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70616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817005.3
申请日:2021-07-20
IPC分类号: H01M8/04119 , H01M8/04089 , H01M8/04111 , H01M8/04225 , H01M8/0432 , H01M8/0438 , H01M8/04492 , H01M8/04537 , H01M8/048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燃料电池增湿器系统及增湿方法,燃料电池增湿器系统包括增湿器体、空气供给机构、燃料电池堆、旁通管路和鼓泡水箱,增湿器体包括增湿器壳体、膜增湿部件,膜增湿部件将增湿器壳体的内部分隔为第二流路通道和第一流路通道;空气供给机构包括空气供给流路,空气供给流路与第二流路进口连接,电堆阴极排气口与第一流路进口连接,电堆阴极入气口与第二流路出口连接;旁通管路连接于空气供给流路与电堆阴极入气口之间,旁通管路安装有第一旁通阀;水箱进气口通过水箱进气管与空气供给流路连接,水箱进气管安装有第二旁通阀,水箱出气口通过水箱出气管与电堆阴极入气口连接。实现多状态工况下对电堆阴极入气口空气的湿度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36152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111531477.9
申请日:2021-12-15
IPC分类号: H01M8/04119 , H01M8/0449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缓解“膜干”的问题,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瞬变工况应对能力,提高了电堆性能和寿命。该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设置有电堆阴极进口和电堆阴极出口;膜增湿器,包括湿度传感器、电控涡轮风扇、液态水喷射机构、干侧流道和湿侧流道;干侧流道与湿侧流道之间设置有加湿膜;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干空气出口处;液态水喷射机构设置于湿侧流道上;电控涡轮风扇设置于湿侧流道内;空压机,用于将干空气吹入干侧流道;增湿控制器,与湿度传感器、液态水喷射机构以及电控涡轮风扇均电连接,用于接收检测到的干空气出口的空气湿度,并发送控制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436152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31477.9
申请日:2021-12-15
IPC分类号: H01M8/04119 , H01M8/0449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缓解“膜干”的问题,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瞬变工况应对能力,提高了电堆性能和寿命。该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设置有电堆阴极进口和电堆阴极出口;膜增湿器,包括湿度传感器、电控涡轮风扇、液态水喷射机构、干侧流道和湿侧流道;干侧流道与湿侧流道之间设置有加湿膜;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干空气出口处;液态水喷射机构设置于湿侧流道上;电控涡轮风扇设置于湿侧流道内;空压机,用于将干空气吹入干侧流道;增湿控制器,与湿度传感器、液态水喷射机构以及电控涡轮风扇均电连接,用于接收检测到的干空气出口的空气湿度,并发送控制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327061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817005.3
申请日:2021-07-20
IPC分类号: H01M8/04119 , H01M8/04089 , H01M8/04111 , H01M8/04225 , H01M8/0432 , H01M8/0438 , H01M8/04492 , H01M8/04537 , H01M8/048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燃料电池增湿器系统及增湿方法,燃料电池增湿器系统包括增湿器体、空气供给机构、燃料电池堆、旁通管路和鼓泡水箱,增湿器体包括增湿器壳体、膜增湿部件,膜增湿部件将增湿器壳体的内部分隔为第二流路通道和第一流路通道;空气供给机构包括空气供给流路,空气供给流路与第二流路进口连接,电堆阴极排气口与第一流路进口连接,电堆阴极入气口与第二流路出口连接;旁通管路连接于空气供给流路与电堆阴极入气口之间,旁通管路安装有第一旁通阀;水箱进气口通过水箱进气管与空气供给流路连接,水箱进气管安装有第二旁通阀,水箱出气口通过水箱出气管与电堆阴极入气口连接。实现多状态工况下对电堆阴极入气口空气的湿度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33257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0997096.8
申请日:2022-08-19
申请人: 佛山仙湖实验室
