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1622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27886.1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南通欧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直径飞轮储能抽真空外壳及飞轮储能装置,属于储能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经济性优良的建筑结构外壳,以便能够制作大直径的飞轮储能装置的问题;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圈梁,上壳体呈倒扣的“锅”形;下壳体位于地面以下;圈梁套设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交接处;上下壳体为一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由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均呈“锅”形,上壳体和下壳体受到的压力会非常均匀,并且受到的压力和壳体表面垂直。同时,由于上壳体和下壳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混凝土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壳体承压能力强,并且价格便宜,易于加工制,因此可以制成大直径的飞轮储能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687234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079932.5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南通欧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拍浆的预制桩生产装置及结构,属于建筑预制桩领域,用于生产采用表面拍浆提高桩体侧摩阻力的预制桩。预制桩常用于建筑物的地下承载基础,侧摩阻力提供了预制桩的主要承载力。本发明的预制桩生产装置包括用于预制桩本体的上下模、端盖,还包括用于产生摩擦结构的浆体模组,浆体模组可以在预制桩表面拍浆,产生出用于增加摩阻力的结构,该结构由混凝土一次成型,而且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既耗费钢材又耗费工时,同时,预制桩本体和摩擦结构为一体成型,连接可靠,防沉降性能优异,既能节省预制桩材料,还能减少预制桩生产周期,生产出的预制桩侧摩阻力有了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87234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1079932.5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南通欧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拍浆的预制桩生产装置及结构,属于建筑预制桩领域,用于生产采用表面拍浆提高桩体侧摩阻力的预制桩。预制桩常用于建筑物的地下承载基础,侧摩阻力提供了预制桩的主要承载力。本发明的预制桩生产装置包括用于预制桩本体的上下模、端盖,还包括用于产生摩擦结构的浆体模组,浆体模组可以在预制桩表面拍浆,产生出用于增加摩阻力的结构,该结构由混凝土一次成型,而且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既耗费钢材又耗费工时,同时,预制桩本体和摩擦结构为一体成型,连接可靠,防沉降性能优异,既能节省预制桩材料,还能减少预制桩生产周期,生产出的预制桩侧摩阻力有了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885709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88612.2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隧道卸压排水环外注浆渗透扩散半径计算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砂土层孔隙率的偏微分方程;基于所述偏微分方程得到所述砂土层孔隙率的函数表达式;建立浆液渗透扩散的注浆正压空间分布方程;构造所述浆液渗透扩散的排水负压空间分布方程;依据所述注浆正压空间分布方程和排水负压空间分布方程得到环外注浆渗透扩散半径的计算表达式。本发明将相关注浆参数及地质参数代入计算表达式得到卸压排水条件下环外注浆渗透扩散半径的理论值,并且考虑了实际工程中卸压排水因素对浆液渗透扩散的影响,减少了误差,解决了工程应用中对于注浆时间和注浆量控制存在盲目性的问题,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651693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95301.5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超大灌注桩的冷却承重一体钢柱及冷却方法,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在大跨度钢结构建筑中,有时需要采用超大直径灌注桩作为基础承重结构,为避免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水化热,施工中常常采用超缓凝混凝土来开展超大直径灌注桩的施工。但超缓凝混凝土延长了工期,同时超缓凝过程也为预埋构件施工带来了额外的风险。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超大灌注桩的冷却承重一体钢柱及冷却方法,包括内层钢柱和外层钢柱,内层钢柱用于承重,外层钢柱用于疏散水化热,外层钢柱同时提高了混凝土与钢柱之间的结合程度。本发明的一体钢柱及冷却方法有效缩减了施工时间,同时增强了灌注桩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53632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10427.X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修正MSD法的非对称基坑变形预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修正MSD法的非对称基坑变形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变形预测非对称基坑相关参数;将所述待变形预测非对称基坑相关参数代入到增量表达式中进行计算并得到计算结果;将所述计算结果代入到围护结构增量变形曲线表达式中获得全截面变形曲线表达式;根据所述全截面变形曲线表达式对所述非对称基坑进行变形预测。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修正MSD法的非对称基坑变形预测方法通过利用全截面变形曲线预测基坑变形,为基坑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6464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80209.2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浙江省地矿建设有限公司 , 浙江省地矿勘察院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 浙江省建投交通基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承受水平荷载的管状灌注桩成桩装置及方法,属于节能型建筑材料生产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外层护筒、伸缩定位器和内层护筒,伸缩定位器设置在底部,内层护筒底部与伸缩定位器转动配合,内层护筒外侧设置有搅拌结构,在外层护筒和内层护筒的管状层之间填入钢纤维混凝土,并由夹紧驱动结构夹紧内层护筒转动,从而形成搅拌钢纤维混凝土的效果,最终由内外护筒与混凝土固化成桩。本装置结合本方法,相比于传统灌注桩,能够节省钢筋笼,减少钢材的耗费,还能简化灌注桩的成桩过程,降低施工能耗。同时,本方法生产出来的建筑用灌注桩材料还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平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9323077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864394.5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环外注浆作用下紧邻基坑侧向土压力计算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隧道环外注浆体表面的集中力和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式;根据所述集中力,获得注浆作用下支护桩侧向附加应力;基于所述应力应变关系式,获得支护桩的主动土压力;通过所述侧向附加应力和所述主动土压力,获得隧道环外注浆作用下紧邻基坑的侧向土压力。本发明通过综合分析注浆体对支护桩位移及土压力的影响,实现了对隧道环外注浆作用下紧邻基坑侧向土压力的精确计算,为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50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666942.3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地形效应的矩形隧道注浆土体扰动计算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共形映射函数;利用所述共形映射函数,建立物理平面解析函数和构造浅埋矩形隧道周围土体应力、位移的计算模型;利用所述物理平面解析函数,建立边界条件控制方程;利用所述物理平面解析函数,获得像平面解析函数;根据所述像平面解析函数和所述边界条件控制方程,获得浅埋矩形隧道周围土体应力场及位移场,以评估注浆作用对土体扰动的影响。本发明改进了共形映射函数系数的求解方法,降低了其求解难度,且提高了系数准确性,同时采用级数展开方法对边界条件控制方程进行求解,简化了解析函数的求解过程,大幅提升了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857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388612.2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隧道卸压排水环外注浆渗透扩散半径计算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砂土层孔隙率的偏微分方程;基于所述偏微分方程得到所述砂土层孔隙率的函数表达式;建立浆液渗透扩散的注浆正压空间分布方程;构造所述浆液渗透扩散的排水负压空间分布方程;依据所述注浆正压空间分布方程和排水负压空间分布方程得到环外注浆渗透扩散半径的计算表达式。本发明将相关注浆参数及地质参数代入计算表达式得到卸压排水条件下环外注浆渗透扩散半径的理论值,并且考虑了实际工程中卸压排水因素对浆液渗透扩散的影响,减少了误差,解决了工程应用中对于注浆时间和注浆量控制存在盲目性的问题,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