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57594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27795.6
申请日:2014-12-0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昭通供电局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分布式覆冰监测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相位光时域反射仪监测到输电线路在未覆冰和覆冰时架空线的固有振动频率;步骤二、计算与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未覆冰时架空线的固有振动频率,计算架空线未覆冰水平应力;步骤三、计算与数据处理单元分别获得架空线覆冰情况下单位长度质量与水平应力的关系以及单位长度质量与覆冰厚度的关系;步骤四、结合输电线路材料参数、地理信息参数、单位长度质量与覆冰厚度的关系以及架空线状态方程,以架空线覆冰厚度为未知量,计算与数据处理单元采用牛顿迭代法计算获得架空线的等值覆冰厚度。本发明具有监测方法智能化程度高、便于分析判断覆冰程度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457594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727795.6
申请日:2014-12-0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昭通供电局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分布式覆冰监测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相位光时域反射仪监测到输电线路在未覆冰和覆冰时架空线的固有振动频率;步骤二、计算与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未覆冰时架空线的固有振动频率,计算架空线未覆冰水平应力;步骤三、计算与数据处理单元分别获得架空线覆冰情况下单位长度质量与水平应力的关系以及单位长度质量与覆冰厚度的关系;步骤四、结合输电线路材料参数、地理信息参数、单位长度质量与覆冰厚度的关系以及架空线状态方程,以架空线覆冰厚度为未知量,计算与数据处理单元采用牛顿迭代法计算获得架空线的等值覆冰厚度。本发明具有监测方法智能化程度高、便于分析判断覆冰程度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588815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610130182.3
申请日:2016-03-0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1/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基于微气流的红外气体探测器,包括第控温室、微晶玻璃气室、毛细玻璃管、第二控温室、盘旋毛细玻璃管、精密流量探测器、信号处理单元和单向阀,微晶玻璃气室设置于第控温室上,盘旋毛细玻璃管设置于第二控温室上,微晶玻璃气室的端通过毛细玻璃管与盘旋毛细玻璃管的端连接,盘旋毛细玻璃管的另端与精密流量探测器的输入端连接,精密流量探测器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连接,同时还通过单向阀与微晶玻璃气室的另端连接;第控温室用于控制整个微晶玻璃气室初始温度为Ta,第二控温室用于控制整个盘旋毛细玻璃管初始温度为Tb,且Ta>Tb。本发明采用微气流检测,避免受温度湿度影响,将红外检测技术提高个数量级。
-
公开(公告)号:CN106287229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921923.X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气体绝缘材料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绝缘混合气体充气系统及充气方法,包括混合气体充气装置与温度压力监测装置,混合气体充气装置包括SF6充气气路、非SF6充气气路、试验腔体管道、真空瓶管道与真空泵管道,温度压力监测装置包括压力表,压力表配备有智能远程传输部件。本发明可进行不同压力和SF6比例的混合气体的充气、压力调节和回收处理,也能进行混合气体的压力、温度、密度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596931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510075178.7
申请日:2015-02-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通道六氟化硫绝缘电气设备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共用的SF6纯度检测室、共用回气通道、三个独立的SO2检测室等部件实现了SF6绝缘电气设备分解产物的在线检测,保证了检测准确度,避免了不同设备间的混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复用性,采用了循环气路设计方式,将检测完后的样气送回到SF6绝缘电气设备本体中,减少了气体的损耗和对大气的污染。另外,通过在取样检测气路中配置的压力传感器,能够根据压力值的变化,实现本发明取样检测气路中电磁阀状态的自诊断,提高了本发明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259609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135361.2
申请日:2013-04-1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准分布式高压输电线路光纤监测网络,包括变电站控制单元、第一波分多路复用器、第二波分多路复用器、第三波分多路复用器和两个基杆塔监测子系统,变电站控制单元包括通信控制模块、光信号解调模块和第四波分多路复用器,每个基杆塔监测子系统包括第一光路选择开关、第二光路选择开关、第三光路选择开关、光电转换模块、控制器、第一电光转换模块、第二电光转换模块和杆塔状态传感器组。本发明提高了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微风振动、导线温度、杆塔倾斜角度的检测精度,提高上述参数检测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457051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95338.7
申请日:2013-09-03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六盘水供电局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管母快速作业线夹,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上端与第二夹块上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夹块下端通过卡接机构与第二夹块下端卡接,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围成的夹口与输电线路管母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带卡接凸轮的卡接板和与所述卡接凸轮相配合的卡接凹槽,所述卡接板与所述第一夹块下端活动连接,所述卡接凹槽布置在所述第二夹块下端对应所述卡接凸轮的位置。本发明通过卡接机构实现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开合端的开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作业时间短。适用于输电线路的融冰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02545123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20838.8
申请日:2012-01-30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泰昌实业有限公司
IPC: H02G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组合式轻质节能间隔棒,是在普通间隔棒的基础上,将框架(1)、十字轴套(3)、线夹本体(4)、盖板(7)均采用纤维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和专门优化的结构,不产生磁滞和涡流损耗,不产生电晕,无电晕噪声,无电磁能量损失,节能效果明显。机械强度大,握力稳定,抗舞动,维修费用小。经过专门优化的结构设计,有效防止连接关节不同材质连接产生的磨损,增强了耐磨性能,延长了间隔棒使用寿命,且重量轻、便于施工安装、节约电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3060021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266518.X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波 , 赵淳 , 冯万兴 , 兰贞波 , 喻明江 , 隗震 , 黎淑娟 , 朱金大 , 骆键 , 梁轶峰 , 覃兆宇 , 俞拙非 , 柯艳国 , 朱仲贤 , 王雄奇 , 郑晓琼 , 朱春波 , 于春来 , 左志平
IPC: B60L5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人机无线充电平台发射及接收线圈设备,无线充电平台发射线圈包括发射端中心部磁芯骨架和多个发射端外侧包围部分磁芯骨架、发射端中心部磁芯骨架上缠绕有中心绝缘线圈,每个发射端外侧包围部分磁芯骨架上均缠绕有外侧绝缘线圈,多个发射端外侧包围部分磁芯骨架均匀分布在发射端中心部磁芯骨架外侧;无线充电平台接收线圈包括接收端中心部磁芯骨架和多个接收端外侧包围部分磁芯骨架、接收端中心部磁芯骨架上缠绕有中心绝缘线圈,每个接收端外侧包围部分磁芯骨架上均缠绕有外侧绝缘线圈,多个接收端外侧包围部分磁芯骨架均匀分布在接收端中心部磁芯骨架外侧。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供电方式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067679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11049.6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G15/013 , G01M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试验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电缆密封装置,包括支撑元件、密封元件、固定元件、试验接口与检测元件,密封元件为U形结构设置,密封元件的两侧壁与电缆端部的轴向表面贴合设置,用于保证密封元件的两侧壁与电缆端部的轴向表面之间的密封性;支撑元件设于密封元件的底部,并与电缆端部的横切面抵触设置,用于隔离电缆端部与密封元件的底部,起到保护密封元件;固定元件与密封元件对应设置,用于保证密封元件的密封性;支撑元件、密封元件、固定元件与电缆对应构成密闭气流通路,用于为电缆的密封性提供测试接口;试验接口与密闭气流通路对应设置,检测元件设于试验接口内,用于检测电缆内部进水受潮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