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4969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30454.8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3/0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风电场速度损失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复杂地形下背景风速变化对风电场速度损失评估精度的影响问题。为此,本申请的方法,包括:获取风电场信息和风电机组信息;基于风电场信息和风电机组信息,确定背景风速变化下的目标风电机组的单机尾流变量,其中单机尾流变量包括单机对流速度和单机尾流速度损失;基于目标风电机组的单机尾流变量和风电场信息,采用预设叠加模型确定背景风速变化下的风电场速度损失,其中预设叠加模型包括动量守恒叠加模型、局部线性叠加模型和风速乘积叠加模型中的任意一种。本申请能够有效提高背景风速变化条件下风电场速度损失的预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041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60104.1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风机叶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叶片扭转变形分析方法、系统、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叶片进行扭转变形分析不精准的技术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叶片扭转变形分析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叶片的属性信息和气动载荷,其中,属性信息至少包括结构数据和气动数据;将属性信息和气动载荷输入至预设模型,确定叶片的摆振位移、挥舞位移以及展向位移;基于摆振位移、挥舞位移以及展向位移,对叶片进行扭转变形分析。通过本申请,可以获得叶片在施加气动载荷后的摆振位移、挥舞位移以及展向位移,考虑了叶片弯曲和扭转结构变形之间的非线性耦合,提高了对叶片扭转变形分析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15992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1911174257.8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电机组叶片结构动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复合材料叶片结构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步骤1:在梁单元空间坐标系的基础上建立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叶片理论模型并进行变换;步骤2:通过对变换后的理论模型进行数值离散化来建立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叶片数值模型;步骤3:通过在不同时刻分别交错构造线速度和角速度、力与力矩的变量来建立适用于有限差分方法的结构动力学计算网格;步骤4:在给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后,求解结构动力学计算网格数值。本发明使得结构动力学求解比传统有限元方式具有更为简洁的形式和更高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47611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011102957.9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新能源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风力机远场尾流流向湍流度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风电机组入流情况、风电机组参数和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基本数据;2,根据获取的基本数据计算轮毂高度水平面内尾流速度损失剖面标准差σ随下游距离x的线性变化函数;在尾流速度损失分布已知的情况下,或通过高斯速度损失剖面拟合直接获取,相当于已知的输入条件;3,将轮毂高度水平面内尾流速度损失剖面标准差σ作为输入值输入到附加湍流度模型中,结合风电机组入流数据得出风电机组远场尾流流向湍流度的预测结果。本发明可以实现风电机组远场尾流流向湍流度的准确预测,对机组排布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952266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30498.7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风电场规划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标量通量比值预测方法、环境影响评估方法、设备及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方法无法准确预测标量通量比值的技术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中性无分层大气边界层下风电场标量通量比值预测方法包括:获取风电场区域内风轮下方至少两个不同设定高度处的平均风速;基于至少两个不同设定高度处的平均风速确定风电场的等效粗糙度;基于等效粗糙度,采用预先构建的风电场标量通量比值预测模型确定标量通量比值。如此,实现了对风电场边界层的标量通量变化趋势的准确预测,对于优化风电生产,理解风电场建设对当地气象要素影响,尽可能减少对其当地农业生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
-
公开(公告)号:CN114444410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15872.X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电场规划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考虑流向湍流度的风电场尾流损失预测方法、装置及介质,旨在解决如何快速、简单、准确的对风电场的尾流损失进行预测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根据风电机组前的流向湍流度,对风电机组的尾流扩展系数进行修正,更为准确的评估风电机组尾流效应。根据离散的实际风况获取风电机组的总输出功率以及不考虑尾流效应时的总输出功率,获取风电场的总尾流损失。通过上述配置方式,本发明能够充分考虑风电场中的流向湍流度对风电机组的尾流扩展系数的影响,从而更准确的计算风电机组的入流风速,进而使得根据入流风速计算的风电机组的总输出功率更为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415475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591744.1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电场设计及选址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风电场功率的预测方法和装置,旨在解决由于未考虑风电场边界层效应,导致风电场功率预测精度降低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分别获取风电机组的基于尾流效应的第一预测功率和基于边界层效应的第二预测功率,并使用第二预测功率对第一预测功率进行功率修正,以获取当前风电机组的最终预测功率。基于上述配置方式,本发明考虑到风电场的边界层效应对于风电场功率预测的影响,提升了基于尾流效应获取的风电场功率的精度,实现了快速、简单、准确的对风电场功率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021277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88832.4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机动态气动特性的评价方法,具体提供一种风力机动态气动特性的评价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叶片翼型的气动特性的评价方法精确度不高的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风力机动态气动特性的评价方法包括:将翼型的动态失速过程划分为附着流、后缘分离和动态涡三个过程;确定翼型在附着流、后缘分离以及动态涡下的相应系数;基于所述相应系数确定风力机动态气动特性信息,并基于信息对风力机动态气动特性进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383683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032694.3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8 , G06Q50/0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风电控制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风电场的推力分配协同控制优化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方法无法针对任意风电场进行控制优化的问题。为此目的,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风电场的数据,所述数据包括所述风电场中各机组的点位坐标、运行数据和型号参数;对各机组的点位坐标进行坐标变换;根据坐标变换结果、运行数据和型号参数,计算风电场的总发电功率;以风电场的发电总功率最大为目标,优化各机组的推力系数,得到优化后的各机组推力系数;根据优化后的推力系数对各机组进行变桨控制。由于优化过程中的总发电功率基于各机组的坐标变换结果来计算,本发明的方案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任意风电场各机组的最优推力系数,能显著提高风电场的整场发电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23964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693798.2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风电场远场尾流流向湍流度确定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如何计算多台风力发电机组并存时的远场尾流流向湍流度的技术问题。为此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电场远场尾流流向湍流度确定方法包括:获取风电场内来流环境湍流度、轮毂高处的环境湍流度及机组在的位置,然后根据上述参数依次计算尾流速度损失分布的标准差、风电机组的远场尾流附加流向湍流度的最大值位置与所述风电机组的轮毂中心线的径向距离、轮毂高度水平面内的远场尾流附加流向湍流度、风电场的整场远场尾流附加湍流度和风电场的远场尾流流向湍流度。通过上述方法,提升了多台风电机并存时风电场远场尾流流向湍流度的准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