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围岩变形自动化监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549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70932.7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围岩变形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围岩变形自动化监测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外壳、可伸缩吸盘、三维激光扫描仪、若干移动轮、若干风扇、动力模块和控制及通讯模块;所述外壳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其下表面中心处开设有通孔,可伸缩吸盘位于外壳内部,其一端固定于外壳上表面内部中心处,另一端可通过外壳下表面开设的通孔伸出实现固定,三维激光扫描仪设置于外壳上表面的外部中央位置,若干风扇均匀设置于外壳的顶部和四周表面。本装置可通过移动轮配合风扇实现自行移动,可伸缩吸盘实现自动固定,对隧道环境的适应性强且无需额外人力在洞内操作,人员投入更少,成本更低,还可不间断采集变形数据,实时传输数据。

    基于多时段多传感器融合的隧道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57379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51330.4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时段多传感器融合的隧道检测方法及系统,可解决隧道内环境检测依赖于人工检测或机器主动式检测,可能存在遗漏点及人力、机械、时间消耗的问题。隧道检测系统中包括多个检测装置和服务器,每个检测装置上安装有多个传感器和定位装置,每个传感器用于采集不同类型的数据,通过第一检测装置实时获取待测隧道的第一环境数据和第一位置信息,以及通过第二检测装置实时获取待测隧道的第二环境数据和第二位置信息;将第一环境数据、第一位置信息、第二环境数据和第二位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根据各个时刻上传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对第一环境数据和第二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得到待测隧道的检测数据。

    隧道内多机协同作业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4484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51327.2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作业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内多机协同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作业需求选择辅机的数量以及辅机的类型,然后通过主机确定每个辅机的位置;主机对隧道内所需作业区域进行扫描并建立隧道的三维模型;主机对辅机规划路径及预设作业速度和作业起点;辅机移动至作业起点并按规划路径和预设作业速度进行作业,从而避免机械容易与隧道内部及隧道壁周围的障碍物发生碰撞致使检测机械和障碍设备受损;主机实时规划辅机路径和作业速度;通过主机对每个辅机路径的规划,和主机与每个辅机实时通信,保证检测更加全面,避免检测发生遗漏,从而达到了辅机检测类型和面积更加全面、辅机和障碍设备不易磕碰的技术效果。

    隧道仰拱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48165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20519.X

    申请日:2024-01-05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隧道仰拱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隧道仰拱块结构包括预制的仰拱块本体;仰拱块本体内设有中空的容纳腔,容纳腔的至少部分腔壁的形状与待安装的传感器的形状相匹配,容纳腔的一侧具有供传感器进入或移出的避让孔,传感器可拆卸地容纳在容纳腔内;容纳腔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填充层,填充层位于传感器的外壁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并与传感器和容纳腔均抵接;避让孔处可开合地设置有封堵件,封堵件与避让孔的孔壁密封连接,若需要更换传感器,先将封堵件拆卸开;然后将填充层从避让孔处移出容纳腔,再将损坏的传感器从避让孔处拿出来进行更换,在容纳腔内安装新的传感器,继续对仰拱块本体的应力变形进行监测,运维效果较好,提升了使用体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