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3814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17341.6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根系和菌丝途径输送土壤有机碳的测定装置及方法,植物根系和菌丝途径输送土壤有机碳的测定装置包括种植箱、第一网隔板和第二网隔板,第一网隔板和第二网隔板将种植箱分隔为中室和两个边室,中室用于培育植物,第一边室允许根系和菌丝进入,第二边室允许菌丝进入。植物根系和菌丝途径输送土壤有机碳的测定装置及方法,通过植物根系和菌丝途径向第一边室内输送有机碳。通过菌丝途径向第二边室内输送有机碳。最终确定植物根系和菌丝途径向第一边室内输送有机碳的净贡献量,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机碳来源的核算不全面、不完善,无法准确核算出有机碳分别来源于根系和菌丝的净贡献量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515260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67758.2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植物培养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植物自动补水装置。植物自动补水装置,包括平衡支架;种植箱体,安装在平衡支架的一端上;副水箱,安装在平衡支架的另一端的托盘上;主水箱,安装在平衡支架的中间处,主水箱位于种植箱体和副水箱的上方,其中,主水箱靠近种植箱体的侧壁面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可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在开启状态,种植箱体高于副水箱,在关闭状态,种植箱体和副水箱处于同一高度或低于副水箱。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植物自动补水装置,实现对种植箱体内的植物的自动补水,当植物补水完成后,主水箱的第一阀门会切换到关闭状态,停止补水,提高了植物补水的自动化程度,节省时间和人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526606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00267.4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导裸露地自然植被快速恢复的方法,所述以包衣了根瘤菌的紫花苜蓿与沙打旺为草种,在所述草种中添加磷酸二铵制成混合肥种,然后再将所述混合肥种在裸露地处进行播种,并培育。本发明植物材料易获取,植被建植简单易行,成本低,耗能少,无污染,见效快,而且最终目标是诱导自然植被恢复,景观融合型高,尤其适于北方裸露地植被快速恢复与重建。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与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地区环境质量和水土保持效益,充分发挥裸露地植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助于我国边际土地高效利用及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8460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12796.8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塑料对植物氮利用效率影响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微塑料添加:将预设浓度的微塑料与无微塑料污染的土壤进行混合;2)植物种植与标记:将目标植物种植于微塑料添加后的土壤中,在生长初期使用15N稳定同位素标记的氮肥进行浇灌;3)样品采集:目标植物生长后进行样品采集;4)样品处理与分析: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干燥和研磨处理,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测定、计算和统计分析。本发明利用15N稳定同位素氮标记技术测定微塑料对植物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能够有效揭示微塑料对植物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具体影响,为合理控制微塑料污染、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526606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811400267.4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导裸露地自然植被快速恢复的方法,所述以包衣了根瘤菌的紫花苜蓿与沙打旺为草种,在所述草种中添加磷酸二铵制成混合肥种,然后再将所述混合肥种在裸露地处进行播种,并培育。本发明植物材料易获取,植被建植简单易行,成本低,耗能少,无污染,见效快,而且最终目标是诱导自然植被恢复,景观融合型高,尤其适于北方裸露地植被快速恢复与重建。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与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地区环境质量和水土保持效益,充分发挥裸露地植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助于我国边际土地高效利用及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05532213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03944.4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荒滩地植被快速恢复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深开沟、浅覆土的方式在荒滩地上播种无芒雀麦,人工管护2~3年,即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际操作步骤少,简单易行,成本低,耗能少,工序简单,见效快,便于实际应用推广,而且技术实施后的植被覆盖率高,恢复效果稳定。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荒滩地的植被修复,可以使荒滩地植被在短时间内快速建植,形成有效的地表覆盖度,既可防止土壤养分随风蚀水蚀流失,增加土壤,保肥地力,又可减少土壤水分蒸散,增加持水力,涵养水源,从而建立荒滩地植被长期有效覆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发挥的友好型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681874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57150.9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酸溶法的土壤全磷检测方法。本发明由带有体积刻度的消解管代替传统消解管,直接消解定容,明显简化了实验步骤,提高检测效率;同时,通过密封盖、漏斗和管身的配合,去除转移土壤消解液的步骤,避免检测过程中土壤磷的损失,提高土壤全磷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26741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58205.1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恢复和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紫花苜蓿共生体增产和培土增效的方法。本发明将根内球囊霉和紫花苜蓿形成稳定的AMF‑苜蓿共生体,以达到紫花苜蓿正常生长、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目的。本发明使用的根内球囊霉能有效改善紫花苜蓿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显著促进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增加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提高,从而促进苜蓿生长,提高土壤肥力,以快速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638198B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511029499.X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寒冷地区猫尾草越冬率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播种:整地,深开沟播种,播后浅覆土,施播种肥;刈割与施肥:播种当年不进行刈割,仅在当地霜降前1个月施肥;播后第二年起,每年抽穗期和当地霜降前1个月分别刈割1次并施肥;灌溉:有人工灌溉条件的,每次施肥后灌溉1次,每年在冬季日平均气温低于0℃后和春季返青后分别灌溉封冻水与返青水1次;无人工灌溉条件的以自然降水灌溉。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猫尾草,植株越冬率由原来的不足35%提高到了95%以上,效果显著,成功突破了我国北方乃至东北地区猫尾草大规模推广种植中越冬难的技术瓶颈。
-
公开(公告)号:CN107996324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365184.1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 A01B7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林下植被快速重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人工造林结束后,翻耕林下土壤,清除直径大于5cm石块及土壤中残留的木本植物根系,平整土地;2)采用隔行间作的方式进行播种,所播种子为草地雀麦和紫花苜蓿,两者重量比为1.5-2:1,总播种量为4.5-6kg/亩;3)灌溉至土壤湿润度达到20cm以上。本发明将草地雀麦和紫花苜蓿配置混播,兼顾了两草种各自的优势,隔行间作,根系纵横交错,能够形成致密牢固的地下根系网络系统,提高人工林下植被水土保持效率,而且本发明的重建方法成本低、耗能少、无污染、见效快,尤其适于北方寒冷干旱区人工林下植被重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