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79167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162543.8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近地遥感卫星自适应可变编码调制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属于卫星总体设计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DVB-S2协议的可变编码调制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充分利用近地遥感卫星数据传输的链路资源,采用可变编码调制(VCM)体制,充分利用系统链路余量,提高卫星星地数据传输效能;利用DVB-S2协议,在满足误码率和链路余量的条件下,选择最优的编码调制方式,使得单位时间内所传输的有效信息量最大。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由于近地遥感卫星的轨道变化所带来的不断变化的信道条件和信道容量,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传输更多的数据信息,十分适合应用于近地遥感卫星对地数据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3954297B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410138676.7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C25/00
Abstract: 一种光学遥感卫星图像定位精度确定方法,将图像定位精度影响因素分为时间统一误差、轨道确定误差、姿态确定误差及成像指向误差四大类,根据我国遥感卫星设计及研制现状,对误差项进行由系统到分系统的逐级分解。分解后的各误差项与卫星设计各环节相互对应,从而实现将卫星图像定位精度的各影响因素量化为卫星设计指标。通过对图像定位精度影像因素的分析、指标分解及量化,在卫星设计方案阶段按我国遥感卫星研制现状,给出误差分配、误差影响程度建议及定位精度指标计算方法,完成卫星定位精度的预估,从而指导卫星图像定位精度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5787952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80605.2
申请日:2016-03-2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T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2207/301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振动对在轨图像质量影响的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TDICCD采集获取在轨图像,在在轨图像中根据评估需求选取长度贯穿感兴趣区域的景物;对景物所在区域,提取中心线,针对中心线上每个像元点均执行如下过程:利用其相邻像元的能量分布对相邻像元能量进行拟合获得能量曲线;能量曲线的能量中心点相对当前像元点的距离为当前像元点的相机视轴晃动幅值;将所有像元点的视轴晃动幅值组成相机视轴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该曲线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相机视轴晃动的频率能量分布曲线;将能量分布曲线中大于设定数值的视轴晃动幅值对应的频率抽取出来,和星上微振动源的振动频率对比,由此获知各个星上微振动源对相机视轴晃动的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7608941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710770975.6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一种扫描式红外地球敏感器工作状态数据一致性比对方法,步骤为:(1)获取不同时段扫描式红外地球敏感器对应的工作状态数据;(2)获取不同时段电机电流数据和辐射强度数据分别对应的极差;(3)分别将辐射强度数据对应的极差以及电机电流数据对应的极差均分为多个数据区间,并且获取在不同时段下每一个数据区间分别对应的辐射强度数据频率和电机电流数据频率;(4)获取每一个辐射强度数据频率分别对应的负对数,并且获取每一个电机电流数据频率分别对应的负对数;(5)获取相邻两个时段的辐射强度数据频率负对数的距离指数,并且获取相邻两个时段的电机电流数据频率负对数的距离指数;(6)对扫描式红外地球敏感器工作状态进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7782536B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710829213.9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M11/04
Abstract: 一种多层次微振动系统试验方法及系统,首先对微振动进行梳理和分类,然后针对微振动源的不同特点搭建相关试验系统进行单机级微振动试验,以了解微振动源特性,或了解微振动隔振器的传递特性;随后搭建分系统微振动试验系统,开展分系统级微振动试验以了解微振动源与边界条件的耦合特性以及微振动系统传递特性;再搭建系统级微振动试验系统,开展系统级微振动试验,以了解微振动对光学系统的影响;最后利用卫星在轨测试阶段开展大系统级微振动试验,全面验证微振动相关分析和设计。全面考虑微振动影响的各个环节,全面解决微振动问题,有效避免了传统方法单机、单学科、局部试验无法解决系统问题的难题,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05787952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610180605.2
申请日:2016-03-2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振动对在轨图像质量影响的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TDICCD采集获取在轨图像,在在轨图像中根据评估需求选取长度贯穿感兴趣区域的景物;对景物所在区域,提取中心线,针对中心线上每个像元点均执行如下过程:利用其相邻像元的能量分布对相邻像元能量进行拟合获得能量曲线;能量曲线的能量中心点相对当前像元点的距离为当前像元点的相机视轴晃动幅值;将所有像元点的视轴晃动幅值组成相机视轴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该曲线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相机视轴晃动的频率能量分布曲线;将能量分布曲线中大于设定数值的视轴晃动幅值对应的频率抽取出来,和星上微振动源的振动频率对比,由此获知各个星上微振动源对相机视轴晃动的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7782536A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10829213.9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M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1/00
Abstract: 一种多层次微振动系统试验方法及系统,首先对微振动进行梳理和分类,然后针对微振动源的不同特点搭建相关试验系统进行单机级微振动试验,以了解微振动源特性,或了解微振动隔振器的传递特性;随后搭建分系统微振动试验系统,开展分系统级微振动试验以了解微振动源与边界条件的耦合特性以及微振动系统传递特性;再搭建系统级微振动试验系统,开展系统级微振动试验,以了解微振动对光学系统的影响;最后利用卫星在轨测试阶段开展大系统级微振动试验,全面验证微振动相关分析和设计。全面考虑微振动影响的各个环节,全面解决微振动问题,有效避免了传统方法单机、单学科、局部试验无法解决系统问题的难题,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181511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010524300.5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Q10/0639 , G06Q10/20 , G05B23/02 , B64G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遥感卫星自主健康管理系统,包括:基础数据管理模块、运行状态管理模块、模式转换管理模块、健康状态检测模块和系统健康管理模块。本发明可以在遥感卫星工作模式持续变化的情况下,依旧实现具有针对性的自主健康管理功能,避免了不同工作模式对健康管理判据的精细化程度的影响,并提高了故障隔离重构操作的准确程度,进一步提升了遥感卫星连续稳定运行的能力。
-
-
公开(公告)号:CN111708034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010568173.9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载激光测距系统动态距离门限设置系统,属于卫星总体设计领域;包括信息输入模块、数据总线、距离门限计算模块和距离门限执行模块;其中,信息输入模块包括卫星导航接收机和卫星控制分系统;距离门限计算模块包括计算单元、地形数据库和激光指向角存储单元;距离门限执行模块包括星载激光测距单元和门限设置单元;通过对激光测高仪在轨动态设置距离门限,使得激光测高仪工作在合理的测距区间,实现测量距离门限在轨动态调整。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使得激光测距系统在轨适应不同地形的起伏特征,动态实时调整距离门限,提高数据的有效性,也能够节省系统的资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