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49813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80161559.X
申请日:2009-09-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锂二次电池,包含负极,所述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在该集电体的表面上形成的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层,其特征在于,该负极层由以负极活性物质作为主成分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在该负极活性物质层上形成的以绝缘性填料作为主成分的绝缘层构成,由压汞测孔仪测定得到的所述绝缘层中的细孔比表面积(Sb:m2/g)和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细孔比表面积(Sa:m2/g)之间的比率(Sb/Sa)满足1.2≤(Sb/Sa)≤2.5。
-
公开(公告)号:CN102549813B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0980161559.X
申请日:2009-09-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锂二次电池,包含负极,所述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在该集电体的表面上形成的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层,其特征在于,该负极层由以负极活性物质作为主成分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在该负极活性物质层上形成的以绝缘性填料作为主成分的绝缘层构成,由压汞测孔仪测定得到的所述绝缘层中的细孔比表面积(Sb:m2/g)和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细孔比表面积(Sa:m2/g)之间的比率(Sb/Sa)满足1.2≤(Sb/Sa)≤2.5。
-
公开(公告)号:CN102150321B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0980135401.5
申请日:2009-10-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G01R31/3651 , H01M10/48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系统、该系统中的锂析出判定方法以及搭载该系统的车辆。取得向非水电解液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施加充电电流时的充电电压和使放电电流流动时的放电电压。对于充电电压和放电电压分别计算对于采样期间内的值的变化的二次函数的近似曲线的二次项的系数。该计算在多个采样期间反复进行。基于计算出的系数中的对称现象以及交叉现象的发生状况,能够不解体电池而判定有无锂析出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150321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980135401.5
申请日:2009-10-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G01R31/3651 , H01M10/48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系统、该系统中的锂析出判定方法以及搭载该系统的车辆。取得向非水电解液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施加充电电流时的充电电压和使放电电流流动时的放电电压。对于充电电压和放电电压分别计算对于采样期间内的值的变化的二次函数的近似曲线的二次项的系数。该计算在多个采样期间反复进行。基于计算出的系数中的对称现象以及交叉现象的发生状况,能够不解体电池而判定有无锂析出的可能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