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6020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1694445.X
申请日:2023-12-11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湖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筛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峰曲霉Aspergillus nomius及其用途。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生物防治昆虫提供一种新选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峰曲霉Aspergillus nomius,其保藏号为CGMCC No.40484。本发明筛选到一株新的集峰曲霉,该菌株对柳蓝叶甲和草地贪夜蛾有较强的致病性。本发明为生物防治柳蓝叶甲和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2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94445.X
申请日:2023-12-11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湖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筛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峰曲霉Aspergillus nomius及其用途。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生物防治昆虫提供一种新选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峰曲霉Aspergillus nomius,其保藏号为CGMCC No.40484。本发明筛选到一株新的集峰曲霉,该菌株对柳蓝叶甲和草地贪夜蛾有较强的致病性。本发明为生物防治柳蓝叶甲和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699846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149640.4
申请日:2023-09-07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K67/033
摘要: 红火蚁室内饲养方法,属于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饲养红火蚁的装置,以及饲养的方法。红火蚁室内饲养方法,采用野外挖掘的整体或部分红火蚁蚁巢放置于双层盒体饲养装置中进行饲养,所述的双层盒体饲养装置有内盒和外盒构成,内盒设置在外盒内部,内盒由饲养盒、主体蚁巢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红火蚁具有较强攻击性的特点,增加了防逃逸装置、外补水装置,保证了室内饲养环境和饲养人员的安全。采用圆形管作为蚁巢主体,且可根据需要增加蚁巢主体数量,扩大饲养种群规模。本发明把觅食区和主巢区进行分区,减少添加食物、清理蚁巢等操作对蚁群的影响,同时减少了工蚁觅食活动对蚁后的干扰,其结构更接近自然巢穴。
-
公开(公告)号:CN105794724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610142820.3
申请日:2016-03-14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K67/033 , A01G31/02 , A01G31/00 , A23K10/30 , A23K50/90
CPC分类号: Y02P60/2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研究稻飞虱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由上部观察容器和营养液容器组成,所述的观察容器由侧壁围成圆锥形,有上下两个开口;营养液容器由底部和侧壁围成并有一个开口;上部观察容器与营养液容器以可拆卸的方式组合;(b)、在上部观察容器的上、下部开口分别塞上厚度1cm的圆形海绵垫,将5‑10粒已催芽的稻种用镊子点种在海绵垫上,放入25℃的恒温培养箱内育苗,10‑15天后稻苗即可使用。使用这样的装置可以显著提高稻飞虱成虫的寿命,可以获得发育一致的雌虫卵巢和更多数量的稻飞虱虫卵,这些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稻飞虱数量,而且有利于长期观察该害虫的生物学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71081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10325341.1
申请日:2013-07-30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K67/033 , A01G1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易研究根部蚜虫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由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组成,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容器中的每一个容器由底部和侧壁围成并且都包括一个开口;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以可拆卸的方式组合;(b)、在事先准备好第一容器的底部开1个直径1cm的小圆孔,在第二容器内装入3-4cm厚的细沙或细土;(c)、寄主植物:提供苗龄在2-3月的海棠实生苗;把海棠实生苗种植在第一容器内,并把海棠苗主根系根梢部从第一容器的底部圆孔穿出;(d)、把蚜虫接种在穿过第一容器底部圆孔的根梢上后,再把第一容器放置在第二容器上,让第一容器的底部位于第二容器内并密封第二容器的开口,同时,在第一容器的底部与第二容器的底部之间形成一个腔体;并且,让穿出第一容器底部圆孔的根接触到第二容器内的细沙或细土。
-
公开(公告)号:CN11848947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46233.5
