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7721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69331.2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耐磨钢化学成分优化设计与冶炼精准调控的方法;属于冶金工程炼钢新技术领域,其操作步骤:采集新钢种冶炼过程中的当前生产数据信息作为原始数据作为自变量;利用所述自变量作为统计样本,对特殊元素冶炼精准调控预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利用BP神经网络对新钢种化学成分优化组合进行预设;建立新钢种化学成分优化组合预设模型和特殊元素冶炼精准调控预报计算模型;结合最优化原理确定各特殊合金料的最优配比。本发明通过实时获取炼钢生产信息,可以在线实施精确的新钢种化学成分预设和特殊合金元素冶炼精准调控预报,突破了传统新钢种开发时采用的试错法和冶炼过程合金元素调控所采用的经验法,且缩短了新钢种的研发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3652734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0965219.5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不锈钢表面电解粗化剂及其粗化方法,属于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粗化方法首先将不锈钢基材进行表面前处理;然后将经过表面前处理的不锈钢基材放入表面预处理剂中进行表面预处理,使得不锈钢基材表面形成均匀的微米级粗糙表面;将表面预处理后的不锈钢基材在无机酸清洗液中进行表面清洗,然后将不锈钢基材浸泡入表面电解粗化剂中通入直流电在室温下进行表面电解粗化,表面电解粗化处理后的不锈钢基材表面形成纳米级粗糙表面。本发明可以使得不锈钢表面粗糙度达到40~500nm,能够显著提高不锈钢与其它金属板材加工后之间的结合力,显著增加结合强度,有效提升不锈钢的应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129673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10423065.X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800MPa级高强塑积Q&P钢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冷轧汽车用钢生产技术领域。该钢板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数为:C:0.38~0.42%,Si:0:10~0.30%,Mn:0.80~1.20%,Al:2.80~3.20%,P≤0.020%,S≤0.0030%,N≤0.006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残存杂质元素。制备方法包括冶炼、连铸、热轧、酸洗、冷轧、连续退火;连续退火时将冷轧板加热到830~860℃;随后缓慢冷却至700~730℃;最后以40~60℃/s的冷却速率快冷至350~400℃进行过时效配分处理。本发明Q&P钢板力学性能优异,屈服强度≥480MPa,抗拉强度≥800MPa,延伸率≥25%,n≥0.20,屈强比≤0.75,冷成形性能良好。本发明对工艺装备要求不高,适合于现有连续退火生产线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0093552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10462624.8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C22C33/0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1D1/26 , C21D1/74 , C21D8/02 , C21D9/573 , C23G1/08 , C23G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焊接性能优异的高强塑积Q&P钢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冷轧汽车用钢生产技术领域。该钢板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C:0.17~0.21%,Si:1.80~2.20%,Mn:2.10~2.40%,Nb:0.03~0.05%,Ti:0.008~0.020%,Als:0.025~0.045%,P≤0.020%,S≤0.0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残存杂质元素。制备方法包括炼钢、连铸、热轧、酸洗、冷轧、连续退火;本发明Q&P钢力学性能优异,屈服强度≥600MPa,抗拉强度≥1000MPa,延伸率≥20%,强塑积≥22GPa%。本发明采用较低的配分温度获得高强塑积Q&P钢,对工艺装备要求较低,适合于现有连续退火生产线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589932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83432.8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B21D26/021 , B21D26/031 , B21D26/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动静组合液池的板料充液拉深成形方法,属于金属板材液压成形技术领域。该成形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动静液池开始时型腔互不连通,静液池内充注液体并保持一定的压力,动液池被顶起到设定位置;动液池内加注液体;板料放置在动静组合液池上面;压料板下行,板料被动静组合液池和压料板夹紧;动液池液压系统启动实现板料预胀和对动液池内液体控压;凸模开始下行,压力按预设值随凸模行程改变而变化;凸模下行到板料与动液池底部接触后与动液池一块下行,动静液池间的密封失去作用,动静液池的液体通过动静液池的间隙连通,液体压力作用到板料上;凸模继续下行,静液池内液体按照设置的压力和凸模行程曲线变化直至成形结束。
