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管网压力能发电回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156164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63021.1

    申请日:2015-07-31

    IPC分类号: F01K27/00 F01K25/08 F04B35/04

    摘要: 本发明的流体管网压力能发电回温系统位于流体管网的支路管道上,包括发电装置和回温装置,发电装置包括膨胀设备和双轴发电机,膨胀设备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串联在支路管道上,膨胀设备的动力输出轴与双轴发电机的动力输入轴相连,回温装置包括换热器和压缩机,换热器位于膨胀设备下游的支路管道上,压缩机由双轴发电机驱动,压缩机压缩冷媒,并将压缩后的冷媒传输给换热器对支路管道内的流体进行加热。本发明的膨胀设备可以借助双轴发电机驱动压缩机压缩冷媒,使冷媒温度升高然后通过换热器与低温流体换热,避免出现冷热流体交汇,从而防止管道脆化,同时实现了发电功能,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一种高表面活性炭的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56883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33327.2

    申请日:2015-07-22

    IPC分类号: B01J20/20 B01J20/28 C01B31/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表面活性炭的成型方法。该方法为:利用聚丙烯酰胺和聚四氟乙烯作为活性炭粉末的粘合剂,通过粘结剂对活性炭粉末的耦合作用,生成成型高表面活性炭,在非高温热条件下获得机械强度高和水稳定性好的成型炭,该种技术方法在现有技术中并不常见。该成型工艺具有温度低、压力低、时间快、粘结剂添加量少的特点。此外,利用该成型工艺制造的高表面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强度高、水稳定性好、密度高、粉尘磨损率低的特点,可广泛的应用于天然气吸附储运、变压吸附、超级电容器等高新科技领域。

    一种燃气管道内置的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6506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56209.3

    申请日:2015-07-29

    IPC分类号: F01D15/10 F01D25/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管道内置的发电装置,包括:接管式外壳,所述接管式外壳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燃气管道的法兰;发电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接管式外壳内,包括防爆发电机、连接在所述防爆发电机转子上的叶轮;具有防爆和密封功能的导线接线出口,所述导线接线出口用于连接防爆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端及稳压器。本发明装置成管段状,可直接安装在现有管道上(置换原有管段),占地面积小,运输安装灵活;一次启动后无需人员操作,可用于偏远地区,运行成本低;结构简单,设备少,易加工,投资成本低。

    利用管道压力能发电、制冷的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758165U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20074076.4

    申请日:2014-02-20

    IPC分类号: F25J1/02 F01K25/0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管道压力能发电、制冷的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该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包括调压系统、天然气液化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调压系统包括串接在一起的膨胀机和换热器;所述天然气液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天然气预处理系统、换热器以及天然气液化冷箱,此外还包括混合制冷剂循环系统;所述膨胀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双输出离合器,该双输出离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发电机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混合制冷剂循环系统中的制冷剂压缩机连接;所述制冷剂压缩机的输入轴上连接有双输入离合器,该双输入离合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机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双输出离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具有充分利用压力能的优点。

    一种燃气管道内置的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827552U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20566611.2

    申请日:2015-07-29

    IPC分类号: F01D15/10 F01D25/2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管道内置的发电装置,包括:接管式外壳,所述接管式外壳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燃气管道的法兰;发电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接管式外壳内,包括防爆发电机、连接在所述防爆发电机转子上的叶轮;具有防爆和密封功能的导线接线出口,所述导线接线出口用于连接防爆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端及稳压器。本实用新型装置成管段状,可直接安装在现有管道上(置换原有管段),占地面积小,运输安装灵活;一次启动后无需人员操作,可用于偏远地区,运行成本低;结构简单,设备少,易加工,投资成本低。

    一种高粘液渗透-细胞吸收型大豆多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15947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15991.3

    申请日:2023-08-3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粘液渗透‑细胞吸收型大豆多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采用蛋白酶和碱法分段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再耦联京尼平共价交联调控载体刚度,得到一种高粘液渗透‑细胞吸收型大豆多肽纳米颗粒。所述大豆多肽纳米颗粒分散均一、稳定性高,粘液层中表观渗透系数最高可达12.01×10‑6cm/s,细胞摄取量最高可达337.63μg/mg protein,能够有效克服肠道粘液屏障和肠上皮细胞屏障,具有良好的载体递送特性。本发明首次利用蛋白酶和碱法分段水解耦联京尼平共价交联来制备兼具粘液渗透和细胞吸收特性的生物基纳米颗粒,可作为功能因子/药物递送载体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特医食品以及医药领域中。

    一种粘液渗透型大豆蛋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288266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1471262.2

    申请日:2021-12-0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液渗透型大豆蛋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用胃蛋白酶和胰酶分段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在中性pH下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将其在碱性pH下孵育,搅拌再回调pH至中性,离心后收集上清液得粘液渗透型大豆蛋白纳米颗粒,干燥处理得粘液渗透型大豆蛋白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具有纳米级尺寸,平均粒径为40~150nm,ζ电位为‑15~‑30mV。本发明首次利用热耦合pH驱动调节颗粒的尺度及带电性来制备粘液渗透型纳米颗粒,使得纳米颗粒的粘液渗透能力提升,可用于功能性食品、特医食品以及医药中。本发明原料天然健康,制备过程绿色安全、能耗低,工艺操作简单,能够进行快速连续化生产,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