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空冷单元内部导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83123B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410210365.7

    申请日:2014-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站空冷技术领域的一种直接空冷单元内部导风装置。所述的空冷单元内部导风装置由“三角”形挡风板构成,呈一定角度倾斜安装于空冷单元内底部四个角区,“三角”形挡风板的顶部固定于“A”形框架结构底端的空冷翅片管束上,“三角”形挡风板一侧和直接空冷单元侧墙连接,另一侧紧靠凝结水管道,“三角”形挡风板底部至空冷风机上端边缘,从而封闭该区域,打破空气流动旋涡,消除流动死区,同时引导空气向上流动。该导风装置优化了空冷单元内冷却空气流场,实现了翅片管束冷却空气流量的均匀分配,充分利用了管束传热面积,改善了空冷凝汽器散热能力,降低了机组运行背压。

    一种直接空冷单元内部导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83123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10365.7

    申请日:2014-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站空冷技术领域的一种直接空冷单元内部导风装置。所述的空冷单元内部导风装置由“三角”形挡风板构成,呈一定角度倾斜安装于空冷单元内底部四个角区,“三角”形挡风板的顶部固定于“A”形框架结构底端的空冷翅片管束上,“三角”形挡风板一侧和直接空冷单元侧墙连接,另一侧紧靠凝结水管道,“三角”形挡风板底部至空冷风机上端边缘,从而封闭该区域,打破空气流动旋涡,消除流动死区,同时引导空气向上流动。该导风装置优化了空冷单元内冷却空气流场,实现了翅片管束冷却空气流量的均匀分配,充分利用了管束传热面积,改善了空冷凝汽器散热能力,降低了机组运行背压。

    一种用于直接空冷凝汽器冬季防冻的排汽管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075894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25373.X

    申请日:2013-01-23

    Abstract: 一种用于直接空冷凝汽器冬季防冻的排汽管道结构属于能源动力技术领域。每组凝汽器单元分为左右倾斜布置的两片;奇数组的凝汽器单元中,顺流单元和逆流单元间隔布置;自每根上升管引出一根与上升管垂直、与蒸汽分配管平行的蒸汽引出管道,自每根蒸汽引出管道上引出支管路分别与凝汽器单元的逆流单元部分的凝结水汇集管道连接,且蒸汽引出管道在垂直方向上高于凝结水汇集管道。该结构在不大幅度改变现有系统的基础上,由直接空冷凝汽器分配管中引出部分蒸汽用于改善空冷凝汽单元的分配特性,预防与抑制空冷单元蒸汽侧流道的大面积冻结,在凝结水汇集管道冻结时起到迅速解冻的作用,同时维持空冷机组在低背压下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性。

    一种用于直接空冷凝汽器冬季防冻的排汽管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075894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310025373.X

    申请日:2013-01-23

    Abstract: 一种用于直接空冷凝汽器冬季防冻的排汽管道结构属于能源动力技术领域。每组凝汽器单元分为左右倾斜布置的两片;奇数组的凝汽器单元中,顺流单元和逆流单元间隔布置;自每根上升管引出一根与上升管垂直、与蒸汽分配管平行的蒸汽引出管道,自每根蒸汽引出管道上引出支管路分别与凝汽器单元的逆流单元部分的凝结水汇集管道连接,且蒸汽引出管道在垂直方向上高于凝结水汇集管道。该结构在不大幅度改变现有系统的基础上,由直接空冷凝汽器分配管中引出部分蒸汽用于改善空冷凝汽单元的分配特性,预防与抑制空冷单元蒸汽侧流道的大面积冻结,在凝结水汇集管道冻结时起到迅速解冻的作用,同时维持空冷机组在低背压下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性。

    用于直接空冷单元内部的导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848707U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20254060.1

