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8037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619033.6
申请日:2020-12-30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蒸汽机装置领域的一种基于超、亚临界回热的水蒸汽循环,其中压缩超临界回热系统的低温蒸汽出口与朗肯循环系统的低温蒸汽入口相连,压缩超临界回热系统的高温蒸汽入口与朗肯循环系统的高温蒸汽出口相连,压缩超临界回热系统的低温水入口与朗肯循环系统的低温水出口相连;第二高温回热器的低温水入口、主三通和第一高温回热器的低温蒸汽入口顺序相连;由第一压缩机流出的低温蒸汽和由第二高温回热器流出的低温蒸汽一并汇入第一高温回热器中进行换热。本发明循环内工质为超临界状态,循环质量流量较高,给水通常可被加热到400℃以上,这些特点使得平均吸热温度增加,循环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89842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1317611.5
申请日:2021-11-09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再热回热朗肯循环系统;包括:朗肯循环系统、超临界回热系统、第二级抽汽回热系统、除氧系统和第一级抽汽回热系统,超临界回热系统中的回热系统低压高温蒸汽入口进入超临界回热系统后分为第一回热和第二回热两路,其中第一回热与第一高温回热器、第二高温回热器、第一压缩机的入口顺序相连,第二回热与第三高温回热器、第一压缩机的入口顺序相连,第三高温回热器的高温蒸汽出口和第二高温回热器的高温蒸汽出口的蒸汽汇合。本发明中朗肯循环系统进入到加热器的给水质量流量与给水温度较高,进入再热器的再热蒸汽温度也较高,这一特点使得平均吸热温度增加,循环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780373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011619033.6
申请日:2020-12-30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蒸汽机装置领域的一种基于超、亚临界回热的水蒸汽循环,其中压缩超临界回热系统的低温蒸汽出口与朗肯循环系统的低温蒸汽入口相连,压缩超临界回热系统的高温蒸汽入口与朗肯循环系统的高温蒸汽出口相连,压缩超临界回热系统的低温水入口与朗肯循环系统的低温水出口相连;第二高温回热器的低温水入口、主三通和第一高温回热器的低温蒸汽入口顺序相连;由第一压缩机流出的低温蒸汽和由第二高温回热器流出的低温蒸汽一并汇入第一高温回热器中进行换热。本发明循环内工质为超临界状态,循环质量流量较高,给水通常可被加热到400℃以上,这些特点使得平均吸热温度增加,循环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35250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73735.7
申请日:2021-12-31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朴能(保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布雷顿循环放热温度的多级压缩储质结构及应用,结构工质入口分别与压缩储存组的第1级A组压缩机和压缩机组的第1级B组压缩机的入口相连,压缩储存组的第n级A组压缩机和压缩机组的第n级B组压缩机的出口汇合至结构工质出口,压缩机组包括出口和入口逐级依次相连的n级B组压缩机;压缩储存组包括n级A组压缩机和n‑1级储质罐,其中n‑1级A组压缩机和n‑1级储质罐以依次交替的顺序逐级设置于第n级A组压缩机的入口之前;各级储质罐的临组出口与同级B组压缩机的出口管路相连。本发明借助更多级的压缩和级间汇流冷却降低平均放热温度,摆脱了压缩级数限制,便于实现多级压缩过程,提高循环净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1707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76291.3
申请日:2024-02-08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10/48 , H01M50/244 , H01M50/24 , H01M50/30 , H01M50/35 , H01M50/383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566 , H01M10/6564 , H01M10/6568 , A62C3/16 , A62C9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避免电化学储能着火或爆炸的储能系统;技术方案包括:密封储能电池仓、冷却循环系统、废气处理及补气系统和监测系统;其中密封储能电池仓中设置有储能电池组,冷却循环系统用于冷却储能电池组;密封储能电池仓内安装有与监测系统相连的储能电池组监测模块、仓体监测模块,其中仓体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密封储能电池仓内CO2浓度的下限及氧气浓度的上限。本发明针对目前电化学储能易着火且着火后难灭火的问题,将密封储能电池仓内充满CO2或其他惰性气体气体使储能电池组在CO2或其他惰性气体环境下进行工作,以实现当多种种类储能电池组发生异常时无法达到着火或爆炸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80175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30282.3
