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锂电池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24931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680001681.7

    申请日:2006-09-12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薄膜锂电池,通过解决由在固体电解质层中形成的针孔所导致的各种问题,所述薄膜锂电池可以实现高产率。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薄膜锂电池,其中正电极层(20)、负电极层(50)、设置于其间的固体电解质层(40)、电连接到所述正电极层(20)和负电极层(50)一个或两者的集电极(10)按层设置。当在平面上观看该电池中的层的层叠时,所述正电极层(20)和负电极层(50)布置以不相互重叠。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便在固体电解质层(40)内形成针孔时,也可以避免由所述针孔形成的电极层(20、50)之间的短路。

    发电元件以及具有该发电元件的非水电解质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2124600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080002369.6

    申请日:2010-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H01M10/0562 H01M2300/00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电元件、以及具有该发电元件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其中所述发电元件具有优异的循环特性,并且能够以令人满意的产率制得。所述发电元件包括正极层、负极层以及设置在这两种电极层之间的固体电解质层,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包含Li、P、S和O,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O含量被设定成由正极层侧至负极层侧,该O含量逐步降低或连续降低。在制造均具有上述结构的发电元件时,大多数发电元件具有稳定的循环特性,即,该发电元件能够以令人满意的产率制得。

    锂电池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88470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0810212345.8

    申请日:2008-0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其包括:基板、正极层、负极层以及设置在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其中正极层、负极层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设置在基板上。在该锂电池中,正极层通过气相沉积法形成,并且在正极层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之间设置有缓冲层,该缓冲层用于抑制锂离子在正极层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之间的界面附近的不均匀分布。作为缓冲层,优选使用锂离子传导性氧化物,特别是LixLa(2-x)/3TiO3(x=0.1至0.5)、Li7+xLa3Zr2O12+(x/2)(-5≤x≤3,优选-2≤x≤2)或LiNbO3。

    锂电池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88470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810212345.8

    申请日:2008-0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其包括:基板、正极层、负极层以及设置在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其中正极层、负极层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设置在基板上。在该锂电池中,正极层通过气相沉积法形成,并且在正极层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之间设置有缓冲层,该缓冲层用于抑制锂离子在正极层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之间的界面附近的不均匀分布。作为缓冲层,优选使用锂离子传导性氧化物,特别是LixLa(2-x)/3TiO3(x=0.1至0.5)、Li7+xLa3Zr2O12+(x/2)(-5≤x≤3,优选-2≤x≤2)或LiNbO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