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19976B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0710191894.7
申请日:2007-12-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C309/05 , C07C303/02
Abstract: 一种1,4-丁二磺酸钠的制备方法,它是将1,4-二卤代丁烷为原料与亚硫酸钠在水溶液中,在110-120℃反应10-20小时,生成1,4-丁二磺酸钠。它可以用1,4-二溴丁烷或1,4-二氯丁烷为原料。本发明利用1,4-二卤代丁烷和亚硫酸钠制备1,4-丁二磺酸钠,操作简便,环境友好,产率较高。用1,4-二氯丁烷为原料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407502B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810234101.X
申请日:2008-11-2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D277/06 , A61K31/426 , A61P31/04
Abstract: 一类N-(叔丁氧基羰基)噻唑烷酸类化合物,它有如下通式:本发明的新型的N-(叔丁氧基羰基)噻唑烷酸类化合物不仅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株,而且有些还可以抑制革兰氏阴性菌株,结果还表明其中一个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因而可以有潜力成为一类噻唑烷类抗菌药。本发明公开了其制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407502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810234101.X
申请日:2008-11-2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D277/06 , A61K31/426 , A61P31/04
Abstract: 一类N-(叔丁氧基羰基)噻唑烷酸类化合物,它有如右通式,本发明的新型的N-(叔丁氧基羰基)噻唑烷酸类化合物不仅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株,而且有些还可以抑制革兰氏阴性菌株,结果还表明其中一个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因而可以有潜力成为一类噻唑烷类抗菌药。本发明公开了其制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333166A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810020994.8
申请日:2008-08-0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C69/66 , C07C69/734 , C07C67/08 , A61K31/216 , A61P29/00 , A61P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73
Abstract: 一类缩酚酸类化合物,它有如右通式,式中:R1=-CH3或-CH2CH3;R2=H、F、Cl或Br;R3=H、Cl、Br、OCH3、OCH2CH3或NO2;R4=H、F、Cl、Br、OCH3、OCH2CH3或CH3;R5=H或OCH3;n=0或1。本发明的缩酚酸类化合物不仅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株,而且有些还可以抑制革兰氏阴性菌株,后者是以前的文献未曾报道过的。本发明还对抗菌筛选出的活性好的化合物进行了抑制由细菌引起的IL-8产生量的测试,结果表明其中一个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由大肠杆菌刺激产生的IL-8,因而可以有潜力成为一类非甾体类抗炎药。
-
公开(公告)号:CN101219976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710191894.7
申请日:2007-12-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C309/05 , C07C303/02
Abstract: 一种1,4-丁二磺酸钠的制备方法,它是将1,4-二卤代丁烷为原料与亚硫酸钠在水溶液中,在110-120℃反应10-20小时,生成1,4-丁二磺酸钠。它可以用1,4-二溴丁烷或1,4-二氯丁烷为原料。本发明利用1,4-二卤代丁烷和亚硫酸钠制备1,4-丁二磺酸钠,操作简便,环境友好,产率较高。用1,4-二氯丁烷为原料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333166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0810020994.8
申请日:2008-08-0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C69/66 , C07C69/734 , C07C67/08 , A61K31/216 , A61P29/00 , A61P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73
Abstract: 一类缩酚酸类化合物,它有如下通式:式中:R1=-CH3或-CH2CH3;R2=H、F、Cl或Br;R3=H、Cl、Br、OCH3、OCH2CH3或NO2;R4=H、F、Cl、Br、OCH3、OCH2CH3或CH3;R5=H或OCH3;n=0或1。本发明的缩酚酸类化合物不仅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株,而且有些还可以抑制革兰氏阴性菌株,后者是以前的文献未曾报道过的。本发明还对抗菌筛选出的活性好的化合物进行了抑制由细菌引起的IL-8产生量的测试,结果表明其中一个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由大肠杆菌刺激产生的IL-8,因而可以有潜力成为一类非甾体类抗炎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