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94781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0817689.0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一种大曲面跨材质高承载着陆冲击支撑结构,属于航天器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外曲面壁板、内斜撑板、地板、加强桁条、主接头角盒、下和上斜撑角盒。外曲面壁板通过内斜撑连接角盒与内斜撑板固定连接,与加强桁条成为承载的基本结构;内斜撑板通过下方三个下斜撑角盒与外曲面壁板内侧连接框连接,通过上方的上斜撑角盒与地板连接;加强桁条与下斜撑角盒和上斜撑角盒相互嵌合。在着陆冲击载荷主接头处设置主接头角盒,主接头角盒作为着陆冲击载荷的唯一传递路径。本发明的着陆冲击载荷支撑结构,保证基本约束条件下可承受大集中面外载荷的要求;从结构构型上实现载荷轻量化设计,实现大集中载荷的跨材质承载,提高集中载荷的扩散效率和结构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508227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011196998.9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遥感卫星复杂圆锥视场的区域目标可见窗口快速计算方法,计算效率在可见性判断上相比于传统的跟踪传播计算方法计算速度提升10^3倍数量级,在全局可见窗口计算上相较于传统方法提升10^5倍数量级。同时计算精度与STK相比相对误差在0.1%以内,符合工程实际要求;本发明提出方法通过拉格朗日插值得到卫星轨道信息,计算过程与轨道模型独立,可满足任意轨道模型,故本算法适用性更广泛;由于本方法将区域目标的边界描述为大圆弧,故区域目标的大小对本方法没有任何影响。相较于传统算法,本方法在大区域目标下的计算效率更高、精度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231928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205440.2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EVS的构件化敏捷仿真框架构建方法,基于DEVS规范构建敏捷仿真框架模型;利用XML语言对所述敏捷仿真框架模型进行模板设计;基于所述敏捷仿真框架模型的模板之间的关系和柔性接口构建所述敏捷仿真框架构。能够解决现有仿真应用系统功能的可变性、仿真应用的不确定性、多分辨率仿真模型的可适应性和仿真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以及不易维护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39774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07458.2
申请日:2023-05-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纤测量的载人航天器结构全场应力反演系统,通过密封舱外壁关键部位布设的传感器单元获取密封舱关键部位处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然后基于有限元的方式从关键部位处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反演出整个密封舱外壁各个位置处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实现密封舱全局应力的预测,解决了目前的应力测量数据仅仅是局部点而导致应力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同时为航天器延寿提供解决方案,具有较高经济效益;此外,本发明基于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离散的应变数据,还能够实现空间站单舱、两舱、三舱组合体状态下的结构应变状态的全场反演。
-
公开(公告)号:CN112508227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196998.9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遥感卫星复杂圆锥视场的区域目标可见窗口快速计算方法,计算效率在可见性判断上相比于传统的跟踪传播计算方法计算速度提升10^3倍数量级,在全局可见窗口计算上相较于传统方法提升10^5倍数量级。同时计算精度与STK相比相对误差在0.1%以内,符合工程实际要求;本发明提出方法通过拉格朗日插值得到卫星轨道信息,计算过程与轨道模型独立,可满足任意轨道模型,故本算法适用性更广泛;由于本方法将区域目标的边界描述为大圆弧,故区域目标的大小对本方法没有任何影响。相较于传统算法,本方法在大区域目标下的计算效率更高、精度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10276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281672.3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泵的泵驱两相流体回路控温系统,属于温控技术领域,包括:气源热泵模块、泵驱两相模块及两个换热器;两个换热器分别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内均设有两个换热通道,分别为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泵驱两相模块包括:氟泵、第二四通阀、第二调节阀及末端换热装置;所述气源热泵模块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连接,并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连接;气源热泵模块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与泵驱两相模块进行热交换;本发明采用气源热泵模块、泵驱两相模块相耦合的方式,解决了气源热泵模块冬季低压端过冷导致系统能效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8945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97227.6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40 ,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天器发动机支架及其设计方法,属于航天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该航天器发动机支架为组合支架,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薄壳多面体碳纤维复材单体支架,以其中的一个安装主发动机的第一单体支架作为主体支架,其他第二~第六单体支架均以安装在主体支架上通过多面体的斜面相互胶螺的方式进行组合连接,形成复杂形状薄壳多面体碳纤维复材组合支架。该组合支架通过安装主发动机的主体支架提供与航天器舱体的连接接口,也为多台空间布局发动机和舱外大气瓶提供安装接口。本发明包含具有对复杂接口和大温差环境的强适应性、指向稳定性好、重量轻,为轻量化着陆器舱体提供外侧多台集中安装的多组主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的安装接口。
-
公开(公告)号:CN1184947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817689.0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一种大曲面跨材质高承载着陆冲击支撑结构,属于航天器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外曲面壁板、内斜撑板、地板、加强桁条、主接头角盒、下和上斜撑角盒。外曲面壁板通过内斜撑连接角盒与内斜撑板固定连接,与加强桁条成为承载的基本结构;内斜撑板通过下方三个下斜撑角盒与外曲面壁板内侧连接框连接,通过上方的上斜撑角盒与地板连接;加强桁条与下斜撑角盒和上斜撑角盒相互嵌合。在着陆冲击载荷主接头处设置主接头角盒,主接头角盒作为着陆冲击载荷的唯一传递路径。本发明的着陆冲击载荷支撑结构,保证基本约束条件下可承受大集中面外载荷的要求;从结构构型上实现载荷轻量化设计,实现大集中载荷的跨材质承载,提高集中载荷的扩散效率和结构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102761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1281672.3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泵的泵驱两相流体回路控温系统,属于温控技术领域,包括:气源热泵模块、泵驱两相模块及两个换热器;两个换热器分别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内均设有两个换热通道,分别为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泵驱两相模块包括:氟泵、第二四通阀、第二调节阀及末端换热装置;所述气源热泵模块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连接,并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连接;气源热泵模块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与泵驱两相模块进行热交换;本发明采用气源热泵模块、泵驱两相模块相耦合的方式,解决了气源热泵模块冬季低压端过冷导致系统能效低的问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