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421656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0980159291.6

    申请日:2009-1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1 B60R13/04 B60R13/07

    Abstract: 一种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构造成在车颈处通风板的设计表面和雨水排水沟的设计表面之间的边界位置不存在台阶和不稳定间隙,还构造成设置在挡风玻璃(G)和发动机盖(40)之间的车颈处通风板(30)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可被右、左雨水排水沟(20)的下部支撑,雨水排水沟(20)的设计表面(20e)与车颈处通风板(30)的设计表面(34e)是连续的。接合部分(25)设置在右、左雨水排水沟(20)的下部。构造成与接合部分(25)接合的接合部分(37)设置到车颈处通风板(30)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上。此外,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与右、左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相接合,以限制车颈处通风板(30)相对右、左雨水排水沟(20)在上、下方向上和水平转动方向上的运动。

    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421656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980159291.6

    申请日:2009-1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1 B60R13/04 B60R13/07

    Abstract: 一种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构造成在车颈处通风板的设计表面和雨水排水沟的设计表面之间的边界位置不存在台阶和不稳定间隙,还构造成设置在挡风玻璃(G)和发动机盖(40)之间的车颈处通风板(30)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可被右、左雨水排水沟(20)的下部支撑,雨水排水沟(20)的设计表面(20e)与车颈处通风板(30)的设计表面(34e)是连续的。接合部分(25)设置在右、左雨水排水沟(20)的下部。构造成与接合部分(25)接合的接合部分(37)设置到车颈处通风板(30)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上。此外,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与右、左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相接合,以限制车颈处通风板(30)相对右、左雨水排水沟(20)在上、下方向上和水平转动方向上的运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