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4430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76104.X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对称润湿性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农药递送应用;为了提高介孔硅纳米载体在植物叶面上的沉积效率,本发明构建了由亲水单体和疏水单体改性得到的具有非对称润湿性的Janus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AWJ‑MSN),用于负载疏水性农药;所得AWJ‑MSN在不同润湿性能的植物叶片上可以获得提升的润湿性能和叶面沉积能力;与游离的疏水农药相比,该非对称润湿性纳米载体负载农药后形成的递送系统可增强叶面沉积并提供活性成分的持续释放,这有助于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环境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72530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92487.5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广东方中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8G77/388 , C08G77/12 , C09D191/00 , C09D183/08 , C09D5/16 , C09D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季铵化环氧基聚硅氧烷、阳离子光固化植物油基防污抗菌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有机硅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季铵化环氧基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在聚硅氧烷链段中引入了环氧结构片段和季铵盐结构片段,使季铵化硅氧烷与环氧植物油之间可以发生聚合反应,两者共同作为阳离子型光固化体系中的预聚物,可以固化得到兼具高防污性能和高抗菌性能的涂层,所得涂层的水接触角为103°以上,十六烷接触角为28.1°以上,防污性能优异,且抗菌率达到99.9%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73623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95014.8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作物抗逆技术领域,具体涉一种氨基酸修饰的硅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氨基酸修饰的硅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介孔纳米二氧化硅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含有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在70~90℃条件下反应6~8h,即得环氧基纳米二氧化硅;S2.将S1中所述环氧基纳米二氧化硅均匀分散于醇溶液中,然后加入甘氨酸在70~90℃下反应18~24h,即得氨基酸修饰的硅基纳米材料;其中,S2所述醇溶液中醇与水的体积比为(3~5):20。本发明氨基酸修饰的硅基纳米材料不仅能够提高作物在高盐情况下的色素含量,促进其光合作用,实现增效减施的效果;同时还具有抗氧化酶活性,进而提高植物的抗盐胁迫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31638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801981.4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导向性的改性纳米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改性纳米农药的制备方法如下:S1.制备偶联剂改性纳米二氧化硅;S2.将偶联剂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在乙醇水溶液中,加入氨基酸,经回流反应,得到氨基酸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所述氨基酸为植物源氨基酸;S3.负载农药,得到具有导向性的改性纳米农药。通过将特定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硅烷偶联剂改性,再接枝植物源氨基酸,从而快捷高效地获得具有植物体内输导性的纳米载体,作为后续负载农药原药的载体物质;利用氨基酸的专一性、广谱性和多样性,提高非内吸性农药在植株体内的靶向输送和内吸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380644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553407.3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氮化硼纳米片缀合植物微量营养素缓释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材料改性。将原始六方氮化硼粉末超声处理后加入酸或碱活化,静置后收集上层乳液,离心收集沉淀得到剥离氮化硼片层,随后加入已融化的离子液体,搅拌、离心并收集沉淀得到离子液体剥离并官能化氮化硼片层;随后加入多金属氧酸盐进行离子交换反应,水热反应后离心收集沉淀,得到锚定多金属氧酸盐的离子液体改性氮化硼复合材料。本申请利用绿色离子液体剥离并官能化氮化硼,驱动氮化硼层间锚定多金属氧酸盐,在土壤或溶剂中具有对金属离子显著的缓释行为及对土传病害青枯菌的良好抑制效果,可应用于土传青枯病害防控,且分散液浸种具有显著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816160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810521426.X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性聚多巴胺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盐酸多巴胺为单体制得聚多巴胺纳米微球,然后将β‑巯基乙胺修饰于所述聚多巴胺纳米微球的表面,制得所述改性聚多巴胺纳米微球。本发明的改性聚多巴胺纳米微球对结构中含有羧基的农药分子具有更强的结合力和负载能力,载药量大,用于农药缓释剂时,药物释放体系对环境的pH变化的适应性强,在不同pH的环境中均能保持稳定的释放速度,缓释效果好,持续性施药时间延长,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有效利用率,对病虫害草的清除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074716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610511923.2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IPC: A61K36/61 , A61K9/50 , A61P31/04 , A61P31/10 , A23B7/154 , A23P10/30 , A01N65/28 , A01N25/28 , A01P1/00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改性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茶树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保护包括S2.取S1的脲醛树脂预聚体、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水常温下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S3.取茶树油溶于无水乙醇后,缓慢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并搅拌10~20min,然后调节体系pH和搅拌工艺过程;然后对体系加热至30~35℃,固化80~120min后过滤得到中间产物;脲醛树脂预聚体:茶树油: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8~15):(1~5):(3~6),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为脲醛树脂预聚体总质量的1%~4%。本发明的专利能有效克服茶树油易挥发和不稳定的性质,制备的茶树油微胶囊粒径大小分布均匀、颗粒光滑饱满,载药量高,缓释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345112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710607444.5
申请日:2017-07-24
Applicant: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IPC: C09D183/04 , C09D5/00 , C09D7/62 , C09D7/61 , C09K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导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氮化硼30份、硅油40份、表面处理剂7.5份、导热增强纤维0.75~7.5份。所述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所述重量份,将氮化硼和硅油搅拌均匀;S2.向所述S1步骤中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表面处理剂,并搅拌均匀;S3.向所述S2步骤中所得混合物中加入导热增强纤维,并搅拌均匀,然后减压蒸除溶剂,即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导入材料成分简单,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适用于电子、电器产品的灌封作业,可以发展成为最优的散热涂层,用作机械、设备、工业等方面的散热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432646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610916930.0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IPC: C08F292/00 , C08F220/14 , C08F220/18 , C08F220/28 , C08J3/12 , C09D133/00 , C09D151/10 , C09D7/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TO/SiO2/水性聚丙烯酸酯复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散ATO,采用硅烷偶联剂对ATO进行表面改性制得ATO/SiO2复合物悬液,对其除去乙醇后加入丙烯酸酯类聚合单体,可聚合乳化剂、辅助乳化剂、分散剂,乳化,形成ATO/SiO2复合物乳化液;最后将乳化液与引发剂反应,制得ATO/SiO2/水性聚丙烯酸酯复合物微球。本发明制得的纳米ATO/SiO2/WPA复合微球作为透明隔热功能填料,在玻璃门窗的透明隔热方面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节能意义,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通过简单共混制备纳米透明隔热复合乳液的纳米ATO表面活性低改性难、分散稳定性差、与有机相存在相分离等问题。并且,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流程短、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287646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104257.6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多巴胺农药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多巴胺农药微胶囊包括囊芯和包覆所述囊芯的包覆层,所述囊芯为苯基吡唑类农药,所述包覆层为聚多巴胺。本发明以聚多巴胺作为包覆层,将苯基吡唑类农药进行微胶囊化,聚多巴胺对紫外线具有较好的反射和吸收性能,还具有优异的亲水性和黏附性能,如此,能有效地减缓苯基吡唑类农药的光降解速率和紫外线分解速率,改善苯基吡唑类农药的亲水性,提高其在水中的分散性能,还能大大提高苯基吡唑类农药的黏附性能,使其施于土壤和叶面时,都能达到较好的残留,从而降低其流失率,使其在保持药效、减弱污染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