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32803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610902396.8
申请日:2016-10-17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B01J31/36 , B01J35/02 , C07D307/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水热法合成的CuV2O6纳米带材料以及酸性介孔聚离子液体组成的新型复合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将两者通过机械混合制备复合催化剂应用于果糖一步转化生成2,5‑呋喃二甲醛的反应。本发明所用的催化剂廉价易得;反应时间短,高效节能;目标产物收率高,较低的副产物生成;以空气或氧气作为氧源,经济和环境成本低;产物和催化剂易分离,后处理简单;催化剂易于重复使用,废物排放少,绿色环保;对设备要求很低,设备投资小,有利于工业化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5648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165443.0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序多孔聚离子液体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有序多孔聚离子液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中性氨基单体、离子液体与中性醛基单体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后,在醋酸催化剂的催化下通过席夫碱反应得到有序多孔聚离子液体材料。本发明制得的有序多孔聚离子液体具有晶型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及规则的孔道结构。并将其应用于CO2吸附及CO2环加成反应中,拓宽离子液体的应用范围,丰富有序多孔聚离子液体的多样性,以及面向CO2吸附与转化过程探索高性能新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8706607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711970.0
申请日:2018-07-02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1B39/06 , C01B39/04 , B01J29/78 , C07C37/60 , C07C39/04 , C07C39/07 , C07C39/06 , C07C39/27 , C07C39/14 , C07C41/26 , C07C43/23 , C07B4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9/06 , B01J29/7884 , B01J2229/183 , C01B39/04 , C01P2002/72 , C01P2002/80 , C07B41/02 , C07C37/60 , C07C41/26 , C07C39/04 , C07C39/07 , C07C39/06 , C07C39/27 , C07C39/14 , C07C4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沸石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属于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离子液体干胶法合成不同钒含量(0‑25%)的V‑Si‑ZSM‑22沸石分子筛,其中钒物种主要以链式聚VO3‑形式存在并通过钒氧键与沸石骨架相连,应用于芳烃的快速羟基化反应,在底物与双氧水等摩尔比的理想条件下,30s反应时间内得到高的酚类产物收率。本发明所用的催化剂制备简单;反应时间极短,高效节能;酚类产物收率高,较低的副产物生成;以双氧水作为氧化剂,经济和环境成本低;产物和催化剂易分离,后处理简单;催化剂易于重复使用,绿色环保,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73280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0902396.8
申请日:2016-10-17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B01J31/36 , B01J35/02 , C07D307/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 B01J35/0006 , B01J31/08 , B01J31/36 , B01J35/02 , B01J2231/70 , C07D307/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水热法合成的CuV2O6纳米带材料以及酸性介孔聚离子液体组成的新型复合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将两者通过机械混合制备复合催化剂应用于果糖一步转化生成2,5‑呋喃二甲醛的反应。本发明所用的催化剂廉价易得;反应时间短,高效节能;目标产物收率高,较低的副产物生成;以空气或氧气作为氧源,经济和环境成本低;产物和催化剂易分离,后处理简单;催化剂易于重复使用,废物排放少,绿色环保;对设备要求很低,设备投资小,有利于工业化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589422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54642.4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金属有机骨架-离子液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高效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有机骨架-离子液体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离子液体单体[BMIM]Br溶解在甲醇中,滴加到真空干燥活化过的Cu-BTC中,得到悬浊液,搅拌,洗涤,离心干燥后得到淡蓝色固体粉末,所述[BMIM]Br与Cu-BTC的质量比为0.25-0.27。本发明采用金属有机骨架-离子液体复合材料的方式吸附二氧化碳,吸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提高,提高27%。
-
公开(公告)号:CN11950433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22317.6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性S‑1沸石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沸石分子筛催化剂领域。所述改性S‑1沸石分子筛表现为包裹高金属含量Cu和Cr的S‑1沸石分子筛。本发明通过模板合成法,将酸水解处理的铜源、铬源、硅源混合物与模板剂进行水热晶化处理,制得包裹高金属含量Cu和Cr的S‑1沸石分子筛催化剂。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催化剂在光热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的应用,反应能够得到高附加值的C2+产物(如C2H4、C2H6),且对比现有技术具有较高的产率,解决了光热催化二氧化碳加氢中C‑C偶联的难题,工业应用前景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43961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55022.8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1B32/354 , C01B21/064 , C25B11/091 , C25B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羧基化氮化硼的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羧基化氮化硼的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催化剂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羧基功能化h‑BN区域;该催化剂能够在在中性电解质中实现了较高的生产速率,达到13400mmol g‑1h‑1;该催化剂可以在高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产出质量浓度较高的双氧水溶液,达到2.1wt.%。
-
公开(公告)号:CN118403658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11735319.4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零维/二维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可以应用于可见光范围内对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且具有很高的活性。在弱碱性条件下,将氢氧化镍纳米粒子负载到COF纳米片状BDN上,构建了零维/二维杂化光催化剂。该催化剂中N/O物种和Ni物种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不仅允许氢氧化镍纳米粒子的高度分散作为激活二氧化碳的强大活性中心,而且还形成了有效的电子转移通道,改善了电荷的分离和传输,使大量长寿命的光生电子为后续的二氧化碳还原做好了准备,该零维/二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催化还原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92009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010499438.4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沸石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一种沸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制备杂原子Fe取代的FM丝光沸石单块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沸石分子筛由Fe与SiO2组成,所述Fe与SiO2的比以摩尔比计:Fe/SiO2=0.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低成本的、节能且环保的合成路线,制备杂原子Fe取代的FM丝光沸石单块材料,用于CO2捕获,取得了显著成效,吸附剂易于重复使用,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9456489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811165443.0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序多孔聚离子液体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有序多孔聚离子液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中性氨基单体、离子液体与中性醛基单体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后,在醋酸催化剂的催化下通过席夫碱反应得到有序多孔聚离子液体材料。本发明制得的有序多孔聚离子液体具有晶型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及规则的孔道结构。并将其应用于CO2吸附及CO2环加成反应中,拓宽离子液体的应用范围,丰富有序多孔聚离子液体的多样性,以及面向CO2吸附与转化过程探索高性能新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