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5975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1339376.6
申请日:2022-10-29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薄层状围岩大变形主动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主动控制方法包括:紧贴掌子面在隧道围岩进行施工钻孔,其后将含有套筒、高强预应力锚杆、树脂锚固剂及注浆装置的主动控制装置添加入钻孔内,待树脂锚固剂具有一定强度后对锚杆施加预紧力,并在应力调整结束后通过注浆装置对围岩进行滞后注浆,其中,所述高强预应力锚杆与所述注浆装置并穿插于侧面设有孔洞的套筒中。本发明的主动控制装置或方法可有效减少深部工程薄层状软岩的破裂深度和程度,并有效抑制大变形灾害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559759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339376.6
申请日:2022-10-29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薄层状围岩大变形主动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主动控制方法包括:紧贴掌子面在隧道围岩进行施工钻孔,其后将含有套筒、高强预应力锚杆、树脂锚固剂及注浆装置的主动控制装置添加入钻孔内,待树脂锚固剂具有一定强度后对锚杆施加预紧力,并在应力调整结束后通过注浆装置对围岩进行滞后注浆,其中,所述高强预应力锚杆与所述注浆装置并穿插于侧面设有孔洞的套筒中。本发明的主动控制装置或方法可有效减少深部工程薄层状软岩的破裂深度和程度,并有效抑制大变形灾害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20108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147188.1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三峡大学
IPC: E02B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负泊松比特性的泄洪雾化防风挡雨结构,所述泄洪雾化防风挡雨结构由多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元胞组成,相邻两个元胞紧密相连;所述元胞包括中心支撑结构、框架和连接结构,所述框架罩设于中心支撑结构外,所述框架和中心支撑结构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所述中心支撑结构受压时通过连接结构拉动框架移动向中心支撑结构靠近。本发明的泄洪雾化防风挡雨结构具有负泊松比特性,当其受到强烈的雾化风或雨冲刷时,其孔隙结构表现为收缩状态,从而达到防风挡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407385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37841.2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IPC: E02B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落尾段泄槽底板衔接的组合式跌坎体型及掺气方法,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缓坡泄槽、跌坎、平缓坡、通气井和陡坡泄槽。其中,缓坡泄槽位于上游端,跌坎坡度介于缓、陡坡泄槽之间,减小过坎水舌下缘末端切线与陡坡泄槽坡面形成的入射角。跌坎的末端具有一个垂直向下的垂线结构,水流经过跌坎后呈抛物线曲线落入陡坡泄槽而下。平缓坡设置在跌坎末端,高程与跌坎底部高程一致,通气井布置于跌坎后和平缓坡上,连通跌坎后空腔和外部大气。陡坡泄槽顶端与平缓坡末端连接。本发明提出了跌坎组合式掺气坎,应用于缓陡坡泄槽高速水流过渡和掺气,解决了泄洪洞龙落尾段缓陡坡泄槽掺气难、流态不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0289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410330.1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水工模型试验长隧洞中动态气泡定量测量方法,使用一种包括底座、伸缩杆和测量绳的测量装置进行测量,在隧洞中有气泡的位置附近放置好底座并扶稳底座,根据伸缩杆上的刻度将伸缩杆伸长至H1,H1的长度与气泡长度相同,拉出四根测量绳,分别将测量绳端头对准气泡边缘的四个顶点,记录各测量绳的长度L1、L2、L3和L4并记录此刻的时间。待气泡有演变时,重复记录气泡的边缘位置各测量绳的长度及测试时间点。待气泡不再发生变化或因水压等原因消失,测量完毕。将测试的数据成果和原图上一致的点相对应,就得到气泡的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7566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47385.1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控高寒区堆石坝水位波动区面板温度的装置,包括设于堆石坝面板层的坝体,所述坝体水面波动区设有毛细管道,所述坝体左侧通过循环管道与介质更换装置一端相连,所述介质更换装置另一端与电动阀一端相连,所述电动阀另一端与温度补偿装置一端相连,所述温度补偿装置另一端通过循环管道与中央控制室相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室与水泵一端通过循环管道相连,所述水泵另一端与深埋于地下的地热收集管一端相连,所述水泵与地热收集管的连接端设有手动阀,所述地热收集管另一端与坝体相连。本发明通过利用地热资源,实现对面板堆石坝温度的有效调控,确保大坝在施工期及运行期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32938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48842.7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IPC: G01M10/00
Abstract: 适用于水工模型试验短距离有压弯道水流流态控制装置,涉及水工模型试验领域。本发明包括进口整流结构、稳水箱、水流扩散结构、导流组件以及出口整流结构,进口整流结构安装在稳水箱上游,水流扩散结构和导流组件安装在稳水箱内部,出口整流结构安装在稳水箱下游;本发明能够在短距离内有效控制有压弯道水流的流态,以提高水工模型试验的效率和精度;通过调整水流扩散结构和导流片的角度和位置,观察并记录水流流态的变化,以实现对水流流态的有效控制,并解决有压弯管中常见的水流偏流、旋涡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4808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464904.3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8/06
Abstract: 泄洪隧洞出口缓陡交接处掺气减蚀结构,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本发明设置在高流速泄槽中,其特征在于该掺气减蚀结构包括衔接坡面、水流导向装置和变坡装置,变坡装置设置在高流速泄槽的陡坡段上,且位于掺气通道前方;水流导向装置固定在变坡装置上,衔接坡面设置在缓坡段与水流导向装置之间,两端分别与缓坡段、水流导向装置连接;本发明主要应用于由缓坡变化到陡坡时的合理的组合型式,以避免高速水流在泄槽内对过流面发生空化空蚀破坏;该掺气减蚀措施的结构简单,适用性强,在30m/s以上的高流速在由缓变陡的过程中,可有效顺接水流,流态较平稳,由缓变陡后至掺气坎,掺气效果较好,有效避免了空蚀空化破坏的危险,满足工程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633771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056842.8
申请日:2023-01-15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三峡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降雨入渗过程试验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野外降雨入渗过程试验系统包括:降雨水管,用于往试验边坡上降雨;含水率监测装置,密封埋设于试验边坡的土体中,用于测量土体的含水率;孔隙压力监测装置,密封埋设于试验边坡的土体中,用于测量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考虑到了孔隙气对降雨入渗过程的影响,且不破坏天然边坡的封气边界条件,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获得降雨入渗过程中降雨入渗率与试验边坡内孔隙水和孔隙气运移的动态演化规律,为分析研究滑坡降雨入渗机理提供基础,试验结果真实准确可靠,有效解决了现有野外降雨入渗过程试验的结果不准确、易出现偏差失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4913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893089.9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华 , 刘国华 , 王国进 , 肖海斌 , 陈有勤 , 张鹏 , 王振宇 , 陈光明 , 甄旋娇 , 王志红 , 吴瀚彬 , 余意 , 沈凤群 , 徐小坤 , 刘海波 , 郭锐 , 黄海龙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周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模量与徐变的四元件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该模型通过四个串联的力学元件来模拟混凝土在长周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行为,包括:刚度随时间增长的瞬时弹性变形元件、可恢复徐变粘弹性元件、不可恢复受压徐变元件和不可恢复受拉徐变元件。该方法为了克服应用对象自身可用样本量少的困难,采取逐步递进的方式,对其混凝土模量与徐变模型进行分类分阶段参数率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