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3188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644604.4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L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弱反射光纤光栅的土应力二维分布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监测系统包括感测模块和测试模块;感测模块包括平板组件、超弱反射光纤光栅、信号传输光纤和承载组件;承载组件包括多个均布排列的圆形承载筒;超弱反射光纤光栅穿过圆形承载筒侧壁并通过信号传输光纤与测试模块连接。本发明在对土应力监测前首先在标定台上通过加载装置、第一标定平板和第二标定平板对单个圆形承载筒进行标定试验,得到超弱光栅的径向应变‑承载筒轴向应力关系,然后对土应力进行二维分布监测,得到第一平板上的面域土应力分布。本发明实现了对二维平面上土应力的高精度、全自动、分布式的快速测量,克服了传统光纤一维测试、监测数据量小、精度不够的技术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0394449C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410041123.6
申请日:2004-06-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GIS技术和虚拟现实的实时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利用VRML在一个六面体的表面上进行贴图,其中四个侧面的贴图用来表达岩性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构建模型的主体;顶面贴图采用该六面体所在区域的二维地图,该地图来自二维GIS的电子地图;而略去对六面体的底面的图形处理。本发明是基于GIS环境下,利用VRML作为建模工具实现三维地质建模的新方法。该方法有效利用了钻孔资料,无需经过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通过在电子地图上绘制模型来表达区域范围实现实时的三维地质建模。本发明在工程勘察领域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大。
-
公开(公告)号:CN1888330A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200610086083.6
申请日:2006-07-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灌注桩基础分布式光纤传感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光纤对应变的传感特性,将光纤植入灌注桩内,当混凝土凝固或受到外界荷载时将会和其周边混凝土发生同步变形,其发生的应变大小是桩身混凝土的应变值,此传感技术为分布式数据采集,即可得到桩身每一点的应变数据,根据应变结合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桩身面积即可推算出桩身轴力分布,轴力的变化速率就反算出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本次发明为一套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取代传统的钢筋应力计等在静载试验过程中对灌注桩进行检测的方法与分析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598479A
公开(公告)日:2005-03-23
申请号:CN200410041995.2
申请日:2004-09-1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个土体深部变形的固定式测量方法和系统,该测量系统由测斜管、分布式光纤传感线路、数据采集设备、计算机控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等几部分构成。它采用基于自发布里渊散射原理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通过将传感光纤按照全面粘贴的方式铺设在测斜管的外表面,然后将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用于测量土体的变形或位移。当深部土体发生位移,土体将带动测斜管发生变形,测斜管外壁的应变量也随之变化,采用BOTDR可以直接测量出粘贴在测斜管外壁的光纤的应变分布,数据的采集过程由计算机控制模块实现,采集到的数据同样由计算机控制模块导入数据处理模块,按照一定的算法计算出测斜管的变形量,从而得到土体的变形或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595056A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200410041124.0
申请日:2004-06-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B11/16
Abstract: 光纤应变三维模拟实验台,包括分立的二至三块平板,其中一块平板固定,另外每块平板至少设在一旋转驱动件,即手动或电动摇柄,驱动旋转驱动件时使平板移动或滑动,或在滑槽或滑板上运动,光纤固定在平板上,通过将平板的三维运动方向的设置,实验台上设有位移测量仪表和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仪,使测量信号与光纤变形位移相对应,以检验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对结构局部变形监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本发明实验台以此探索传感光纤的铺设方法和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研制,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98560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67537.8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5/20 , G01K11/32 , G06N3/045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桩基冲刷界面动态监测装置及方法,监测装置包括内加热测温光缆、加热单元、光纤测温单元、监测误差修正单元、导热系数计算单元和冲刷区域检测单元;本发明在监测时,光纤测温单元将采集加热的温度数据传输至监测误差修正单元;监测误差修正单元采用混合注意力神经网络算法实现监测数据误差修正后,将数据传输至导热系数计算单元;导热系数计算单元利用修正后的温度数据计算桩基长度方向上各介质的导热系数,并传输至冲刷区域检测单元;冲刷区域检测单元通过计算导热系数梯度,监测冲刷区域长度和状态。本发明的监测装置及方法弥补了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之处,对海上风电桩基冲刷状态进行了的精准的动态反馈。
-
公开(公告)号:CN103425899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310411017.1
申请日:2013-09-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页岩气水力压裂的三维离散元建模和模拟方法,包括:(1)根据转换公式建立具有特定弹性性质和破坏性质的三维紧密堆积模型;通过颗粒直径正态分布调节和随机堆积,构建整体各向同性随机模型;(2)根据给定的围压调整颗粒的直径;设定颗粒各向异性椭球参数;移动模型边界,调节围压至给定值;最后连接颗粒固结模型,得到具有特定围压和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页岩模型;(3)根据需求建立水压孔穴模型和水压边界模型,再通过水颗粒相互挤压产生水压力和应力波,模拟水压裂隙的产生和发展。本发明的方法避免了传统基于连续力学方法的人为影响,能较真实地模拟水压力传播和水力压裂过程,实现页岩气水力压裂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425899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411017.1
申请日:2013-09-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页岩气水力压裂的三维离散元建模和模拟方法,包括:(1)根据转换公式建立具有特定弹性性质和破坏性质的三维紧密堆积模型;通过颗粒直径正态分布调节和随机堆积,构建整体各向同性随机模型;(2)根据给定的围压调整颗粒的直径;设定颗粒各向异性椭球参数;移动模型边界,调节围压至给定值;最后连接颗粒固结模型,得到具有特定围压和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页岩模型;(3)根据需求建立水压孔穴模型和水压边界模型,再通过水颗粒相互挤压产生水压力和应力波,模拟水压裂隙的产生和发展。本发明的方法避免了传统基于连续力学方法的人为影响,能较真实地模拟水压力传播和水力压裂过程,实现页岩气水力压裂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900434A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200610086082.1
申请日:2006-07-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个预制桩损伤的分布式光纤检测方法及系统,方法是在待测预制基桩表面布设传感光纤,其应变量和温度的传感均基于布里渊背向散射,在脉冲光的入射端,通过对接受到的布里渊背向散射光功率的测量,完成光纤上各点的布里渊频移的测量和定位功能;其特征是以沉桩过程中预制桩桩身应变分布作为反映基桩损伤性状与损伤程度的基本参量,根据沉桩过程中预制桩桩身应变的布里渊频移与应变及温度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可得待测基桩表面的应变分布和温度分布,进行温度补偿,可得待测基桩表面的应变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270161C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410041124.0
申请日:2004-06-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B11/16
Abstract: 光纤应变三维模拟实验台,包括分立的二至三块平板,其中一块平板固定,另外每块平板至少设在一旋转驱动件,即手动或电动摇柄,驱动旋转驱动件时使平板移动或滑动,或在滑槽或滑板上运动,光纤固定在平板上,通过将平板的三维运动方向的设置,实验台上设有位移测量仪表和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仪,使测量信号与光纤变形位移相对应,以检验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对结构局部变形监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本发明实验台以此探索传感光纤的铺设方法和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研制,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