-
公开(公告)号:CN11122990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29221.7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液压成形装置的热冲压及淬火一体化处理方法,属于热冲压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坯料置于加热炉中保温,使坯料奥氏体化;然后将坯料快速移动到模具上,液压模具的液池内液体液面保持一定高度并保证在模具压合后不接触成形件;模具快速闭合,同时,连接液池的液压机启动,活塞下移,使液池内的液体接触高温成形件并快速形成和保持一定压力,进行淬火;淬火完成后继续保压一段时间,活塞上移,模具打开,最终获得成形件。本发明能够在模具内实现高温成形件的淬火,使成形件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保证成形件高强度的同时提高成形件的尺寸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622719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811589192.9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B21D26/021 , B21D26/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组份压力介质板料充液拉深成形方法,属于板材液压成形技术领域。该方法过程包括:凹模内充注液体,并在液体内放入一定数量超弹性可压缩球;超弹性可压缩球根据成形所需压力进行匹配;超弹性可压缩球采用外层橡胶,中间发泡或空心。将毛坯置于凹模上,闭合模具后凸模下行,液池内液体和超弹性可压缩球受到挤压,压力升高到一定数值;凸模继续下行,超弹性可压缩球产生超弹性可压缩变形,液体压力保持小幅度缓慢升高;当超弹性可压缩球到达极限压缩量,凸模继续下行,液池内液体压力快速升高到成形所需压力并实现液体溢流,液体压力保持到板料成形结束。
-
公开(公告)号:CN110055466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423071.5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强塑积大于30GPa%的热轧高强中锰钢的制备方法,属于汽车用高强钢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进行冶炼与连铸,然后热轧,热轧采用ESP薄板坯无头轧制技术,连铸坯经3-5机架粗轧,粗轧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然后经5机架精轧,精轧在未再结晶区与两相区轧制,轧至厚度0.8-2.5mm,轧后钢卷在600℃进行卷取;随后退火,采用罩式炉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00-640℃,保温10小时。本发明方法能够获得细小等轴铁素体、板条马氏体与奥氏体复合组织,所制备的热轧高强中锰钢具有高抗拉强度、低屈强比、连续屈服与高强塑积等优良性能,并解决了传统薄规格中锰钢冷轧生产流程长、成本高和能耗大等问题,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62271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89192.9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B21D26/021 , B21D26/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组份压力介质板料充液拉深成形方法,属于板材液压成形技术领域。该方法过程包括:凹模内充注液体,并在液体内放入一定数量超弹性可压缩球;超弹性可压缩球根据成形所需压力进行匹配;超弹性可压缩球采用外层橡胶,中间发泡或空心;超弹性可压缩球根据中心压力分为:小于3.2MPa的低压系列、3.2~6.3MPa的中压系列及大于6.3MPa的高压系列。将毛坯置于凹模上,闭合模具后凸模下行,液池内液体和超弹性可压缩球受到挤压,压力升高到一定数值;凸模继续下行,超弹性可压缩球产生超弹性可压缩变形,液体压力保持小幅度缓慢升高;当超弹性可压缩球到达极限压缩量,凸模继续下行,液池内液体压力快速升高到成形所需压力并实现液体溢流,液体压力保持到板料成形结束。
-
公开(公告)号:CN108595827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60313.6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强度钢加工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Mn-Al高强度钢热变形组织演变机制及热加工性能的确定方法。本发明首先对新型C-Mn-Al高强度钢进行高温压缩实验,获得钢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数据,然后建立钢的流变应力预测模型,模型选择基于蠕变理论、考虑了杨氏模量和奥氏体的自扩散系数与温度关系的一类具有物理基础的本构模型,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准确预测钢的流变应力;建立钢的热变形加工图,结合显微组织确定加工图中不同区域的组织演变机制。将热变形本构模型和加工图结合起来,分析任意变形条件下的热变形流变应力和热变形功率耗散效率,从而得到对应的组织演变机制及热加工性能信息,结果对高强度钢热加工过程控制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