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65600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05898.9
申请日:2016-09-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K9/51 , A61K47/24 , A61K47/12 , A61K31/337 , A61K31/7105 , A61K48/00 , A61P35/00 , A61K31/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5123 , A61K31/203 , A61K31/337 , A61K31/7105 , A61K2300/00
Abstract: 一种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作用的二茂铁基维甲酸/紫杉醇纳米粒子及其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属于纳米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粒子保留了维甲酸抑制肿瘤干细胞增生,诱导分化的活性,同时携带紫杉醇可起到杀伤肿瘤干细胞之外的普通肿瘤细胞的作用;并且该纳米粒子对肿瘤细胞内高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敏感,进入肿瘤细胞后可以迅速解离释放紫杉醇,暴露维甲酸功能基团,从而发挥作用;在正常细胞内由于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少,则不会释放或很少释放,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该纳米粒子可携带并转移Micro-RNA进入细胞内发挥相应的作用,从而可以用于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604128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10115127.9
申请日:2012-04-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明胶球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级、形态规则、尺寸均一、分散度好的明胶纳米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是通过调整溶液pH值、明胶溶液反向滴加、低温超声乳化等方法,控制明胶球的尺寸,减少明胶球之间的粘连和融合,使制备出的明胶纳米球球形良好,球与球之间更趋分散。该方法操作简单,所制备的明胶纳米球为微黄色粉末,直径在50~350nm范围内。作为药物载体,该方法制备出的明胶纳米球可更稳定的缓释药物。作为基因载体,该方法制备出的明胶纳米球更有利于细胞吞噬和向细胞内转染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1817873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37935.2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口腔牙髓病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合成了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注射L‑(CaP‑ZnP)/SA纳米复合水凝胶。L‑(CaP‑ZnP)/SA纳米复合水凝胶在体外炎症条件下具有抗炎和刺激成牙本质细胞样分化的双重作用。在体内,L‑(CaP‑ZnP)/SA纳米复合水凝胶比MTA具有更好的抗炎作用,并更多地促进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通过结合多种材料的优势,该新型纳米复合水凝胶有望为活髓保存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潜力。将新型纳米复合水凝胶用作盖髓材料,可有效解决现有盖髓材料抗炎性能差、无法用于炎症牙髓直接盖髓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195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09141.3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1B32/15 , C09K11/65 , B82Y20/00 , B82Y30/00 , A61K33/44 , A61K33/14 , A61K9/52 , A61K47/36 , A61P29/00 , A61P19/08 , A61P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药物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钙离子掺杂的碳点和自触发缓释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环境下将阿司匹林、二甲双胍及氯化钙水溶液混合加热形成的碳点,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碳点中所含钙离子正电荷与海藻酸钠羧基负电荷相互吸引交联,实现自触发式凝胶化过程,形成碳点基水凝胶微球缓释体系。该方法通过调节原料配比,可获得高含量钙离子掺杂的荧光碳点及其微球缓释体系,并进一步应用在炎症及骨缺损等生物医学领域中,解决现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水溶性差及易突释无法长时间驻留于炎症缺损部位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823001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710235035.7
申请日:2017-04-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牙根再生的生物支架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牙根再生或骨再生方面、在药物缓慢释放和控制释放方面的应用,属于医学材料技术领域。该支架材料源于天然牙本质,经微选择性酸蚀和控温煅烧处理后,去除了有机物,保留了天然牙本质中的磷灰石无机成分,并在材料表面形成了功能化的微米级管状结构,不仅能增强细胞在材料表面粘附,同时也能促进细胞突起长入材料内部,进而在牙根再生过程中促进有序牙本质小管的形成。该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功能,可作为药物和基因载体,在牙根再生过程中实现药物和基因缓释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740681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092902.7
申请日:2015-03-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聚乳酸-羟基乙酸/腺病毒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骨修复方面的应用,属于骨修复材料技术领域。将PLGA溶于三氯甲烷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常温下利用高压静电纺丝装置制得纳米纺丝架材料。以1M蔗糖为最终浓度制得腺病毒冷冻保护剂。将蔗糖/病毒溶液涂布于PLGA纳米纺丝支架表面,经预冻和冷冻干燥后得到PLGA/蔗糖-腺病毒复合体。这种PLGA/蔗糖-腺病毒载基因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其可通过将腺病毒局限在PLGA表面,使单位面积细胞接触的病毒浓度增高,增加感染效率;并能良好保存病毒活性,可以进行一次操作长时间保存。
-
公开(公告)号:CN10249999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443069.8
申请日:2011-12-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骨修复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PLGA/HA/S载药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材料、制备方法及在骨修复方面的应用。其中羟基磷灰石、辛伐他汀与PLGA的质量比为1∶100~1∶10,将上述原料配成含有辛伐他汀的载体高分子混合溶液;常温下利用高压静电纺丝装置制得。通过控制共混比例,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来控制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降解速率,这种PLGA/HA/S共混载药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形貌类似于细胞外基质,利于细胞的粘附与生长;并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其可通过PLGA缓慢降解释放出骨组织的主要成分羟基磷灰石以及促进成骨的药物辛伐他汀,使该生物材料特别适合作为骨修复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984128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36796.6
申请日:2025-03-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分散性和抗氧化活性的纳米粒子/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包括:将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锰及磷酸钠水溶液加入到油酸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通过水热法形成油酸包覆的锰取代白磷钙石纳米粒子,并利用油酸与高分子聚合物的高界面相容性,形成复合支架。本发明利用油酸包覆的锰取代白磷钙石纳米粒子在氧化应激骨缺损微环境中发挥抗氧化及促成骨生物效应,同时通过构建的纳米粒子/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支架实现纳米粒子在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均匀分散。这两种策略协同调控氧化应激骨缺损区域的修复,解决了纳米颗粒聚集、机械性能下降、细胞相互作用受限及氧化应激状态无法缓解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7939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697554.7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水凝胶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凝胶贴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口腔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制备aHA;步骤S2、制备PA@Fe;步骤S3、将QCH溶解在1x PBS缓冲液后直接使用;步骤S4、将步骤S1至步骤S3中的组分分别准备完成后,将aHA、PA@Fe及QCH分别溶解在1x PBS缓冲液中,在aHA溶液中加入PA@Fe溶液,充分混匀后加入QCH溶液,均匀混合,放置2h后,即可得到水凝胶贴片。本发明中的水凝胶贴片具有适当的黏附性能,能够抵抗口腔环境中的高应变和高频率,不添加任何抗生素或激素等药物的成分即可达到促进口腔溃疡创面愈合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265600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0805898.9
申请日:2016-09-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K9/51 , A61K47/24 , A61K47/12 , A61K31/337 , A61K31/7105 , A61K48/00 , A61P35/00 , A61K31/203
Abstract: 一种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作用的二茂铁基维甲酸/紫杉醇纳米粒子及其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属于纳米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粒子保留了维甲酸抑制肿瘤干细胞增生,诱导分化的活性,同时携带紫杉醇可起到杀伤肿瘤干细胞之外的普通肿瘤细胞的作用;并且该纳米粒子对肿瘤细胞内高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敏感,进入肿瘤细胞后可以迅速解离释放紫杉醇,暴露维甲酸功能基团,从而发挥作用;在正常细胞内由于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少,则不会释放或很少释放,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该纳米粒子可携带并转移Micro‑RNA进入细胞内发挥相应的作用,从而可以用于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