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层碳封存风险探测与安全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96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58701.4

    申请日:2024-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碳封存风险探测与安全评价方法,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建模模型技术领域,包括地质勘探模块、通信模块、建模模块、风险分析模块、评估模块以及预警模块,地质勘探模块包括地质分析单元、水源分析单元以及气体监测单元,地质分析单元主要用于对地层构造以及地下裂缝等,气体监测单元主要用于对煤层中的气体数据进行采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风险分析模块以及建模模块,便于通过建模模块将数据进行建模,然后通过数据模拟单元对未来时间内可能出现的问题数据进行模拟,利用风险插入单元将人员所探查到的信息插入进数据模拟单元中,并通过模型对数据进行模拟,能够对数据发展进行模拟,然后通过评估模块对风险进行评估。

    一种煤矿地下巷道张弦支护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339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84042.5

    申请日:2024-08-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矿地下巷道张弦支护装置。该装置中,侧支护单元位于煤矿地下巷道的两帮,顶板支护单元位于煤矿地下巷道的顶面,顶板支护单元中,横向支护主体的两端分别于两帮的侧支护单元分别相连接,且横向支护主体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支护杆,相邻2个支护杆之间铰接,且相邻2个支护杆的铰接处均连接有竖向辅助支撑;预紧钢索的两端分别于横向支护主体的两端相连,且预紧钢索与多个所述竖向辅助支撑的下端相连,预紧力加载模块穿设于预紧钢索上,用于对预紧钢索施加预紧力。籍以,将传统支护装置的被动支护转变为主动支护,在面对冲击动载时,能够随顶板岩体的下移而柔性变形,更为有效的防治动静载荷的冲击。

    一种含冰量均匀的土石混合体试样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94736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84775.3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土石混合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冰量均匀的土石混合体试样的制备方法。一种含冰量均匀的土石混合体试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制备标准试样所需要的土、石、水重量;将土、石筛分;称取土和石混合;加入水制成土石混合体的标准试件;将标准试件移入土石混合体试件盒中,恒温箱中静置;确定制备土石混合体试件的含冰量;将试件盒转移至低温箱中静置,室温下静置,低温环境静置;盒取出,脱模后测定试含冰及尺寸;若符合要求,备用;若不符合,重复步骤7‑9。本发明采用分步冻结法,以保证试件的含冰量相对均匀。该方法使孔隙水在土石混合体内部迁移所形成的冰晶位置不尽相同,从而达到制作含冰量均匀的土石混合体的目的。

    基于微震时空信息熵值的岩层失稳动态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513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86524.7

    申请日:2024-08-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微震时空信息熵值的岩层失稳动态预警方法。该方法中,基于K均值聚类方法,对地下矿区微震事件的微震监测数据按照空间坐标进行聚类,并基于聚类结果,计算每一类微震监测数据的信息熵值;根据微震监测数据的信息熵值,绘制地下矿区的信息熵随时间变化图,以对地下矿区进行岩层失稳动态预警。籍此,采用单一指标的判别方法,准确的预测岩石的破坏状态,不但能够准确的对岩石失稳灾害进行预警,而且单指标判别方法简单,判别速度快,效果好。

    控制煤含水率对煤吸附解吸特性影响的试验方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74060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34171.5

    申请日:2023-1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体吸附解吸特性研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控制煤含水率对煤吸附解吸特性影响的试验方法、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机,工作台的顶端均匀固定连接有真空罐,真空罐一侧的工作台顶端均匀放置有精密天平,精密天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隔热板。本发明通过室温自然干燥将外在水尽可能全部去除,使得煤样中剩余水分都为内在水和化合水,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来说,避免了水分很难充分转化为煤样中的内在水所产生的误差,并且避免了人为因素的不可控,使得控制煤含水率对煤吸附解吸特性影响的试验数据更为精准,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无需人工直接接触煤样,彻底避免了对煤样的影响,使得称量以及获取的数据更为精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