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4323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755936.5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破损检测方法、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目前国内复合绝缘子在线监测方法主要采取人工巡检维护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输电线路所处的环境复杂,人工巡检存在很大的困难,并且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绝缘子破损检测方法,获取复合绝缘子图像,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对所述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到复合绝缘子伞裙的边缘;对边缘进行椭圆检测;通过椭圆内像素点到椭圆边缘的距离对所述复合绝缘子进行破损检测。能够对复合绝缘子的破损进行有效的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653971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337609.7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应力作用下的薄膜材料击穿测试电极系统,包括聚酰亚胺薄片II,聚酰亚胺薄片II上依次铺设有退火铝箔地电极、退火铝箔高压电极、聚酰亚胺薄片I、橡胶垫及承压块。本发明解决了现在电极系统存在的由于气隙导致击穿使试验数据受到影响、多应力无法有效施加、施加过程中薄膜试样和铝箔电极容易被破坏及传热不良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4323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110755936.5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7/0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破损检测方法、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目前国内复合绝缘子在线监测方法主要采取人工巡检维护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输电线路所处的环境复杂,人工巡检存在很大的困难,并且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绝缘子破损检测方法,获取复合绝缘子图像,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对所述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到复合绝缘子伞裙的边缘;对边缘进行椭圆检测;通过椭圆内像素点到椭圆边缘的距离对所述复合绝缘子进行破损检测。能够对复合绝缘子的破损进行有效的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667913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211324988.8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复现工况多物理场金属化薄膜自愈特性测试装置及方法,电场工况复现部分施加电压信号给金属化薄膜,温度场工况复现部分为金属化膜提供温度场,机械力工况复现部分施加压力和拉力给金属化薄膜,实现电、热、力综合物理场的施加,通过摄像头实时观测金属化薄膜的自愈特性数据。本发明的装置及方法可复现金属化膜在工况下承受的综合多物理场,同时对金属化薄膜自愈特性的所有特征量进行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75341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70743.6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高压绝缘特性实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绝缘特性测试平台。在进行多应力下绝缘材料的绝缘特性测试实验时,材料实际加热温度与温控设定值有较大偏差,影响到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绝缘特性测试平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施压机构、加热机构及温度测量机构,其中温度测量机构采集所述绝缘材料表面温度,得到所述绝缘材料表面温度随压力变化情况,通过计算得到接触热阻随压力的变化的拟合公式,进而根据某一压力下的接触热阻计算出温度控制系统设定温度的修正量,对温控设定值进行修正,使得绝缘材料表面温度达到预计温度。解决了多应力下绝缘特性测试实验中,因压力导致的材料接触热阻变化对材料表面温度产生影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1078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59551.3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输电线路检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粉化识别方法、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目前国内复合绝缘子粉化的检测方法主要采取人工操控无人机拍摄可见光图片,然后由巡检人员肉眼判断的方法。此方法工作量大,不同人员对于粉化及其等级的判断结果有偏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绝缘子粉化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复合绝缘子图像,识别所述图像中的复合绝缘子,获取所述复合绝缘子轮廓图像,采用椭圆检测法对所述轮廓图像进行伞裙分割得到单片伞裙,对所述单片伞裙基于颜色特征进行图像处理,区分粉化区域与未粉化区域,对粉化区域进行识别。解决了当前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粉化缺陷巡检工作量大、粉化严重程度判断困难的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