申请日:2024-01-09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分类号: H02J3/28 , H02J3/32 , H02J15/00 , H01M10/613 , H01M10/6561 , F01K25/10 , F01K13/00 , F01D15/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储能与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的耦合系统;包括: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和电化学储能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电池组设置在二氧化碳柔性储气室内被二氧化碳包围,二氧化碳柔性储气室内的气体经第二出口顺序通过风机、电池放热换热器的热侧和返回二氧化碳柔性储气室;电池放热换热器冷侧出口顺序经过第二高温水储罐、高温水罐出口泵、耦合换热器热侧、第二低温水储罐、低温水罐出口泵和电池放热换热器冷侧入口相连形成回路;耦合换热器冷侧接入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蒸发器冷侧和第二换热器冷侧之间。本发明的电池组置于二氧化碳环境下,运行时可避免电池自燃、爆炸等安全问题,且所产生的杂质气体通过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实现安全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352504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673735.7
申请日:2021-12-31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朴能(保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布雷顿循环放热温度的多级压缩储质结构及应用,结构工质入口分别与压缩储存组的第1级A组压缩机和压缩机组的第1级B组压缩机的入口相连,压缩储存组的第n级A组压缩机和压缩机组的第n级B组压缩机的出口汇合至结构工质出口,压缩机组包括出口和入口逐级依次相连的n级B组压缩机;压缩储存组包括n级A组压缩机和n‑1级储质罐,其中n‑1级A组压缩机和n‑1级储质罐以依次交替的顺序逐级设置于第n级A组压缩机的入口之前;各级储质罐的临组出口与同级B组压缩机的出口管路相连。本发明借助更多级的压缩和级间汇流冷却降低平均放热温度,摆脱了压缩级数限制,便于实现多级压缩过程,提高循环净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60281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290608.2
申请日:2021-03-18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无人机和清洗机器人的光伏电站光伏板清洗系统,包括:工作站、清洗机器人、无人机和光伏板,其中工作站包括:设置有交互总端、充电桩和信号发射器,其中充电桩和信号发射器设置在地面上,充电桩和信号发射器均与设置与交互总端相连;光伏板通过支架安装在混凝土基座上;清洗机器人通过位于机器人外壳顶部的中央的主吸盘与上方无人机的无人机壳体相连,无人机携带清洗机器人移动至待清洗光伏板上的起飞与降落位置。本发明利用无人机实现了一个清洗机器人在多个光伏板间转移工作,减少了清洗设备投入。利用真空泵和主吸盘、副吸盘实现了无人机与清洗机器人的吸附、脱离;清洗机器人与光伏板的吸附、脱离。
-
公开(公告)号:CN11808827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77497.5
申请日:2024-03-12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立超临界压缩回热热力循环系统,包括:热力循环系统和独立超临界压缩回热系统,其中独立超临界压缩回热系统通过第一高温回热器向热力循环系统的第一加热器给水传热;所述独立超临界压缩回热系统中,回热加热器出口、压缩回热系统透平的入口和出口、第一高温回热器的高温侧入口和出口、压缩机的入口和出口、回热加热器入口顺序相连。本发明构建出了新的回热型式:独立超临界压缩回热循环,打破了原有回热过程给水温度低于临界温度的局限,使得热力循环中的给水温度能够超越临界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13175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73056.9
申请日:2023-02-07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谱辐射力采集的光伏组件表面积灰状态监测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和控制器,检测仪中,发射系统水平支撑杆和积尘侧接收器支撑杆分别固定于主安装杆的上下两端,激光发射器通过激光发射系统安装架安装于发射系统水平支撑杆的端部,积尘侧功率接收器固定于积尘侧接收器支撑杆的端部,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部正对下方的积尘侧功率接收器,待测光伏玻璃板位于激光发射器和积尘侧功率接收器之间;积尘侧功率接收器与控制器中的信号收集转送模块相连。本发明使用功率接收器采集了激光发射器垂直射入积尘玻璃板后的光谱辐射力,而代替了常规的对光伏板产生的发电功率进行监测,避免了环境因素对于监测指标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