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6020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1354794.3
申请日:2020-11-27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分类号: F16F15/133 , F16F15/134 , F16F15/16 , F16F9/5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转减振器,包括主动盘、从动盘、隔振组件以及吸振组件,从动盘与主动盘同心设置,且主动盘和从动盘中的一者上开设有多个在圆周方向上分布的长圆孔,另外一者上开设有与长圆孔对应的通孔,穿过通孔和长圆孔的连接件将主动盘和从动盘活动连接;隔振组件设置在主动盘与从动盘之间,在主动盘与从动盘产生相对转动时,隔振组件受压产生形变;吸振组件至少包括一对固定设置在主动盘上的吸振单元,任意一吸振单元中均具有磁流变弹性体,以及用于改变磁流变弹性体的扭转刚度的电磁线圈。本发明能够在达到理想减振效果的同时还能够简化机械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扭转减振器控制总成。
-
公开(公告)号:CN112460203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54794.3
申请日:2020-11-27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分类号: F16F15/133 , F16F15/134 , F16F15/16 , F16F9/5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转减振器,包括主动盘、从动盘、隔振组件以及吸振组件,从动盘与主动盘同心设置,且主动盘和从动盘中的一者上开设有多个在圆周方向上分布的长圆孔,另外一者上开设有与长圆孔对应的通孔,穿过通孔和长圆孔的连接件将主动盘和从动盘活动连接;隔振组件设置在主动盘与从动盘之间,在主动盘与从动盘产生相对转动时,隔振组件受压产生形变;吸振组件至少包括一对固定设置在主动盘上的吸振单元,任意一吸振单元中均具有磁流变弹性体,以及用于改变磁流变弹性体的扭转刚度的电磁线圈。本发明能够在达到理想减振效果的同时还能够简化机械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扭转减振器控制总成。
-
公开(公告)号:CN11056284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1910968781.6
申请日:2019-10-12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包括:底座、主动转轴、主动齿轮、从动转轴、从动齿轮、悬臂梁和夹具组件;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分别与底座转动连接,且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分别设置在底座的两侧;主动齿轮固定设置在主动转轴上,从动齿轮固定设置在从动转轴上,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悬臂梁固定设置在从动转轴的上部,夹具组件设置在悬臂梁的端部下方。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移物装置,在较狭小的空间内也可以搬移较重的物体;通过从动转轴实现旋转式搬移,某些情况下不需要整体移动该移物装置即可实现对物体的搬移,操作更加灵活;将夹具组件设置在悬臂梁的末端,可以增大夹具组件的移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1488660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10274602.1
申请日:2020-04-09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渐开线斜齿轮螺旋角修形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螺旋角的最大角修形量为Δβ,根据螺旋角的最大角修形量计算出斜齿轮副的齿端最大修形量;选择齿向公差预设级精度为齿端最大修形量,计算出螺旋角的最大角修形量;建立斜齿轮副的动力学模型;在[0,Δβ]中选取预设个不同的螺旋角修形角度,将对应的螺旋角修形角度及不同工况下的工况参数代入动力学模型中,仿真比较得到斜齿轮副的优化螺旋角修形角度。本发明过计算出螺旋角的最大修形量,并在[0,Δβ]中选取预设个不同的螺旋角修形角度代入动力学模型中,经过仿真并比较得到斜齿轮副的优化螺旋角修形角度,实现了对斜齿轮副螺旋角的修形,降低斜齿轮发生偏载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488660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274602.1
申请日:2020-04-09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渐开线斜齿轮螺旋角修形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螺旋角的最大角修形量为Δβ,根据螺旋角的最大角修形量计算出斜齿轮副的齿端最大修形量;选择齿向公差预设级精度为齿端最大修形量,计算出螺旋角的最大角修形量;建立斜齿轮副的动力学模型;在[0,Δβ]中选取预设个不同的螺旋角修形角度,将对应的螺旋角修形角度及不同工况下的工况参数代入动力学模型中,仿真比较得到斜齿轮副的优化螺旋角修形角度。本发明过计算出螺旋角的最大修形量,并在[0,Δβ]中选取预设个不同的螺旋角修形角度代入动力学模型中,经过仿真并比较得到斜齿轮副的优化螺旋角修形角度,实现了对斜齿轮副螺旋角的修形,降低斜齿轮发生偏载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488682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10274021.8
