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4120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157190.X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4B35/584 , C04B35/583 , C04B35/622 , C04B35/76 , B63C11/52 , B63G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硼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承压筒、承压壳体,复合材料承压筒包括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增强材料为硼纤维编织物;基体材料为Si‑B‑N陶瓷。硼纤维编织物单层厚度为0.2‑0.5mm,共10‑50层。该承压筒采用高模量的硼纤维增强陶瓷材料制作,硼纤维具有极高的压缩强度和压强模量,适合于承受外压载荷带来的失稳问题,可大大减小筒体的壁厚,Si‑B‑N陶瓷材料具有低吸水率、高致密性,通过高温固化,使陶瓷基体将纤维材料紧密连接,制得的复合材料承压筒具有优异的防水和耐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49776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011157177.4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胶接的柔性连接结构及制备方法,柔性连接结构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第一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与第二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插接后相叠合的界面之间依次设有第一粘接胶层、柔性连接层、第二粘接胶层;柔性连接层为复合材料层,柔性连接层的增强材料为纤维三维编织物,柔性连接层的基体材料为树脂材料。该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胶接的柔性连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粘接界面直接设置柔性连接层,柔性连接层的模量介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筒与粘接剂的模量之间,起到变形协调的作用,吸收外界载荷带来的能量冲击,避免界面产生损坏,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的界面连接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341205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57190.X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4B35/584 , C04B35/583 , C04B35/622 , C04B35/76 , B63C11/52 , B63G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硼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承压筒、承压壳体,复合材料承压筒包括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增强材料为硼纤维编织物;基体材料为Si‑B‑N陶瓷。硼纤维编织物单层厚度为0.2‑0.5mm,共10‑50层。该承压筒采用高模量的硼纤维增强陶瓷材料制作,硼纤维具有极高的压缩强度和压强模量,适合于承受外压载荷带来的失稳问题,可大大减小筒体的壁厚,Si‑B‑N陶瓷材料具有低吸水率、高致密性,通过高温固化,使陶瓷基体将纤维材料紧密连接,制得的复合材料承压筒具有优异的防水和耐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66514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1222919.1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硅氧布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如下制备步骤:在真空条件下,将高硅氧布浸渍于固体含量为35%‑61%的聚四氟乙烯分散液中;浸渍后烘干,将浸渍有聚四氟乙烯分散液的高硅氧布平铺,将固体含量为35%‑61%的聚四氟乙烯分散液涂刷于浸渍有聚四氟乙烯分散液的高硅氧布上,涂刷后烘干,获得预浸布;将预浸布热处理,获得高硅氧布增强聚四氟乙烯预浸布;将高硅氧布增强聚四氟乙烯预浸布剪裁、铺覆于模具中,在180‑375℃和2‑20MPa模压成型,获得高硅氧布增强聚四氟乙烯预浸布复合材;获得的高硅氧布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好,无“黑心”问题,介电常数和损耗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49776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157177.4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胶接的柔性连接结构及制备方法,柔性连接结构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第一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与第二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插接后相叠合的界面之间依次设有第一粘接胶层、柔性连接层、第二粘接胶层;柔性连接层为复合材料层,柔性连接层的增强材料为纤维三维编织物,柔性连接层的基体材料为树脂材料。该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胶接的柔性连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粘接界面直接设置柔性连接层,柔性连接层的模量介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筒与粘接剂的模量之间,起到变形协调的作用,吸收外界载荷带来的能量冲击,避免界面产生损坏,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的界面连接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