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52014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310562401.1
申请日:2013-11-13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分类号: A23F3/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加多糖含量的茶叶发酵方法,在茶叶上接入白参菌种进行固态的深度发酵,使茶中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的生物活性保健成分多糖较发酵前增加1-2倍,含量高达15%,达到改善茶品质,拓深茶保健功效的目的。实施步骤:茶与水重量比按1:1~1.8的比例充分混匀,待茶叶含水达到80%以上灭菌,按茶叶培养基与白参菌种按100:5~15的接种量接入,在22℃~30℃条件下,培养7~17天,待白参菌丝体布满培养基后,于40~60℃烘干,得到高多糖含量的白参菌发酵茶。工艺对原料嫩度要求不高,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较低;发酵后茶汤橙红明亮,苦涩、粗老味明显减弱,菌香味明显,发酵菌种明确单一,安全卫生。
-
公开(公告)号:CN107653164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1126688.8
申请日:2017-11-15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G3/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酒及其制备方法,该红茶酒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红茶茶叶5%~15%、糖15%~20%、茶多酚0.2%~0.6%、蒸馏酒酒精15%~50%,其余为纯净水。本发明红茶酒营养丰富,富含红茶提取物和茶多酚,有利于人体健康,制备方法简单,红茶酒酒体清亮,口感幽香,回味悠长。本发明采用红茶配制的酒既具有酒的风格,也具有茶的风味和保健功能。该红茶酒的酒精度适中,口感佳,同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等物质,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饮品,且具有养颜和延缓衰老等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04292200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439892.5
申请日:2014-09-01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D311/6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茶叶中提取低咖啡碱、高儿茶素的茶多酚提取工艺。本发明以绿茶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将茶叶浸提2次,使茶多酚溶解在溶液中,过滤后,利用乙酸乙酯萃取以及利用纯水洗涤至少2次后,再回收乙酸乙酯、冷冻干燥等工序生产茶多酚。本发明的工艺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儿茶素保留率高,经济效益显著,便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67136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864386.X
申请日:2023-07-14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茶树病虫害防治设备及其防治方法,包括铺设在每一垄土壤上的输送管,输送管的进口端连通有气泵和水泵,输送管背离土壤的一侧固定连接并连通有若干个出口管,出口管用于从下向上对茶树喷气,所有出口管等间距设置,每个出口管的一侧均设置有固定桩,固定桩固定设置在茶树的一侧,固定桩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诱捕装置,诱捕装置用于捕捉害虫;诱捕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供电组件,供电组件与诱捕装置电性连接,供电组件用于给诱捕装置供电,供电组件与固定桩的顶面转动连接。本发明通过灯光组件和存储箱,能够对害虫进行诱捕,将害虫困在存储箱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422934B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10357072.8
申请日:2011-11-11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摘要: 一种白参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利用白参菌在茶汤中生长的液态发酵技术使茶叶与白参菌的活性成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凸显茶叶与白参菌的双重功效。按如下步骤加工:以茶汤体积与葡萄糖或蔗糖重量按100:1~5的比例配制茶汤培养基;在121℃下高压灭菌20min,茶汤培养基接入白参菌种,培养7d~12d之后用80~120目滤布过滤培养物,滤液进行灭菌包装后即得白参菌发酵茶。白参菌发酵茶是由白参菌在糖茶汤中发酵而成的茶饮料,茶汤经过白参菌发酵后,茶多酚部分氧化降解,减少50%左右,茶汤苦涩味减弱,口感鲜爽、醇度良性改变,汤色变亮。该产品仅具有白参菌和茶叶双重功效,而且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
-
公开(公告)号:CN102422934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10357072.8
申请日:2011-11-11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摘要: 一种白参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利用白参菌在茶汤中生长的液态发酵技术使茶叶与白参菌的活性成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凸显茶叶与白参菌的双重功效。按如下步骤加工:以茶汤体积与葡萄糖或蔗糖重量按100:1~5的比例配制茶汤培养基;在121℃下高压灭菌20min,茶汤培养基接入白参菌种,培养7d~12d之后用80~120目滤布过滤培养物,滤液进行灭菌包装后即得白参菌发酵茶。白参菌发酵茶是由白参菌在糖茶汤中发酵而成的茶饮料,茶汤经过白参菌发酵后,茶多酚部分氧化降解,减少50%左右,茶汤苦涩味减弱,口感鲜爽、醇度良性改变,汤色变亮。该产品仅具有白参菌和茶叶双重功效,而且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
-
公开(公告)号:CN114403250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134965.4
申请日:2022-02-14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云南德凤茶业有限公司 , 德宏州茶叶技术推广站
摘要: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酚酸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S1.采摘一芽二、三叶的新鲜茶叶作为原料。S2.将原料杀青至含水率为64%‑72%,得到杀青叶。S3.将杀青叶与柠檬粉混匀,装入揉捻机,轻压揉捻5‑10分钟,得到揉捻叶。S4.将揉捻叶与乳酸杆菌粉剂混匀,装入发酵容器内压实,密闭发酵2‑8个月后得到所述高酚酸茶叶。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高酚酸茶叶,酚酸含量在0.40%以上,超过现有茶叶中的含量。本发明通过特殊的制茶工艺,通过添加柠檬粉和乳酸杆菌粉剂可以显著提高最终茶叶产品中的酚酸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79651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026125.8
申请日:2021-09-02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茶酱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及其装置,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进行酸茶制备;S2:按一定重量比例配料,备用;S3:将原材料切碎混匀,备用;S4:深度加工后装瓶并包装,本发明通过按照一定重量比例配比的原材料所制得的茶酱,风味独特,富含茶多酚以及维生素等茶叶中的成分,有利于人体健康且原材料制备方便,茶酱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得的茶酱色泽黑褐,口感苦辣酸咸共存且回味悠长,采用酸茶制备的茶酱一方面具备酱的风格,另一方面兼具茶的风味和保健功能,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功能食品。
-
公开(公告)号:CN108077247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810087203.7
申请日:2018-01-30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N3/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茶树苗木繁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茶树种质资源枝条的离体保存方法,剪取茶树种质资源枝条。剪取已木质化的茶树种质资源枝条,剪口要平滑整齐;脱脂棉吸水;将脱脂棉裁成长度为15-20cm,充分吸水;枝条离体保存。剪去枝条下端1-2个节间的粗老叶片,根据枝条的粗细与长短,15-20枝捆绑,再用吸水的脱脂棉包裹枝条下端基部5-7cm长,要把剪口也包裹在脱脂棉内,然后用保鲜膜包裹住脱脂棉,挂上注明茶树种质资源名称的标签。本发明可保证茶树种质资源枝条的鲜活,枝条贮藏时间较长,适应远距离运输,枝条扦插成活率较高;具有简单高效、容易操作的优点,使茶树种质资源枝条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333599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727235.4
申请日:2017-08-23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CPC分类号: A01G13/00 , A01G17/00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茶树资源抗性材料鉴定和抗性优良品种选择;2)保护和充分利用害虫天敌资源;3)害虫物理防治;4)农业综合防治;5)加强茶园害虫研究、合理应用农药。本发明提供的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方法,选育抗性强、品质优的茶树品种、通过害虫天敌资源实现生物防治以及合理的物理防治、农业综合防治,能有效减少茶叶生长过程的害虫威胁,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