    申请日:2014-05-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电站空冷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直接空冷单元内部的导风装置。所述的空冷单元内部导风装置由“三角”形挡风板构成,呈一定角度倾斜安装于空冷单元内底部四个角区,“三角”形挡风板的顶部固定于“A”形框架结构底端的空冷翅片管束上,“三角”形挡风板一侧和直接空冷单元侧墙连接,另一侧紧靠凝结水管道,“三角”形挡风板底部至空冷风机上端边缘,从而封闭该区域,打破空气流动旋涡,消除流动死区,同时引导空气向上流动。该导风装置优化了空冷单元内冷却空气流场,实现了翅片管束冷却空气流量的均匀分配,充分利用了管束传热面积,改善了空冷凝汽器散热能力,降低了机组运行背压。

    一种基于胶束自组装效应的水系热原电池p-n转换方法及水系热原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5180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06561.3

    申请日:2024-1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胶束自组装效应的水系热原电池p‑n转换方法及水系热原电池,属于温差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基于胶束自组装效应的p‑n转换型水系热原电池,包括模具、填充液、冷侧电极、热侧电极;所述模具的两端开口;所述模具内含有填充液,模具两端的开口分别采用冷侧电极、热侧电极封装;所述冷侧电极温度保持在15℃;所述填充液为KI/KI3电解液与聚乙二醇‑聚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混合物。通过热敏聚合物的掺杂,选择性调控I3‑离子浓度,可以将n型的I‑/I3‑体系转换为p型,原始的I‑/I3‑氧化还原电对具有负的热功率,并被定义为n型,但在一定含量聚乙二醇‑聚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添加下能够发生转换,表现出p型的热功率。

    一种基于双重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区域冷热源供能网络调优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9840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602034.1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区域冷热源自动调优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双重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区域建筑冷热负荷预测和多目标冷热源调度优化方法、系统及设备,步骤包括:S1,获取并预处理历史负荷数据集,基于热力学先验机理建立冷热负荷物理信息约束;S2,基于上述数据集和约束构建并训练建筑负荷预测模型;S3,基于能源梯级利用原则,构建区域冷热源多目标优化模型;S4,根据上述模型负荷预测结果,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冷热源进行优化配置;S5,分析预测负荷预测和优化结果,建立多维的冷热负荷物理信息约束;S6,基于上述结果和约束,构建并训练建筑冷热源调优模型;S7,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基于预测负荷的源网自动化调优。

    能源塔空气源超级热泵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80241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010309789.4

    申请日:2020-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能源塔空气源超级热泵,属于能源高效利用领域。该系统采用能源塔阵列满足大功率制热需求,并采用两级或多级热泵系统实现大范围空气温度变化的需求,同时可以外界条件采用不同循环方式进行工作,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温度工况,进而显著的提升了系统性能,并可在持续制取热水的同时完成设备除霜。

    一种吸收压缩式热泵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97246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010324811.2

    申请日:2020-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压缩式超级热泵,采用新型的流程并以五种运行方式满足空气大范围温度变化下的制热或制冷需求,其既可以实现单独制热或制冷,也可以满足同时制热制冷的特殊需求,该热泵的制热温度范围为50至150℃,制冷温度范围为‑30℃至10℃,该热泵采用压气机对制冷剂蒸气的压缩比进行调节,以实现相同的空气温度下改变制热或制冷温度,相比现有技术显著的提升了热泵的制热和制冷工作温度范围,且具有较好的性能优势。

    一体式液体填充光谱滤光聚光器、系统及其光能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67063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110754008.7

    申请日:2021-07-04

    Abstract: 一体式液体填充光谱滤光聚光器、系统及其光能调控方法,所述一体式液体填充光谱滤光聚光器,包括入射侧盖板,液体填充腔,出射侧盖板,以及入射侧盖板与出射侧盖板之间的密封;入射、出射侧盖板通过密封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空腔,空腔内填充对光伏电池响应光谱区间以外的辐射有吸收特性的半透明液体形成液体填充腔;通过对固体部分和液体部分联合进行光谱吸收及聚光形状的设计,形成集成光谱吸收功能、聚光功能与液体吸热功能的一体化的光学器件。本发明借用吸收液体填充层构造兼具聚光功能的一体化滤光聚光器件,实现动态调控聚光比或光谱吸收范围的效果;有助于降低光谱分光式光伏/热系统的设计的复杂性,降低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