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7478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20237.8
申请日:2021-05-25
申请人: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瑞科同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D21/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复杂山地地形的多设备联合观测平台。所述基于复杂山地地形的多设备联合观测平台包括测风塔,所述测风塔可对高度进行升降调节;数据采集组件,所述数据采集组件设置在所述测风塔的顶侧,所述数据采集组件包括风速风向仪、加热型风速风向仪、超声风速仪和螺旋测风仪;数据对比分析模块,所述数据对比分析模块将数据采集组件采集的多组数据进行对比,将同组内与其他数据差别较大的数据剔除,保留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测风资源数据及相关气象资料数据的大致标准数据;数据可靠性评估模块和雷达组。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复杂山地地形的多设备联合观测平台具有防止凝冻、数据精度高、可靠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4498562U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20609947.8
申请日:2021-03-25
申请人: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瑞科同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冰冻地区的测风塔装置。所述基于冰冻地区的测风塔装置包括底座;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侧;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所述固定筒的顶侧;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滑槽外;观测台,所述观测台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杆的顶端;风速风向仪,所述风速风向仪设置在所述观测台的顶侧;所述升降杆的两侧底部均连接有钢索,所述固定筒上对称设置有两对滑轮组,所述底座的顶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收卷装置,所述钢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组与所述收卷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冰冻地区的测风塔装置具有便于高度调节、防止凝冻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4795182U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20588302.0
申请日:2021-03-23
申请人: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瑞科同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S7/52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雾地区的风电项目多普勒声雷达采集装置,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凹圆形接收天线,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有环形固定板,所述环形固定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焊接有半环杆。多雾多凝冻地区的开普勒声雷达接收装置上容易积聚并凝结雨水,导致采集信号不准确,此时,通过第二开关启动加热管,可以对凹圆形接收天线的内侧凝结的雨水进行加热,使其液化,从而顺着凹圆形接收天线的开口处流出,通过启动第一开关,水泵启动,吸取水箱内部的清洁液,对凹圆形接收天线进行清洗,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保证采集装置采集信号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8157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010729420.9
申请日:2020-07-27
申请人: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3/06 , G06F1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函数优选的风电机组关键部件可靠性建模方法,通过采用五种常用的可靠性分布函数,对风电机组各关键部件的故障间隔时间数据进行了分布函数拟合,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各分布函数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和有效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相关系数法、灰色关联度法、最小距离法和关联熵法对关键部件不同分布函数的拟合优度进行分析,并基于D‑S证据理论,对关键部件各分布函数的拟合优度指标进行了融合,通过对关键部件的分布函数进行优选,确定了各关键部件故障间隔时间的分布类型和关键部件的可靠度函数;以关键部件可靠度函数为输入,构建了风电机组整机的可靠度函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21730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0687685.1
申请日:2021-06-21
申请人: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基于寿命评估的自适应共振转速控制方法,对振动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共振风险频率对应的振动量级;对后续振动信号进行FFT,识别峰峰值振幅和次峰值对应的频率,若该频率不在风险频率±10%范围内,更新共振风险频率表;基于共振风险频率表分析后续振动信号的峰峰值振幅和次峰值振幅,当振动振幅超过振动阈值,进行自适应跳转速控制;实时评估振动疲劳损伤D的大小,当D小于设计值,增大振动监控阈值,当D大于设计值,缩小振动监控阈值;本发明解决常规主动跳转速控制策略带来的机组发电量损失以及对高柔塔、柔柔塔应用的不足,同时能够用于解决塔架异常共振产生的问题,放开了塔架加速度的限制,无需增加额外传感器的同时提升1%左右发电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81035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779882.1
申请日:2020-08-05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扭转减振装置及方法,包括多个扭转振动机构和扭转弹簧,多个扭转振动机构分别布置在迎风面主梁和背风面主梁之间,位于不同展向位置的截面内;所述扭转振动机构包括轴承和轴承支架,其中,所述轴承安装在轴承支架上;所述轴承支架固定在迎风面主梁和背风面主梁上;相邻的两个扭转振动机构的轴承之间通过扭转弹簧连接。该装置的研发,无需介入整机设计环节,可结合叶片设计独立实现,不影响叶片自身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1730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687685.1
申请日:2021-06-21
申请人: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基于寿命评估的自适应共振转速控制方法,对振动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共振风险频率对应的振动量级;对后续振动信号进行FFT,识别峰峰值振幅和次峰值对应的频率,若该频率不在风险频率±10%范围内,更新共振风险频率表;基于共振风险频率表分析后续振动信号的峰峰值振幅和次峰值振幅,当振动振幅超过振动阈值,进行自适应跳转速控制;实时评估振动疲劳损伤D的大小,当D小于设计值,增大振动监控阈值,当D大于设计值,缩小振动监控阈值;本发明解决常规主动跳转速控制策略带来的机组发电量损失以及对高柔塔、柔柔塔应用的不足,同时能够用于解决塔架异常共振产生的问题,放开了塔架加速度的限制,无需增加额外传感器的同时提升1%左右发电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881574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29420.9
申请日:2020-07-27
申请人: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3/06 , G06F1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函数优选的风电机组关键部件可靠性建模方法,通过采用五种常用的可靠性分布函数,对风电机组各关键部件的故障间隔时间数据进行了分布函数拟合,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各分布函数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和有效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相关系数法、灰色关联度法、最小距离法和关联熵法对关键部件不同分布函数的拟合优度进行分析,并基于D-S证据理论,对关键部件各分布函数的拟合优度指标进行了融合,通过对关键部件的分布函数进行优选,确定了各关键部件故障间隔时间的分布类型和关键部件的可靠度函数;以关键部件可靠度函数为输入,构建了风电机组整机的可靠度函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15858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580913.5
申请日:2021-05-26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神经网络算法的风电场数值模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风电场数值模拟技术领域。首先对目标风电场求解区域划分网格进行离散,给定初始时刻参数,求解动量方程,获得计算流速数值,求解压力修正方程,对求得的计算流速数值进行修正,判断求解结果是否达到收敛,若否,则重复求解过程;若是,则将几何参数和流场参数作为输入数据,将本次求解结果作为输出数据输入神经网络进行一次训练,最后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求解时间,若否则重复之前步骤;若是则停止求解,得到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利用该神经网络完成风电场数值模拟。该方法相较于人工主观给定初始值会大大提高准确性,代替常见的人为主观给定初值的方法,提高收敛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810354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778737.1
申请日:2020-08-05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疲劳降载装置及方法,包括叶片疲劳降载装置本体,所述叶片疲劳降载装置本体安装在叶根法兰和变桨轴承法兰之间;所述疲劳降载装置本体包括壳体结构和滑块回复力系统,存在多组所述滑块回复力系统沿端面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在壳体结构中、相邻两根连接螺栓之间;所述滑块回复力系统由滑块和回复力提供组件组成,每个滑块通过回复力提供组件分别连接在壳体结构的侧壁上;所述壳体结构的顶部内表面与滑块的上表面相接触,壳体结构的底部内表面与滑块的下表面相接触。该装置的研发,无需介入整机、叶片设计环节,可独立实现;该装置的安装,无需介入叶片生产环节,不影响叶片自身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