻Mg2+的迁移障碍,避免Mg2+在电解质中难以解离和扩散,实现了低极化和快速反应动力学,使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稳定的库仑效率,同时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容量。

    一种自修复水凝胶微胶囊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自修复锂硫电池正极、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1193017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0027560.1

    申请日:2020-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修复水凝胶微胶囊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自修复锂硫电池正极、电池,将吡咯与植酸溶解在异丙醇中得到的混合溶液A与硫酸铵水溶液和去离子水混合,得到前驱体溶液B;将2‑羟基‑2‑甲基苯丙酮与三甲醇丙烷乙氧酯三丙烯酸酯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再加热挥发除去无水乙醇,得到混合溶液C;以前驱体溶液B、混合溶液C、聚乙烯醇水溶液作为内相、外相、驱动相,利用液驱同轴流动聚焦技术制备得到微胶囊,洗涤后静置2~3天,烘干得到自修复水凝胶微胶囊复合材料,以其掺杂在硫粉中作为活性物质制备锂硫电池正极,在电极片发生裂痕时,微胶囊中的水凝胶被释放对锂硫电池的正极片的裂痕进行精准修复,从而可维持锂硫电池良好的性能。

    一种微胶囊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78849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101131.5

    申请日:2021-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胶囊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以Cu7.2S4纳米花作为胶囊内相,将表面生长有二硫化锡量子点的碳纳米管、三甲醇丙烷乙氧酯三丙烯酸酯ETPTA、光引发剂和氧化锌纳米棒搅拌均匀形成胶囊外相;通过微流控技术,制备二硫化锡量子点/碳纳米管/Cu7.2S4胶囊复合材料,高温碳化后刻蚀掉氧化锌纳米棒,形成二硫化锡量子点/碳纳米管/Cu7.2S4多孔微胶囊复合材料。其内部存在的丰富的空隙结构,能缓冲体积变化,减少了充电/放电过程中的活性质量损失,从而改善了负极的电化学性能。

    一种Si@C/C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29725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11767.0

    申请日:2024-1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i@C/C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本发明以纳米硅颗粒和盐酸多巴胺为原料,经过制备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型碳层,提高了硅负极的导电性,同时防止了过量的锂离子嵌入导致硅负极发生表面钝化或是结构坍塌。再通过溶胶‑凝胶法、经过一步碳化即可得到硅@碳/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增大了硅‑电解液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电子/离子传输动力学。此外,多将硅@碳纳米颗粒锚定在多孔三维框架上还能防止纳米结构的硅颗粒发生团聚现象,同时提供大量的空间,缓解了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剧烈的体积变化,防止硅负极从集流体上脱落。所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循环性能好,能量密度高,无毒无污染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