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68536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810410222.9
申请日:2018-05-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保密空间混沌激光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和温度控制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采用光电反馈式结构,利用硬件上的加密来实现混沌的同步和信息的解调。温度控制系统通过终端和发射端、接收端的控制模块,实现对发射端和接收端的马赫‑曾德尔电光调制器的温度的同步、实时的控制。由于在通信过程中,调制器的温度一直是动态变化的,这使得窃听方在即使破解混沌系统其他参数的情况下,依然由于调制器温度的失配导致调制器工作点的失配而使误码率升高,破解信息的难度加大。本发明可提高现有混沌系统的保密性能,对于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809439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810424836.2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一阶横模的二进制空间混沌激光通信系统,涉及混沌激光通信领域。包括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将由两种模式激光组成的信号光与载波耦合,形成叠加信号并发射;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解调所述叠加信号,并探测所述信号同一截面不同位置的功率,进一步识别模式。本发明的加密方式绕开了激光信号功率探测的混沌系统监听方式,提高混沌系统的保密性;此外,高阶模具有更高的耦合能力,可以降低器件间的耦合损耗,提高传输的精确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696315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810424842.8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 南京大学
IPC: H04B10/112 , H04L27/00 , H04B10/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阶模的二进制空间混沌激光通信系统和控制方法,利用多高阶横模,实现二进制编码,替代传统的基横模光进行混沌通信传输。系统包括信号发射模块、传输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发射模块以包含马赫曾德电光调制器的光纤环路构建混沌载波,信号源发出包含二进制编码信息的信号光,经耦合器耦合,将输出信号传输至自由空间;再由具有和发射模块对称结构的接收模块接收、解调得到目标信号。本发明加密方式新颖,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利用多横模进行二进制编码,两种状态区别显著,抗噪声干扰能力强;利用夫琅禾费效应抵抗远场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退化,实现远距离自由空间传输;利用高阶模达到更低的耦合损耗,有效降低通信误码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76853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10222.9
申请日:2018-05-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0/505 , H04B10/85 , H04L9/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保密空间混沌激光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和温度控制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采用光电反馈式结构,利用硬件上的加密来实现混沌的同步和信息的解调。温度控制系统通过终端和发射端、接收端的控制模块,实现对发射端和接收端的马赫‑曾德尔电光调制器的温度的同步、实时的控制。由于在通信过程中,调制器的温度一直是动态变化的,这使得窃听方在即使破解混沌系统其他参数的情况下,依然由于调制器温度的失配导致调制器工作点的失配而使误码率升高,破解信息的难度加大。本发明可提高现有混沌系统的保密性能,对于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696315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424842.8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 南京大学
IPC: H04B10/112 , H04L27/00 , H04B10/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0/112 , H04B10/503 , H04B10/505 , H04L27/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阶模的二进制空间混沌激光通信系统和控制方法,利用多高阶横模,实现二进制编码,替代传统的基横模光进行混沌通信传输。系统包括信号发射模块、传输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发射模块以包含马赫曾德电光调制器的光纤环路构建混沌载波,信号源发出包含二进制编码信息的信号光,经耦合器耦合,将输出信号传输至自由空间;再由具有和发射模块对称结构的接收模块接收、解调得到目标信号。本发明加密方式新颖,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利用多横模进行二进制编码,两种状态区别显著,抗噪声干扰能力强;利用夫琅禾费效应抵抗远场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退化,实现远距离自由空间传输;利用高阶模达到更低的耦合损耗,有效降低通信误码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809439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424836.2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一阶横模的二进制空间混沌激光通信系统,涉及混沌激光通信领域。包括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将由两种模式激光组成的信号光与载波耦合,形成叠加信号并发射;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解调所述叠加信号,并探测所述信号同一截面不同位置的功率,进一步识别模式。本发明的加密方式绕开了激光信号功率探测的混沌系统监听方式,提高混沌系统的保密性;此外,高阶模具有更高的耦合能力,可以降低器件间的耦合损耗,提高传输的精确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845843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66848.3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纤分布式振动监测的高铁铁轨安全运行检测方法,通过将光纤分布安装在铁轨的两侧,这样车轮在运行时就不会影响到传感电缆的使用,并且在传感电缆上的高铁运行状态传感器以及车轮与车轨噪音传感器也会进行时刻的监测,每当传感电缆上的车轮与车轨噪音传感器将车轮与车轨之间的摩擦震动信号传回光纤振动检测机,时时刻刻的观察车轮与车轨之间的振动频率,并且运行状态传感器也会将高铁运行的状态信息传回自诊断模块,以往传回的信息会组成信息模型,与信息模型内部的信息进行比对,并且现有信息会进行保存留档,当光纤振动检测机或者现有的信息与以往的信息有区别时,光纤振动检测机都将会进行报警,保证高铁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002993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18442.3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C51/60 , C07C63/04 , C07C51/62 , C07C63/70 , C07C253/14 , C07C253/34 , C07C255/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氰甲基苯甲酸甲酯的合成系统及方法,包括:酰化反应釜,用于制备间甲基苯甲酰氯;液氯进料单元,用于储存和输送液氯;氯化反应单元,其与所述酰化反应釜连接,用于作为所述间甲基苯甲酰氯的氯化反应腔室;微界面发生器,其分别与所述液氯进料单元和所述氯化反应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液氯进料单元输送的液氯,并将液氯破碎成直径为微米级别的微液滴,破碎完成后,将微液滴输送至氯化反应单元;酯化氰化反应单元,其与所述氯化反应单元连接,本发明提供的间氰甲基苯甲酸甲酯的合成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间甲基苯甲酰氯和液氯反应时无法充分混合,导致降低间氰甲基苯甲酸甲酯的产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540235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127541.9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空间混沌激光通信系统地面终端指向误差校准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地面激光发射端、准直与预瞄准装置、光电探测器以及设置在所选卫星上的角反镜装置;地面激光发射端发射的激光经准直与预瞄准装置发射至所选卫星,卫星上的角反镜装置将到达卫星的激光反射回地面,回到地面的反射光被光电探测器接收后传入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计算出指向误差,并据此调整地面激光发射端的参数,实现指向误差的校准。本发明利用已有的卫星终端进行地面发射基站的校准,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对于地面基站的测试与校准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618667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910922109.3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工艺效果选择的智能化工系统,包括,前端显示模块,其实时显示当前需求及对应的工艺效果相关信息;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需求单元,根据实际化工需求输入控制模块内;还设置工艺效果建模单元,其内设置有工艺效果矩阵P,通过工艺效果与物料、工艺条件、设备进行综合选择;通过工艺效果与物料、工艺条件、设备之间的加权关系,选择对应的物料、工艺条件、设备,所述处理模块按照工艺效果、设备、工艺条件、物料的选择顺序进行调整,优先调整工艺效果、设备选择,之后调整工艺条件的选择,最后对物料进行选择,直至达到最优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