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23972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010369594.9
申请日:2020-05-0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PCR加样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包括呈中空结构的长方体加样台,加样台内部集成设置有制冷模块和控制模块,其台面上开设有n×m个可放置PCR加样管的加样孔,第n个加样孔与第n‑1个加样孔之间的间距为d1,第m个加样孔与第m‑1个加样孔之间的间距均为d2,加样台的后侧边缘还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可扣合加样台的监测台,监测台的前侧台面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执行模块,执行模块的输出端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其中:d1、d2>0,n、m>1,且n、m均为正整数。本发明能够对各个PCR加样管是否存在重复加样、漏加样、错孔加样等情况进行精确的监测分析,保障了实验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8972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00176.5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47/69 , A61K31/343 , A61K47/54 , A61K51/04 , A61P35/00 , A61P35/04 , A61K10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靶向诊疗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该探针(N3‑TMPs@NAP)以肿瘤来源微颗粒(TMPs)为纳米载体,TMPs负载Napabucasin(NAP)并在表面修饰叠氮基团(N3)。本发明合成了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探针N3‑TMPs@NAP,其粒径为220.13±4.52nm,具有较强的肿瘤结合能力和抗肿瘤作用。该探针可作为PET/CT诊断肿瘤的示踪剂,用于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转移等情况。在治疗实验中,N3‑TMPs@NAP治疗组第14天的平均肿瘤体积和重量分别为270.55±107.59mm3和0.30±0.12g,显著小于其他治疗组,且N3‑TMPs@NAP可抑制结肠癌的肝转移。
-
公开(公告)号:CN115475183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211357976.5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35/747 , A61K47/46 , A61P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益生菌囊泡在制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证实了益生菌囊泡具备良好的泡沫巨噬细胞靶向能力及调节能力,并进一步阐述了调节巨噬细胞的机制:①上调转录因子NR1H3,促进ABCA1表达,促进脂质流出;②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总之,益生菌囊泡所提供的泡沫巨噬细胞靶向能力与巨噬细胞功能调控相结合,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本发明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理想的纳米载体和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449796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389981.9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D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验鼠解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一种实验鼠解剖装置,包括解剖台座、解剖垫体、固定件和绑缚件。所述解剖垫体可拆卸安装于解剖台座的上面;所述解剖垫体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插孔;所述固定件、绑缚件的下部均可拆卸插装于插孔中。本发明解剖台座与解剖垫体可拆卸连接,便于科研人员根据实验鼠的体型大小选择合适的解剖垫体,还可以便于解剖垫体的拆洗、消毒。本发明实验鼠解剖装置的使用方法简单,操作简便,便于科研人员单人完成实验鼠的解剖工作;而且解剖装置各个主要构件均为可拆卸连接安装,便于分别对各个部件进行清洗、消毒。
-
公开(公告)号:CN11097447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2010006965.7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鼠尾静脉注射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底座、连接板、固定筒和伸缩杆,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与连接板的下端铰接,连接板的上端还铰接有安装板,固定筒通过连接件与安装板上的第三轴承座铰接,安装板的下还设置有第四轴承座,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第四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铰接,固定筒筒身开口铰接有带缺口的尾部挡片,筒身的筒腔内设置有头部挡片,头部挡片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其滑动,筒腔内设置有环形气囊,环形气囊连通有压力调节装置;安装板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置尾块。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操作更加方便,调节更加灵活,并且对小鼠体型的适应性更好的小鼠尾静脉注射固定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475183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357976.5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35/747 , A61K47/46 , A61P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益生菌囊泡在制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证实了益生菌囊泡具备良好的泡沫巨噬细胞靶向能力及调节能力,并进一步阐述了调节巨噬细胞的机制:①上调转录因子NR1H3,促进ABCA1表达,促进脂质流出;②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总之,益生菌囊泡所提供的泡沫巨噬细胞靶向能力与巨噬细胞功能调控相结合,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本发明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理想的纳米载体和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423972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369594.9
申请日:2020-05-0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PCR加样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包括呈中空结构的长方体加样台,加样台内部集成设置有制冷模块和控制模块,其台面上开设有n×m个可放置PCR加样管的加样孔,第n个加样孔与第n-1个加样孔之间的间距为d1,第m个加样孔与第m-1个加样孔之间的间距均为d2,加样台的后侧边缘还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可扣合加样台的监测台,监测台的前侧台面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执行模块,执行模块的输出端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其中:d1、d2>0,n、m>1,且n、m均为正整数。本发明能够对各个PCR加样管是否存在重复加样、漏加样、错孔加样等情况进行精确的监测分析,保障了实验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8972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600176.5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47/69 , A61K31/343 , A61K47/54 , A61K51/04 , A61P35/00 , A61P35/04 , A61K10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靶向诊疗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该探针(N3‑TMPs@NAP)以肿瘤来源微颗粒(TMPs)为纳米载体,TMPs负载Napabucasin(NAP)并在表面修饰叠氮基团(N3)。本发明合成了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探针N3‑TMPs@NAP,其粒径为220.13±4.52nm,具有较强的肿瘤结合能力和抗肿瘤作用。该探针可作为PET/CT诊断肿瘤的示踪剂,用于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转移等情况。在治疗实验中,N3‑TMPs@NAP治疗组第14天的平均肿瘤体积和重量分别为270.55±107.59mm3和0.30±0.12g,显著小于其他治疗组,且N3‑TMPs@NAP可抑制结肠癌的肝转移。
-
公开(公告)号:CN212955167U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20268205.9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胞培养箱,包括箱体、箱门以及信息处理单元,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电性连接的环境采集单元和环境控制单元,其中:环境控制单元包括暖风机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侧壁上的多条供暖通道,供暖通道均与暖风机连通,且沿供暖通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暖气孔;箱体内还竖直设置有一转轴且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承载盘,围绕承载盘的轴线均匀分布有多条滑轨,每条滑轨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沿滑块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放置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取放培养皿,避免培养皿碰撞和翻倒,防止培养箱及培养皿污染,且箱体内各个区域的温度均匀一致,有利于细胞培养的细胞培养箱。
-
公开(公告)号:CN212335209U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20358041.9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细胞培养板,包括盒体,所述盒体顶部左右两侧堆成设置有合页,两个所述合页的转动端之间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后侧壁均匀设置有标签储存槽,所述盒体内腔均匀设置有培养板,所述盒体内腔侧壁均匀纵向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培养板边缘位置设置有与活动槽相匹配的活动块,所述培养板上均匀开设有培养槽,所述培养板表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培养槽内腔壁底部设置有喇叭状缓冲板,所述喇叭状缓冲板侧壁均匀开设有溢流孔,所述培养板后侧壁均匀设置有与培养槽数量相同的网格,本新型方案有效避免加液时,液体会对细胞造成冲击的情况发生,节约资源,同时便于操作人员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