申请日:2024-05-06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G13/00 , A01C1/06 , A01K67/033 , A01G22/2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全生育期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技术,首次提出了按照玉米的生育分期,针对性地结合药剂和天敌进行草地贪夜蛾防控的方法,能够保持玉米全生育期的草地贪夜蛾防效在94%以上,整株受害等级降低至0~1级,显著减轻了入侵物种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产业的影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全新防控技术,完善种群抗药性监测与治理,降低草地贪夜蛾的耐药性,减轻农药滥用问题。发现了部分药剂与部分天敌之间的协同效果,使得在降低药剂用量和使用频率的情况下,结合释放天敌,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还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解决农药减量、天敌释放的技术问题,实现天敌与药剂无缝对接,为草地贪夜蛾防治提供一套减量增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7873646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711070675.3
申请日:2017-11-03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K67/033 , G01N1/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不同品级红火蚁计数方法,测量蚁巢大小尺寸,对蚁巢取样;蚁巢样品预处理除去泥土后,用无水乙醇浸泡;然后分离除去杂质,得到干净无杂质的红火蚁样品,用无水乙醇浸泡;过滤除去乙醇,晾干红火蚁、用筛子过筛,拣出筛上个体大的繁殖蚁单独计数;对筛上和筛下红火蚁分别称总质量、然后分别取少量样品称样品质量,并统计样品中不同品级红火蚁头数,蚁巢不同品级红火蚁头数=筛上或筛下红火蚁总质量/筛上或筛下红火蚁取样样品质量*取样样品中不同品级的头数,并计算得到不同品级红火蚁的密度。本发明方法可详细摸清红火蚁蚁群结构和不同品级红火蚁发生规律,该方法计数准确率高,不同品级密度可应用于不同品级红火蚁发生规律,为当地红火蚁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353133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737786.8
申请日:2019-08-12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A23K50/90 , A23K10/30 , A23K10/37 , A23K20/163 , A23K20/105 , A23K10/18 , A23K20/174 , A23K20/195 , A01K67/03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人工饲料,该人工饲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玉米草粉30.0-60.0份、麦麸30.0-60.0份、玉米面粉30.0-60.0份、琼脂5.0-20.0份、葡萄糖5.0-15.0份、山梨酸钾0.5-5.0份、尼泊金1.0-5.0份、酵母7.0-25.0份、抗坏血酸1.0-10.0份,维生素B 2.0-10.0份、链霉素0.1-1.0份、蒸馏水500-1200份。该人工饲料通过添加草地贪夜蛾喜食的玉米草粉和麦麸,改善了饲料的质地,有利于草地贪夜蛾的取食、生长和化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饲养方法:1)将初孵幼虫接入装有本发明的人工饲料和新鲜玉米苗的饲料盒中,于人工培养箱中饲养到3龄;2)达到3龄后,仅投放人工饲料继续进行饲养,直至化蛹;其中,人工饲料和新鲜玉米苗的重量比为6:1~10:1,该方法利于幼虫分散,避免自残,提高了幼虫成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106375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10505668.0
申请日:2016-06-30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K67/033 , A23K50/90 , A23K10/30 , A01G3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水培甘蓝饲养小菜蛾的方法,在小菜蛾饲养条件下,温度24℃、相对湿度70%、光周期L∶D=16∶8,对商品甘蓝进行水培,生根良好,单株水培甘蓝可用于200‑300头小菜蛾一个完整世代的饲养,饲养的小菜蛾各生物指标与盆栽甘蓝、蛭石萝卜苗法饲养的小菜蛾没有显著差异。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饲料随时供应,使室内小菜蛾的大量饲养更加方便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1681998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1703793.4
申请日:2022-12-27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5B19/04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地贪夜蛾成虫诱捕监控系统,涉及虫害治理技术领域,解决了并不能根据不同点位的害虫数量,对不同区域进行判定,再根据所判定的异常区域,对异常区域内部的害虫进行快速处理的技术问题,将获取得到的待处理参数传输至区位数据分析单元内,再对不同监控区域内所有诱捕点的待处理参数以及被标记的异常诱捕点进行接收,并根据接收到的待处理参数以及对应的异常诱捕点,对不同监控区域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不同监控区域分别标记为正常区域或异常区域,此种标记方式更加精准,考虑差值的最大值,使对异常区域的判定更加准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