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6491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1043104.6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M50/403 , H01M50/44 , H01M50/431 , H01M50/409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隔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锂电池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锂电池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无机纳米颗粒分散液和芳纶纳米纤维溶液混合,得到复合溶液;将所述复合溶液进行真空抽滤后,进行干燥,得到芳纶纳米纤维/无机纳米颗粒复合隔膜。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功能锂电池复合隔膜拥有均匀分布的纳米孔隙,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对锂枝晶起到阻止作用,从而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95061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94729.7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M10/05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通过刮刀涂覆、真空冷冻干燥等过程处理含有芳纶纳米纤维、无机离子导体型颗粒的复合溶液,制备出三维多孔的芳纶纳米纤维/无机离子导体型颗粒薄膜,再向该多孔薄膜中填充聚合物电解质溶液,并通过干燥处理,获得复合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薄膜。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特点,所得复合电解质具有电化学窗口宽、离子电导率高、机械强度高、抑制锂枝晶生长等优点。该复合电解质在固态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304766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110260398.9
申请日:2011-09-0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的一种硅表面陷光结构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100)或(111)硅片,采用银镜反应在硅片表面镀银,把镀银后的硅片在酸性刻蚀液中浸泡,获得了减反射陷光结构。该陷光结构在300nm到1000nm的光谱范围内的反射率降低到3.4%。本发明在保持常温湿法刻蚀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银镜反应简化了贵金属纳米粒子镀覆的工艺过程,获得了硅表面更高的减反射效果,为提高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2304766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110260398.9
申请日:2011-09-0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的一种硅表面陷光结构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100)或(111)硅片,采用银镜反应在硅片表面镀银,把镀银后的硅片在酸性刻蚀液中浸泡,获得了减反射陷光结构。该陷光结构在300nm到1000nm的光谱范围内的反射率降低到3.4%。本发明在保持常温湿法刻蚀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银镜反应简化了贵金属纳米粒子镀覆的工艺过程,获得了硅表面更高的减反射效果,为提高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9286006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084894.1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氟化碳包覆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高能球磨、超声分散和中温烧结的方法将氟化碳包覆在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表面,制备出微米级复合颗粒,并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本发明在保持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二次颗粒形貌的基础上,通过高能球磨工艺细化了氟化碳材料,并将超声工艺和中温烧结相结合,将氟化碳较好的包覆在三元材料的表面,为三元正极材料的包覆改性提供了新方法。氟化碳包覆后的复合颗粒可直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氟化碳反应生成的氟化锂能较大的提高电池的首圈库伦效率,而氟化碳反应生成的碳增加了正极颗粒的导电性,同时包覆层能较好的保护正极和电解液的界面,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容量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330142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261035.7
申请日:2011-09-0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的一种硅表面纳米多孔减反射结构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100)或(111)取向单晶硅片,将清洗后的硅片直接浸入到酸性刻蚀溶液中,经短时间(2-10分钟)刻蚀后在硅表面形成纳米多孔结构,获得了较好减反射效果的陷光结构,在300~1000nm的光谱范围内的反射率降低到5%。本发明采用单步溶液法实现了硅表面的微刻蚀,简化了贵金属辅助化学刻蚀硅的工艺过程,同时保持常温湿法刻蚀的特征,获得硅表面的更高减反射效果,为提高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17498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3309.3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M10/056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界面连续的高电导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该制备方法先采用冷冻干燥法将聚合物、导电金属盐以及纳米颗粒的复合溶液制成多孔复合固态电解质,再采用热压干燥法将该多孔复合固态电解质制成界面连续的高电导复合固态电解质。该冷冻干燥‑热压干燥的制备过程,能够使得聚合物紧密包覆纳米颗粒,构筑形成大量连续的聚合物/聚合物界面以及聚合物/纳米颗粒界面,这些界面处能够形成快离子传输通道,加速离子传输,进而提升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以及电化学窗口。
-
公开(公告)号:CN11686479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1002681.0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合物纤维、碱性试剂和溶剂第一混合,得到纤维分散液;将所述纤维分散液在基底表面进行涂覆,将得到的湿膜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多孔聚合物薄膜骨架;将塑晶熔体和碱金属盐第二混合,得到浸渍液;将所述多孔聚合物薄膜骨架在所述浸渍液中浸渍后,经干燥得到所述柔性固态电解质膜。本发明得到的柔性固态电解质膜具有离子电导率高、柔韧性高且力学性能优异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03433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84401.7
申请日:2019-04-1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钠离子电池用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将芳纶纤维分散于有机溶剂以得到高分散性的芳纶纳米纤维溶液,再加入锂/钠盐、聚合物基体材料并搅拌分散,然后通过浇铸或涂覆、干燥过程,获得锂/钠离子复合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薄膜。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所得电解质具有离子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宽、力学和热学稳定性好、抑制金属枝晶生长等优点。该复合固态电解质在锂/钠离子电池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103511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064543.5
申请日:2013-02-2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纳米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银镜反应制备硅表面形貌可控纳米银粒子的方法。本发明采用不同温度下的、无添加剂的银镜反应在(100)硅片表面制备了尺寸、形状、均匀性可控的纳米银粒子,采用不同形貌的纳米银粒子催化刻蚀,获得了不同形貌的硅表面纳米结构。本发明在保持催化刻蚀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银镜反应简化了纳米银粒子镀覆的工艺过程,制备出长米状、短棒状、多面体状银粒子以及絮状银,为硅表面催化银粒子的形貌可控制备工艺提供了新的方法。纳米银粒子可直接应用于催化刻蚀工艺,制备出圆孔、密集小孔、凹凸孔和方孔硅表面纳米结构,实现了太阳能电池中纳米陷光结构的可控制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