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液性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装材料和剥离片

    公开(公告)号:CN11482914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80086804.1

    申请日:2020-12-09

    Abstract: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的疏液性结构体具备:应赋予疏液性的表面、设置在该表面上的基底层、以及形成在基底层的表面上的疏液层,基底层含有酸改性聚烯烃,疏液层含有含氟树脂和粒子,含氟树脂包含具有氨基和酰胺基中的至少一种基团的亲水性结构单元。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的包装材料在与物品接触的一侧具有上述疏液性结构体。该包装材料例如应用于选自由洗手液、沐浴露、洗发水、护发素、面霜类及化妆品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且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物品。

    锂离子电池用封装材料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40750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680059876.0

    申请日:2016-09-15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封装材料,其至少依次具备基材层、金属箔层以及密封剂层,其中,该密封剂层包括含有具有阴离子性官能团的化合物的阴离子性官能团含有层,以构成该阴离子性官能团含有层的成分的总量为基准,该阴离子性官能团含有层中的该阴离子性官能团的含有浓度为1.0重量%以上。

    锂电池用封装材料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33943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580016466.3

    申请日:2015-04-03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电池用封装材料具备在基材层的一侧的面上按顺序层叠粘接剂层、在至少一侧的面上设有防腐蚀处理层的铝箔层、粘接性树脂层及密封剂层而构成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粘接性树脂层包含粘接性树脂组合物和无规结构的聚丙烯或丙烯‑α烯烃共聚物。

    锂电池用封装材料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33943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580016466.3

    申请日:2015-04-03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电池用封装材料具备在基材层的一侧的面上按顺序层叠粘接剂层、在至少一侧的面上设有防腐蚀处理层的铝箔层、粘接性树脂层及密封剂层而构成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粘接性树脂层包含粘接性树脂组合物和无规结构的聚丙烯或丙烯‑α烯烃共聚物。

    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9889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80000207.X

    申请日:2019-02-05

    Abstract: 一种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其至少依次具备基材层、在一个或两个面上设置有防腐蚀处理层的金属箔层及密封层,其中,密封层具备包含聚丙烯系树脂(A)及与聚丙烯系树脂(A)不相容的非相容系成分(B)的树脂层,密封层在通过频率1.0Hz下的动态粘弹性测定得到的损耗角正切tanδ中,在-30~30℃下具有极大值,并且-30~30℃下的tanδ的极大值(II)相对于-50℃下的tanδ的值(I)之比(II/I)为2.50以上。

    蓄电装置用封装材料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10391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680008591.4

    申请日:2016-01-28

    Abstract: 一种蓄电装置用封装材料,其具有依次层叠至少基材层、第一粘接剂层、在一面或两面上设置有防腐蚀处理层的金属箔层、第二粘接剂层或粘接性树脂层、以及密封剂层而成的结构,该密封剂层包括由以下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该树脂组合物含有60至95质量%的(A)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以及5至40质量%的(B)以1‑丁烯作为共聚单体且熔点为150℃以下的聚烯烃系弹性体。

    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4377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80003311.X

    申请日:2018-05-18

    Abstract: 本发明的外包装材料是至少按顺序具备基材层、在一个或两个面上设有防腐蚀处理层的金属箔层、以及密封胶层的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其中,密封胶层含有聚丙烯系树脂(A)及1~40质量%的非相容系成分(B),对所述外包装材料进行热封、粘接而成的粘接部的最大密封强度SM为35N/15mm以上且满足下述(1)或(2)的条件:(1)稳定区域中的密封强度SS与最大密封强度SM之比SS/SM为0.3以上,(2)平均密封强度SA与最大密封强度SM之比SA/SM为0.3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