申请日:2020-04-09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渐开线斜齿轮副齿宽修形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多项式函数修形方法修形斜齿轮副的齿轮齿宽;将斜齿轮副沿齿宽方向离散成N个宽度相等的薄片齿轮副;通过计算处于啮合状态的薄片齿轮副的动态啮合力叠加和获得斜齿轮副的综合动态啮合力;通过计算处于啮合状态的薄片齿轮副的偏摆力矩叠加和获得斜齿轮副的综合摆向力矩;建立斜齿轮副的动力学方程,并将斜齿轮副的综合动态啮合力和斜齿轮副的综合摆向力矩代入动力学方程中。本发明通过将斜齿轮副沿齿宽方向离散成N个宽度相等的薄片齿轮副来计算,提高了齿宽方向不均的齿轮副动态特性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4818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1065564.5
申请日:2020-09-30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流变弹性体变刚度扭转吸振器,包括连接盘,连接盘中部设置有传动轴,连接盘外缘均匀设置有多个扇形磁流变吸振组件,多个扇形磁流变吸振组件外缘通过环形夹板固定连接,每个扇形磁流变吸振组件均通过对应的导线依次连接有对应的电源、控制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扇形磁流变吸振组件内设置有磁流变弹性体;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传动轴的输入端,控制器用于处理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频率信号,并计算控制电源传入扇形磁流变吸振组件中的电流。其利用动力调谐吸振原理来消减动力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解决了现有的被动式扭转减振器工作频带窄和主动式扭转减振器耗能大的问题,替代了造价昂贵的液压元器件,降低了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488682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274021.8
申请日:2020-04-09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渐开线斜齿轮副齿宽修形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多项式函数修形方法修形斜齿轮副的齿轮齿宽;将斜齿轮副沿齿宽方向离散成N个宽度相等的薄片齿轮副;通过计算处于啮合状态的薄片齿轮副的动态啮合力叠加和获得斜齿轮副的综合动态啮合力;通过计算处于啮合状态的薄片齿轮副的偏摆力矩叠加和获得斜齿轮副的综合摆向力矩;建立斜齿轮副的动力学方程,并将斜齿轮副的综合动态啮合力和斜齿轮副的综合摆向力矩代入动力学方程中。本发明通过将斜齿轮副沿齿宽方向离散成N个宽度相等的薄片齿轮副来计算,提高了齿宽方向不均的齿轮副动态特性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56284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968781.6
申请日:2019-10-12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包括:底座、主动转轴、主动齿轮、从动转轴、从动齿轮、悬臂梁和夹具组件;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分别与底座转动连接,且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分别设置在底座的两侧;主动齿轮固定设置在主动转轴上,从动齿轮固定设置在从动转轴上,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悬臂梁固定设置在从动转轴的上部,夹具组件设置在悬臂梁的端部下方。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移物装置,在较狭小的空间内也可以搬移较重的物体;通过从动转轴实现旋转式搬移,某些情况下不需要整体移动该移物装置即可实现对物体的搬移,操作更加灵活;将夹具组件设置在悬臂梁的末端,可以增大夹具组件的移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1488681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274002.5
申请日:2020-04-09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斜齿轮副随机动力学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通过软件生成一组N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作为齿侧间隙;步骤B:采用拉格朗日法建立定轴齿轮传动横-扭-摆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将步骤A中的齿侧间隙代入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中,并求解,得到斜齿轮副的动力学模型。本发明考虑到齿轮加工设计偏差、制造安装误差以及工作过程中由于齿轮轮齿磨损等原因导致的实际情况下齿侧间隙是个不确定值,与理论设计值有一定偏差。因此,采用正态分布的齿侧间隙的条件下建立不确定的齿轮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提高了建立斜齿轮副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