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铁环境振动与噪声联合测试的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67099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510495989.2

    申请日:2015-08-13

    Abstract: 一种用于地铁环境振动与噪声联合测试的方法,通过在地铁周边选定测区内布设一组无线节点布设一组无线节点,获取地铁周边环境振动与噪声的数据,各节点通过BNC接口现场配备振动加速度及噪声或声级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及声压数据通过节点内嵌DSP芯片换算为环境评价中计权振级和声级;所有无线节点共在一个无线传感网络内,通过内部时钟完成时间同步,完成一次测试后,所有的测试数据及处理结果均无线传输至与一组无线节点连接的基站并最终存储在PC端;无线节点采用基于Zigbee通信的无线节点。本发明安装方便、使用灵活,可同时对地铁环境振动和噪声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一种地铁环境振动与噪声联合效应的烦恼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605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53771.3

    申请日:2015-06-24

    Abstract: 一种地铁环境振动与噪声联合效应的烦恼度评价方法。根据人体对振动感受程度与振级大小的线性相关性,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在地铁振动环境下的烦恼度隶属度函数;引入正态分布函数来描述个体差异所造成振动反应的不确定性;将烦恼度隶属度函数与正态分布函数耦合,建立地铁环境振动的烦恼度模型;同样方法获得地铁环境噪声的烦恼度模型;通过抽样调查结果确定振动与噪声共同作用下人群烦恼度的特点,建立联合烦恼度数学模型,将实测振动和噪声数据代入该模型即可计算出振动和噪声环境下的联合烦恼度。本评价方法能相对准确地计算出振动和噪声环境下的人群烦恼度,可实现地铁区域环境量化评价与分级,为地铁周边区域的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及防震减噪工作提供指导。

    一种显微CT扫描土体空间孔隙结构的精细化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06765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228499.0

    申请日:2016-04-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 G01N23/04 G06T7/0004 G06T2207/30132

    Abstract: 一种砂土空间孔隙的精细化表征方法,1)图像的三维二值矩阵表征,一幅显微CT二值数字图像由m×n个像素点所组成,每个像素点的取值为0或1,则该二值数字图像本质上对应于一个二维的二值(0?1)矩阵,矩阵中每一个元素与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点相对应,矩阵元素取值为0代表该元素所对应像素为孔隙;取值为1代表该元素所对应像素为颗粒;2)体积孔隙率及空间孔隙分布计算,通过分析断层图像序列,计算出试样的体积孔隙率及表观孔隙率分布。3)空间任意切面的提取,首先根据切面始末两端的位置以及范围,确定出REV三维二值矩阵的始末行、列,并将其作为切面二值矩阵的首、尾行向量;再根据切面的方向,依次确定切面二值矩阵中的其他行向量。

    一种用于地铁环境振动与噪声联合测试的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67099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95989.2

    申请日:2015-08-13

    Abstract: 一种用于地铁环境振动与噪声联合测试的方法,通过在地铁周边选定测区内布设一组无线节点,获取地铁周边环境振动与噪声的数据,各节点通过BNC接口现场配备振动加速度及噪声或声级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及声压数据通过节点内嵌DSP芯片换算为环境评价中计权振级和声级;所有无线节点共在一个无线传感网络内,通过内部时钟完成时间同步,完成一次测试后,所有的测试数据及处理结果均无线传输至与一组无线节点连接的基站并最终存储在PC端;无线节点采用基于Zigbee通信的无线节点。本发明安装方便、使用灵活,可同时对地铁环境振动和噪声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一种岩溶塌陷分布式云边端协同融合预测预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65599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233988.6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溶塌陷分布式云边端协同融合预测预警系统,聚合物测管铺设于岩溶土洞稳定临界深度以下,柔性导电膜阵列布设于聚合物测管表面,聚合物测管的两侧中性轴的导槽中分别嵌入分布式光纤并封装。边缘电阻变化率动态信号处理模组采集测管表面柔性导电膜阵列的电阻变化率动态信号,边缘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解调模组采集分布式光纤声振信号。边缘多元数据融合模组将动态电阻信号与声振信号基于空间定位进行融合。云端预测预警模块基于融合信号辨识出岩溶土洞发育活化或活化停止行为,并预测土洞发育活化速率与发育深度,当土洞发育深度将抵达土洞临界深度或者土洞边界将发育至控制位置时发布预警信号,实现岩溶塌陷灾害的早期预警。

    一种管道修补机器人末端轨迹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8262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73875.4

    申请日:2024-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修补机器人末端轨迹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策略生成模块、执行模块和反馈调整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实时感知管道内部的状态数据与环境数据;所述策略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状态数据与所述环境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最优修补策略;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优修补策略对管道进行修补;所述反馈调整模块,用于在修补过程中实时采集反馈数据,并根据所述反馈数据对所述最优修补策略进行动态调整。本发明使机器人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最优的工作轨迹,进一步减少了不必要的移动和调整时间,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

    基于多场耦合响应的隧道综合灾害智能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45942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855458.9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场耦合响应的隧道综合灾害智能监测系统及方法,监测系统包括多场传感器、复合感测光缆、主服务器和云计算平台;该系统集成了振动、应变、温度、渗水与湿度、气体浓度、倾斜等多种物理参数的传感器。本发明在进行监测时,通过复合感测光缆进行数据传输,主服务器配备有4G/5G通信和北斗卫星通信模块,确保数据的高效稳定传输至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负责数据处理、存储以及预警响应;本发明的监测方法基于其多场数据融合算法和灾害识别模型,能实时监测并预警岩爆、渗漏水、结构变形等多灾种风险,提升隧道安全监测的全面性和实时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单一灾害监测的局限性。

    一种管道修补机器人末端轨迹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8262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73875.4

    申请日:2024-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修补机器人末端轨迹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策略生成模块、执行模块和反馈调整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实时感知管道内部的状态数据与环境数据;所述策略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状态数据与所述环境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最优修补策略;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优修补策略对管道进行修补;所述反馈调整模块,用于在修补过程中实时采集反馈数据,并根据所述反馈数据对所述最优修补策略进行动态调整。本发明使机器人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最优的工作轨迹,进一步减少了不必要的移动和调整时间,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

    基于分布式振动感知的风暴潮及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7566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133357.0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振动感知的风暴潮及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预警系统包括振动增敏防腐光缆、分布式振动感知解调仪、海浪数据处理单元、海啸源监测单元和应急响应单元;海浪数据处理单元包括海浪数据预处理单元和海浪浪高分析单元。本发明在预警时,由分布式振动感知解调仪接收海浪拍击的振动信号;通过标定实验标定通道高度,划分正常海浪高度,设置风暴潮和海啸巨浪浪高阈值;将振动信号传输至海浪数据处理单元获取波形信号,结合标定实验通道高度获取浪高;海啸源监测单元根据海浪数据处理单元的波形信号监测海啸的形成原因。本发明提高了光缆接收海浪振动信号的灵敏度和精度,对风暴潮以及海啸灾害进行准确监测和预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