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36994C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580012945.4
申请日:2005-07-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71/022 , B01D53/228 , B01D67/0069 , B01D67/0072 , B01D69/12 , B01D2257/108 , B01D2325/28 , B01D2325/32 , C01B3/505 , C01B2203/0405 , H01M8/0687 , Y10S55/05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为选择性允许氢透过的透氢膜(10),其包括含钒(V)的金属基层(12)、含钯(Pd)的金属被覆层(16)、和在金属基层(12)与金属被覆层(16)之间形成的中间层(14),所述中间层(14)由比金属基层(12)和金属被覆层(16)熔点高且具有透氢性的金属制成。
-
公开(公告)号:CN100524931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680001681.7
申请日:2006-09-12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薄膜锂电池,通过解决由在固体电解质层中形成的针孔所导致的各种问题,所述薄膜锂电池可以实现高产率。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薄膜锂电池,其中正电极层(20)、负电极层(50)、设置于其间的固体电解质层(40)、电连接到所述正电极层(20)和负电极层(50)一个或两者的集电极(10)按层设置。当在平面上观看该电池中的层的层叠时,所述正电极层(20)和负电极层(50)布置以不相互重叠。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便在固体电解质层(40)内形成针孔时,也可以避免由所述针孔形成的电极层(20、50)之间的短路。
-
公开(公告)号:CN102124600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080002369.6
申请日:2010-03-30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2300/00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电元件、以及具有该发电元件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其中所述发电元件具有优异的循环特性,并且能够以令人满意的产率制得。所述发电元件包括正极层、负极层以及设置在这两种电极层之间的固体电解质层,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包含Li、P、S和O,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O含量被设定成由正极层侧至负极层侧,该O含量逐步降低或连续降低。在制造均具有上述结构的发电元件时,大多数发电元件具有稳定的循环特性,即,该发电元件能够以令人满意的产率制得。
-
公开(公告)号:CN101828295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0980100740.X
申请日:2009-06-29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1 , H01M4/366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4/624 , H01M10/056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锂离子能够顺利地在正极和固体电解质层之间移动,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内阻得以降低。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含正极1、负极2、以及设在所述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固体电解质层3。所述正极1包括经烧制含有正极活性材料的粉末而形成的正极烧结体10,还包括设在正极烧结体10的与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相邻的表面上的覆盖层11,所述覆盖层包含正极活性材料。所述覆盖层11包含具有层状岩盐型结构的化合物。优选地,所述化合物晶体的c轴方向不与所述正极烧结体的表面相垂直。更优选的是,在所述正极1和固体电解质层3之间设置有由LiNbO3构成的用来减少界面阻力的缓冲层4。
-
公开(公告)号:CN102906906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180025472.7
申请日:2011-05-24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66 , H01M4/8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用合金负极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电池,其中,在使用非水电解液的锂电池用合金负极中,通过在铝多孔体中填充锂金属,并且利用铝形成铝多孔体的骨架,进一步利用在由铜、镍、铁中的任一种金属所构成的芯材的表面上形成有铝层的铝被覆材料来形成铝多孔体的骨架,从而制成容量密度大、充放电循环优异的锂电池用合金负极。
-
公开(公告)号:CN101855772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880115792.X
申请日:2008-10-29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0421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366 , H01M10/0436 , H01M10/0562 , H01M2300/0071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该锂电池虽然含有固体电解质,却具有高容量。锂电池1包括:正极层13;负极层14;以及设置在层13和层14之间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SE层15)。锂电池1具有在层13和层15之间形成的正极覆盖层16和缓冲层17,以抑制锂离子在层13和层15之间的界面附近区域内的不均匀分布。在电池1中,正极覆盖层16含有LiCoO2,而正极层13不含LiCoO2。
-
公开(公告)号:CN101388470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0810212345.8
申请日:2008-09-10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 , H01M4/485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其包括:基板、正极层、负极层以及设置在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其中正极层、负极层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设置在基板上。在该锂电池中,正极层通过气相沉积法形成,并且在正极层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之间设置有缓冲层,该缓冲层用于抑制锂离子在正极层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之间的界面附近的不均匀分布。作为缓冲层,优选使用锂离子传导性氧化物,特别是LixLa(2-x)/3TiO3(x=0.1至0.5)、Li7+xLa3Zr2O12+(x/2)(-5≤x≤3,优选-2≤x≤2)或LiNbO3。
-
公开(公告)号:CN10257690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80044512.8
申请日:2010-10-01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10/052 , H01M10/05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366 , H01M10/0562 , H01M2004/021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充电放电循环性能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即使在反复充电和放电之后其电池容量也不太可能降低。所述非水电解质电池包括:正极层1、负极层2、介于正极层1和负极层2之间的固体电解质层3、以及位于负极层2和固体电解质层3之间的边界层4,所述边界层4保持着负极层2与固体电解质层3之间的结合。所述负极层2至少含有Li。所述边界层4至少含有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4族元素。所述边界层4的厚度为小于或等于50nm。
-
公开(公告)号:CN101388470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810212345.8
申请日:2008-09-10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 , H01M4/485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其包括:基板、正极层、负极层以及设置在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其中正极层、负极层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设置在基板上。在该锂电池中,正极层通过气相沉积法形成,并且在正极层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之间设置有缓冲层,该缓冲层用于抑制锂离子在正极层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之间的界面附近的不均匀分布。作为缓冲层,优选使用锂离子传导性氧化物,特别是LixLa(2-x)/3TiO3(x=0.1至0.5)、Li7+xLa3Zr2O12+(x/2)(-5≤x≤3,优选-2≤x≤2)或LiNbO3。
-
公开(公告)号:CN1398197A
公开(公告)日:2003-02-19
申请号:CN01804543.X
申请日:2001-12-04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1D7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67/0072 , B01D71/02 , B01D71/022 , B01D2325/04 , C01B3/505 , Y10S55/05
Abstract: 氢渗透性结构体,其中包括:含多孔性陶瓷的基材(1)和在该基材(1)上形成一种含钯(Pd)和钯以外的至少1种元素,并且,在规定的温度下氢的溶解量比钯单体少的氢渗透性膜(2)。在含多孔性陶瓷的基材(1)上用物理蒸镀法形成氢渗透性膜(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