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54746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480003464.6
申请日:2014-10-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雫文成
IPC: H01M8/02 , H01M8/0297 , H01M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0206 , H01M8/0228 , H01M8/0271 , H01M8/242 , H01M2008/1095 , Y02P70/56
Abstract: 接线板(160F)利用耐腐蚀性高的钛制的单体侧板(182)和端板侧板(183)夹持具有集电端子(161)的导电性的铝制的芯板(181)。单体侧板(182)和端板侧板(183)这两个板的板外周缘比芯板(181)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板接合密封件(184)将包含芯板(181)的各板的外周缘包覆,维持板夹持状态。由于通过镀金对芯板(181)的外周缘的端面进行了处理,因此在该外周缘端面,成为不与板接合密封件(184)接合的非接合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5144446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80022538.0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1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6 , H01M8/241 , H01M8/2465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 Y02P70/56
Abstract: 燃料电池用的隔板用于燃料电池且与膜电极接合体相向地配置。隔板具备:与膜电极接合体的发电区域相向的隔板中央区域;从隔板中央区域向外缘延伸的外缘部;设于外缘部的冷却介质供给歧管及冷却介质排出歧管;从冷却介质供给歧管经由隔板中央区域而到达冷却介质排出歧管的流体流路区域;设于外缘部并将上述流体流路区域包围的密封填料;及设于上述流体流路区域的外侧并且为了评价上述填料的粘接状态而被试验性地施加外力的剥离检查用填料。通过评价剥离检查用填料的粘接状态,在制造燃料电池用隔板时,能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375445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780003241.X
申请日:2007-01-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0267 , H01M8/0271 , H01M8/0276 , H01M8/0284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在集成有密封垫的MEA(45)中,具有密封部分(459)的框架(450)一体地形成在膜电极组件(MEA部分451)周围,绕着具有较低刚性的框架(450)设有具有比框架(450)高的刚性的高刚性部件(458)。
-
公开(公告)号:CN101375445A
公开(公告)日:2009-02-25
申请号:CN200780003241.X
申请日:2007-01-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0267 , H01M8/0271 , H01M8/0276 , H01M8/0284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在集成有密封垫的MEA(45)中,具有密封部分(459)的框架(450)一体地形成在膜电极组件(MEA部分451)周围,绕着具有较低刚性的框架(450)设有具有比框架(450)高的刚性的高刚性部件(458)。
-
公开(公告)号:CN107492676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710433004.2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 H01M8/0273 , H01M8/0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的单体电池。满足X×ΔT×CTEf
-
公开(公告)号:CN105529481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10665058.2
申请日:2015-10-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247 , H01M8/24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8/2465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用集电板、燃料电池组、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制造方法,提供抑制取出从燃料电池组集电的电力时的导电电阻的增大的技术。燃料电池用的集电板具备对燃料电池发电的电力进行集电的集电部和用于输出由集电部集电的电力且安装有汇流条的端子部,端子部具备:端子部主体,与集电部电连接;第一螺纹部,固定于端子部主体;第二螺纹部,与第一螺纹部螺合而将汇流条的一端固定于端子部;及突起部,设置在端子部主体的与设有第一螺纹部的面相同的面上,突起部配置在如下位置:在汇流条的另一端固定于其他的设备的状态下将汇流条的所述一端固定于端子部的情况下,突起部与汇流条接触从而抑制与第二螺纹部的拧紧相伴的端子部主体的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05529481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510665058.2
申请日:2015-10-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247 , H01M8/24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8/2465 , Y02P70/56 , H01M8/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用集电板、燃料电池组、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制造方法,提供抑制取出从燃料电池组集电的电力时的导电电阻的增大的技术。燃料电池用的集电板具备对燃料电池发电的电力进行集电的集电部和用于输出由集电部集电的电力且安装有汇流条的端子部,端子部具备:端子部主体,与集电部电连接;第一螺纹部,固定于端子部主体;第二螺纹部,与第一螺纹部螺合而将汇流条的一端固定于端子部;及突起部,设置在端子部主体的与设有第一螺纹部的面相同的面上,突起部配置在如下位置:在汇流条的另一端固定于其他的设备的状态下将汇流条的所述一端固定于端子部的情况下,突起部与汇流条接触从而抑制与第二螺纹部的拧紧相伴的端子部主体的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02687330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080060005.3
申请日:2010-05-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雫文成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1 , H01M8/0267 ,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0284 , H01M8/0286 , H01M8/0297 , H01M8/241 , H01M8/242 , H01M8/2457 , H01M8/2465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 Y02E60/50 , Y02P70/56
Abstract: 燃料电池组具备:第一模块,包括电解质膜、阳极、阴极;第二模块,包括隔板,隔着第一密封构件而与第一模块的一侧的面相邻配置;第三模块,包括隔板,隔着第二密封构件而与第一模块的另一侧的面相邻配置。在这种燃料电池组中,第一密封构件的相对于第一模块的剥离强度比相对于第二模块的剥离强度高,第二密封构件的相对于第一模块的剥离强度比相对于第三模块的剥离强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401241B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0780008851.9
申请日:2007-03-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4/861 , H01M4/8642 , H01M4/8885 , H01M4/9041 , H01M8/0241 , H01M8/0258 , H01M8/0271 , H01M8/0276 , H01M8/241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隔离器(40)、反应气体流过其中的多孔体(27)和具有内置式密封垫的发电单元(20),其中多孔体(27)具有在其外周上形成的阻止部分(50),阻止部分(50)的孔隙率比多孔体(27)的孔隙率小。
-
公开(公告)号:CN107658479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710595020.1
申请日:2017-07-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89 , H01M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燃料电池单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组装燃料电池单电池时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气体流路形成部的气体流路的闭塞。燃料电池单电池具备带有树脂框架的MEGA板和两张隔板。在树脂框架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形成气体歧管孔与MEGA的第一面之间的气体流路的凹凸状的气体流路形成部。在树脂框架的第二面上以通过气体流路形成部的背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有熔融粘结部,该熔融粘结部将气体歧管孔的周围包围而隔断气体歧管孔与MEGA的第二面之间的气体的流通,并将树脂框架与第二隔板粘结。熔融粘结部由第一树脂形成,气体流路形成部由熔点比第一树脂高的第二树脂形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