IPC分类号: H01M8/04119 , H01M8/04828 , H01M8/0499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用喷水式增湿装置及控制方法,其包括:流道管、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流道管内的喷射部件和旋流部件;旋流部件包括沿空气流动方向延伸的加热体、沿轴向螺旋设置于加热体外周的旋流片;喷射部件包括具有喷射端的喷射基体,喷射基体设有喷射流路,喷射流路连通有第一出口流道和第二出口流道,第一出口流道和第二出口流道的出口结构均为旋流状且旋向相反,第二出口流道出口结构与旋流片的旋向相反,喷射流路内设置有压力阀结构,压力阀结构受控于喷射流路的压力而控制第一出口流道和第二出口流道通断。解决液态水滴残留及干湿气体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提高冷启动、大功率及变工况时燃料电池系统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0178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88140.1
申请日:2022-07-25
申请人: 佛山仙湖实验室
IPC分类号: H01M8/04119 , H01M8/047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板膜增湿单元及平板膜增湿器,其包括:两个流道板、传湿膜,流道板正反面均设有向板面内凹陷且左右间隔并排的多个流道槽、与流道槽相对应的另一面则是向板面外突出的多个突脊;两个流道板分为湿侧流道板和干侧流道板,湿侧流道板的突脊设置有多个连通相邻两个流道槽的凹坑。平板膜增湿器包括多个上述平板膜增湿单元和多个上述的传湿膜,多个平板膜增湿单元和多个传湿膜依次贴合设置,可增强加湿气体向被加湿气体的水蒸汽传递效果,增加传湿膜的利用面积,提高湿空气入口流量均匀性,适用于燃料电池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29583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888171.7
申请日:2022-07-25
申请人: 佛山仙湖实验室
IPC分类号: H01M8/0411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叉流平板膜增湿器,其包括依次交错叠堆的多个流道板、多个传湿膜,流道板正反面均设有向板面内凹陷且间隔并排的多个流道槽、与流道槽相对应的另一面则是向板面外突出的多个突脊,相邻两个流道板上的流道槽呈交叉设置,每个突脊设置有贯穿背面对应流道槽的多个透气孔,传湿膜两侧突脊上的透气孔均与对侧流道板上的流道槽对应。同传统交叉流增湿器相比,其膜的利用面积由25%提升至75%,因此在保证增湿效果一致的前提下,增湿器整体尺寸可得到大幅度缩减。
-
公开(公告)号:CN11533257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97096.8
申请日:2022-08-19
申请人: 佛山仙湖实验室
IPC分类号: H01M8/04119 , H01M8/04828 , H01M8/0499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用喷水式增湿装置及控制方法,其包括:流道管、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流道管内的喷射部件和旋流部件;旋流部件包括沿空气流动方向延伸的加热体、沿轴向螺旋设置于加热体外周的旋流片;喷射部件包括具有喷射端的喷射基体,喷射基体设有喷射流路,喷射流路连通有第一出口流道和第二出口流道,第一出口流道和第二出口流道的出口结构均为旋流状且旋向相反,第二出口流道出口结构与旋流片的旋向相反,喷射流路内设置有压力阀结构,压力阀结构受控于喷射流路的压力而控制第一出口流道和第二出口流道通断。解决液态水滴残留及干湿气体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提高冷启动、大功率及变工况时燃料电池系统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9583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888171.7
申请日:2022-07-25
申请人: 佛山仙湖实验室
IPC分类号: H01M8/0411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叉流平板膜增湿器,其包括依次交错叠堆的多个流道板、多个传湿膜,流道板正反面均设有向板面内凹陷且间隔并排的多个流道槽、与流道槽相对应的另一面则是向板面外突出的多个突脊,相邻两个流道板上的流道槽呈交叉设置,每个突脊设置有贯穿背面对应流道槽的多个透气孔,传湿膜两侧突脊上的透气孔均与对侧流道板上的流道槽对应。同传统交叉流增湿器相比,其膜的利用面积由25%提升至75%,因此在保证增湿效果一致的前提下,增湿器整体尺寸可得到大幅度缩减。
-
公开(公告)号:CN218586030U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22702025.9
申请日:2022-10-13
申请人: 佛山仙湖实验室
IPC分类号: H01M8/04119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中冷增湿装置及燃料电池系统,其包括中冷器本体、增湿器本体、进气端盖、出气端盖,所述进气端盖盖设于所述中冷器本体左侧的空气入口,所述进气端盖上设有干空气进口;所述中冷器本体右侧的空气出口对接于所述增湿器本体左侧的进气口;所述出气端盖盖设于所述增湿器本体右侧的出气口,所述出气端盖上设有增湿空气出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气端盖、中冷器本体、增湿器本体、出气端盖依次连接集成为一体,干空气从进气端盖的干空气进口进入后依次经过中冷器本体、增湿器本体,然后从出气端盖上的增湿空气出口流出,这样节省了中冷器与增湿器之间的连接管路,减小了中冷器与增湿器的安装空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