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4854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752802.3
申请日:2020-07-30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1R31/382 , G01R31/66
摘要: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组连接故障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S1,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设置成扭矩可变的连接方式,以通过改变扭矩获得连接故障;S2,逐渐减少扭矩直至扭矩达到电池组正常安装时的最小扭矩,获得在最小扭矩下单体电池间电压的临界ICC系数阈值和临界温升速率阈值;S3,检测待测动力电池组电压的ICC系数和温升速率,当待测动力电池组电压的ICC系数小于或等于临界ICC系数阈值且其温升速率大于或等于临界温升速率阈值时,则待测动力电池组发生连接故障。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组连接故障的检测系统。通过本申请可以实现电池组内单体电池间连接故障的快速诊断和检测,检测迅速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0568361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866446.5
申请日:2019-09-12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1R31/367 , G01R31/392 , G01R31/3842 , G01R31/388
摘要: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健康状态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采集待预测电池不同循环次数下放电和充电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特征参数值;(b)构建充电容量与特征参数、放电容量与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式,以此计算在不同循环次数下对应的充电容量和放电容量,获得循环次数与充电容量、放电容量和充电时间的数据集;(c)采用所述训练数据对构建初始的所述预测模型进行训练,以此获得最终的预测模型;(d)构建电池健康状态关于放电容量与初始容量的关系式,并利用所预测的放电容量计算获得待预测电池的电池健康状态。通过本发明,实现电池SOH的估计,避免电池过负荷工作,延长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450575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56992.5
申请日:2016-11-26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10/6552 , H01M10/637
C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10/637 , H01M10/655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热管冷却和热防护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单体(1),各电池单体冷却层(12);每两个电池单体(1)组成一个电池对单元(14),每个电池对单元(14)的两个电池单体(1)之间均匀设有热管(3),热管(3)一端穿过绝热层(13)延伸至冷却层(12),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电池单体(1)的底部,用于传导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每个电池对单元(14)的两侧设有热隔离层(11),用于对热失控的电池单体(11)进行热隔离。本发明的系统,通过热管冷却和热隔离层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了电池热管理以及电池热管理失控后的应急措施,比普通的单纯热管理系统更具安全性。(1)设置在绝热层(13)下方,绝热层(13)上方为
-
公开(公告)号:CN106654434B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611058809.5
申请日:2016-11-26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储能空气电极制备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采用废旧锂离子电池阴极回收材料制备空气电极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废旧锂离子电池,并将所述废旧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拆解出来;(2)分解及回收所述阴极的阴极活性材料,并将得到的所述阴极活性材料进行热处理;(3)将热处理后的所述阴极活性材料与有机溶剂混合后经超声振荡及机械振荡处理以制成均匀的浆料;(4)提供电极基板,保持所述电极基板在预定温度下,通过气刷将所述浆料喷涂到所述电极基板上以制备成空气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1782896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68356.2
申请日:2023-12-29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5 , G06F30/10 , G06F111/08 , G06F111/1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蒙特卡洛的锂枝晶生长模拟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锂枝晶生长模拟分析模型,锂枝晶生长模拟分析模型包括模拟分析图模型和模拟分析数值模型;基于构建的锂枝晶生长模拟分析数值模型,计算获取每个锂离子的各向迁移率;根据获取的每个锂离子的各向迁移率,计算获取每个锂离子的方向迁移比例;生成第一随机数、第二随机数和第三随机数;比对获取的锂离子的方向迁移比例和第一随机数、第二随机数以及第三随机数,获取比对结果;根据获取的比对结果,结合模拟分析图模型,获取锂枝晶在原子尺度上的演化轨迹。本申请提供通过建立了锂枝晶数值和图像模型,用于研究分析锂沉积/溶解行为,从而推动电池梯级利用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6450575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611056992.5
申请日:2016-11-26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10/6552 , H01M10/63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热管冷却和热防护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单体(1),各电池单体(1)设置在绝热层(13)下方,绝热层(13)上方为冷却层(12);每两个电池单体(1)组成一个电池对单元(14),每个电池对单元(14)的两个电池单体(1)之间均匀设有热管(3),热管(3)一端穿过绝热层(13)延伸至冷却层(12),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电池单体(1)的底部,用于传导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每个电池对单元(14)的两侧设有热隔离层(11),用于对热失控的电池单体(11)进行热隔离。本发明的系统,通过热管冷却和热隔离层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了电池热管理以及电池热管理失控后的应急措施,比普通的单纯热管理系统更具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045311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67824.4
申请日:2015-08-03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5D23/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控热管的温控系统,包括热管、箱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流量控制阀和控制单元,热管套装在所述箱组内;箱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冷凝箱、储热箱和蒸发箱;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蒸发箱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流量控制阀用于控制进入冷凝箱的冷却工质的流量。本发明利用相变材料储存热管传递的热量,并且通过不凝性气体来调节换热量,此外加上外部强制控制冷却换热量,实现双重调节,实现温度可控,并且储存的热量除了运用于释放加热低温来流,还可以运用到其他场合进行加热,能实现能量的充分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967261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210447154.6
申请日:2012-11-10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1B1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法的新型激光位移测量方法,具体为:激光经聚焦垂直入射移动中的被测物体表面;接收被测物体表面入射光点处的散射光,并通过成像透镜成像在CCD的敏感面上得到散射光斑;当散射光斑的信号带宽小于等于带宽阀值时,则表明被测物体表面为弱散射界面,采用平均加权重心法测量散射光斑在CCD上的位移;当散射光斑的信号带宽大于带宽阀值时,则表明被测物体表面为强散射截面,采用相关法测量散射光斑在CCD上的位移;根据散射光斑在CCD上的位移计算被测物体的位移。本发明实现对各种粗糙度物面位移的精确测量,具有测量快速性和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967261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47154.6
申请日:2012-11-10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1B1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法的新型激光位移测量方法,具体为:激光经聚焦垂直入射移动中的被测物体表面;接收被测物体表面入射光点处的散射光,并通过成像透镜成像在CCD的敏感面上得到散射光斑;当散射光斑的信号带宽小于等于带宽阀值时,则表明被测物体表面为弱散射界面,采用平均加权重心法测量散射光斑在CCD上的位移;当散射光斑的信号带宽大于带宽阀值时,则表明被测物体表面为强散射截面,采用相关法测量散射光斑在CCD上的位移;根据散射光斑在CCD上的位移计算被测物体的位移。本发明实现对各种粗糙度物面位移的精确测量,具有测量快速性和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91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1313055.4
申请日:2021-11-08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3/207 , G01N23/20008 , G01N23/200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中子衍射测量固态电池内应力的实验设备,解决了中子衍射应力谱仪上的载物台位置,不便于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其进行调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便于实际使用,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其包括操作台本体,所述操作台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安装座,固定安装座的顶部设有活动箱,固定安装座和活动箱通过驱动组件连接,活动箱的上方设有载物台,活动箱为顶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活动箱内设有控制箱,控制箱和载物台通过转动单元连接,控制箱内设有第一活动板,第一活动板的下方设有第二活动板;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载物台的高度,以及便于驱动载物台旋转,方便进行实验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