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7174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21224.7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绝缘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30份~50份的共聚聚丙烯、5份~25份的耐热聚丙烯、30份~50份的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以及0.2份~0.4份的抗氧化剂。本申请中共聚聚丙烯、耐热聚丙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和抗氧化剂在特定组分和配比下互相作用、协同增效,解决了聚丙烯用在高压电缆领绝缘材料领域存在韧性和耐热性难以兼顾的技术难题,制得的绝缘材料具有高耐热性、高力学韧性和优异的电气强度,避免了绝缘层受热变软、变形或开裂现象,满足高压电缆的用材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68823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00065.8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1N23/203 , G01N1/28 , G01N1/32 , G01N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复合基体半导电屏蔽料中导电炭黑含量及分布分析方法,属于高压电缆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复合基体半导电屏蔽料样品;S2、对复合基体半导电屏蔽料样品进行抛光处理;S3、对抛光处理后的复合基体半导电屏蔽料样品的抛光面进行电子束轰击,获取抛光面的背散射电子相形态图片,确定导电炭黑粒子在复合基体半导电屏蔽料样品中的分布情况;S4、对抛光处理后的复合基体半导电屏蔽料样品进行升温刻蚀,热解处理,得到炭黑热降解曲线,确定导电炭黑在复合基体半导电屏蔽料样品中的含量,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对复配基体半导电屏蔽料的实际生产配比的调控具有理论指导价值,并可以为后续的屏蔽料的商业化提供有效可行的评价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19985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111454793.0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速自修复聚氨酯介电弹性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材料是将PTMEG作为软段,脂环族IPDI结合扩链剂胱胺作为硬段,通过预聚和扩链两步法获得的高性能聚氨酯介电弹性体。本发明通过在弹性体中引入二硫键,同时赋予弹性体动态性和低模量特性。相较于目前存在的低修复效率的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该弹性体在室温下具有超快的愈合性能以及高效的自修复效率,同时具有高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由于优异的综合性能,使得其在驱动器和柔性电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另外,材料整个制备过程简单,工艺易于掌握,生产成本低,容易实现大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97881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60331.X
申请日:2025-02-1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金刚石杂化粒子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液态金属和金刚石粒子混合,充分研磨后得到液态金属/金刚石杂化粒子;步骤2:基础硅油中添加添加剂,充分混合得到硅凝胶前聚体;步骤3:将步骤1得到的液态金属/金刚石杂化粒子和步骤2得到的硅凝胶前聚体搅拌混合后,固化成型即可得到所需复合材料;本发明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性能、高加工性能,并且具有可靠稳定的绝缘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93138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13833.7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高压电缆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炭黑的改性方法、超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聚乙烯亚胺加入溶剂中,经超声分散、加热得到分散液;B、将导电炭黑粉料与步骤A中的分散液混匀,再经造粒、干燥得到改性后的导电炭黑;本发明的超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料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加工过程具有工艺简单、制备可靠、性能优异等优点,便于大规模生产,在实际电缆制造中具有很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82344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53130.X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泄露液态金属/密胺绝缘导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1)海绵基体选择:所选基体为复合改性海绵;(2)液态金属选择;(3)液态金属/乙醇分散液制备;(4)密胺海绵浸渍处理;(5)烘干处理;(6)多次浸渍;(7)液态金属组分压制;(8)PDMS/乙酸乙酯溶液制备;(9)成型。本发明的复合改性海绵拥有较大的孔径以及丰富的三维网络结构,因此兼具极低的密度和优异的柔韧性,经过复合改性处理后的海绵拥有更高的本征热导率,并且对于液态金属的吸附效果也得到明显的提升。复合海绵极高的空隙率以及与液态金属之间的作用力也使得其能承载60vol%以上的填料填充量而不产生泄露,PMDS的包覆层为复合材料提供绝缘性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其防泄漏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77261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31920.1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复合液态金属的超分子聚氨酯脲弹性体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聚合物复合材料领域,包括如下比例的重量组分:液态金属:3—4份;胱胺二盐酸盐:12—14份;氢氧化钾:15—25份;超纯水:90—110份;N,N‑二甲基甲酰胺(DMF):110—130份;二氯甲烷(DCM):125—145份;无水硫酸镁:10—30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0.06—0.08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 PD I):16—18份;聚四氢呋喃(PTMEG):30—50份;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超分子聚氨酯脲弹性体(PUU)和液态金属(LM)分散液,混合,真空脱气,去除溶剂后得到LM/PUU薄膜材料,利用与LM相容性好且自修复效率高的PUU与LM复合制备了自修复LM/PUU复合材料,性能优异,材料制备过程简单,工艺易于掌握,生产成本低,具备极高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6533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44513.7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D06N3/00 , D04H1/4358 , D04H1/728 , D01F6/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金属基柔性高导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为聚合物复合材料领域,薄膜包括如下体积组分:液态金属(LM)30‑35份;热塑性聚氨酯(TPU)65‑70份,制备方法如下:S1、制备热塑性聚氨酯(TPU)纤维膜;S2、制备液态金属(LM)分散液;S3、将液态金属(LM)分散液喷涂在热塑性聚氨酯(TPU)纤维膜上,机械烧结,利用热塑性聚氨酯(TPU)纤维膜中的三维连通孔隙结构和液态金属(LM)的流动性,实现LM三维导热网络的连续性,最大限度减少在界面处的声子散射,进而赋予复合材料优异的导热性能,同时,由于热塑性聚氨酯(TPU)纤维膜的机械性能在加入液态金属(LM)后几乎不受影响,可以保证复合材料在高面外热导率的同时还具有优异的柔性和可拉伸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0351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690471.5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C08L23/08 , C08L23/06 , C08K3/04 , C08K7/00 , C08K3/22 , C08K3/28 , C08K3/34 , C08K3/36 , C08K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半导电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屏蔽料由以下配方所述的材料组成,其中的份数为质量百分比:基础树脂:50‑70份;导电炭黑:20‑30份;分散剂:0.5‑2份;功能助剂:1‑6份;交联剂:0.9‑2份;导热填料:0‑2份;其中基础树脂为乙烯‑醋酸乙酯(EVA)、低密度聚乙烯(LDPE)混合物,引入一定质量分数的LDPE可以有效提升EVA基半导电屏蔽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以及初始热分解温度,一定程度上改善了EVA基半导电屏蔽料的结晶能力,对EVA分子链热运动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保证了半导电屏蔽料良好的导电性能的同时也使半导电屏蔽材料导电网络的高温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效抑制了半导电屏蔽料的PTC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536853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174595.3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C08G18/66 , C08G18/69 , C08G18/48 , C08G18/42 , C08G18/32 , C08G18/10 , C08J5/18 , C08L75/08 , C08L75/06 , C08L75/14 , H01L4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电致应变聚氨酯弹性体及其成型方法,所述弹性体材料是将15‑35摩尔份双官能度二元醇、50摩尔份二异氰酸酯、15‑35摩尔份二硫扩链剂,通过预聚和扩链两步法获得的超分子弹性体。本发明通过模压成型工艺调控聚氨酯微相分离结构,使得聚氨酯弹性体的电致伸缩效应大幅度提高,最终产生较优异的电致驱动性能,同时弹性体还具有较低的模量,解决了聚氨酯弹性体模量高、驱动应变低的难题。该方法操作简单,工艺容易控制,在介电弹性体驱动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