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硅酸铜空心微球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比色法检测口气中挥发性硫化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0823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08528.3

    申请日:2024-07-26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C01B33/20 G01N21/78 G01N21/3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硅酸铜空心微球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比色法检测口气中挥发性硫化物的方法,涉及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将二氧化硅微球、硝酸铜、氨水和水混合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硅酸铜空心球;将所述硅酸铜空心球在惰性气氛中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硅酸铜空心微球材料。本发明制备的改性硅酸铜空心微球材料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作为过氧化物酶模拟物可将过氧化氢转化成水,同时产生羟基自由基,使TMB氧化生成ox‑TMB,使溶液变蓝;而挥发性硫化物含有巯基,可还原这一反应,导致蓝色溶液又变成无色。因此基于该硅酸铜空心微球材料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色法,可以实现挥发性硫化物的高灵敏度检测,方便快捷,成本低,易于推广。

    一种磨牙带环舌侧连接方法及连接体

    公开(公告)号:CN102940535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516568.X

    申请日:2012-12-06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A61C7/32 A61C7/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磨牙带环舌侧连接方法及连接体,在磨牙带环的舌侧表面固定一基底,基底上设有与磨牙带环轴线垂直的栓道;连接杆的一端设有栓体及一条起固位作用的细金属丝;栓体插入栓道中构成连接机构;通过把细金属丝卡入栓道的下方而固位整个连接杆,通过打开或弯曲细金属丝来完成拆卸,实现磨牙带环的加力。在磨牙带环的舌侧表面固定一基底,连接杆上的栓体可以垂直就位于基底上的栓道内,可以简单高效的将扩弓装置、增强支抗装置与磨牙带环连接,并且可以简单的将以上装置取下,进行调整和加力,重新带入。避免了磨牙带环连接所必须的焊接或结扎,从而节约了加工的时间,并且每次调整时无需卸下带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节省了椅旁时间。

    一种用于矫治上颌骨性宽度不调的矫治器

    公开(公告)号:CN11156857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010596965.7

    申请日:2020-06-28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A61C7/08 A61C7/10 A61C8/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矫治上颌骨性宽度不调的矫治器,包括扩弓器、种植钉、定位导板、植入导板和透明牙套,利用定位导板将扩弓器固定在患者上颌上,然后将植入导板与定位导板相连,植入导板确定了种植钉的植入位置,植入种植钉,将定位导板和植入导板取下。在扩弓器固定完成后,将透明牙套佩戴在患者牙齿上,首先按顺序佩戴扩缝牙套,使两颗中切牙之间的缝隙跟随扩开后逐渐远离的左右上颌骨而逐渐增大,然后佩戴关闭牙套,使患者两颗中切牙之间的缝隙逐渐关闭,患者通过佩戴透明牙套,避免了中切牙牙冠的近中移动,中切牙的牙根将在牙龈纤维的牵拉下逐渐聚拢,从而减小后期对中切牙控根移动的需求,缩短治疗疗程,减轻患者痛苦。

    粗毛纤孔菌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抗牙周炎药物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64605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120770.3

    申请日:2024-01-29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学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粗毛纤孔菌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抗牙周炎药物中的应用,用氯化钠溶液提取粗毛纤孔菌子实体;然后用木瓜蛋白酶于60℃条件下酶解40 min;然后于100℃下加热30 min使酶失活,离心收集上清酶解蛋白液,超滤、离心后得到粗毛纤孔菌多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粗毛纤孔菌多肽为天然药物,没有合成化学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且疗效确切;粗毛纤孔菌多肽稳定性好,耐酸碱、耐高温,真空干燥处理后药物活性不受影响;使用方便简单,无刺激性,治疗效果显著,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表现出良好的杀伤能力,能够用于抗牙周炎药物。

    牙源性颌骨囊肿负压引流器

    公开(公告)号:CN101822853B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010162335.5

    申请日:2010-04-30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A61M1/00 A61M3/02 A61C19/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临床治疗较大的牙源性颌骨囊肿过程中使用的牙源性颌骨囊肿负压引流器。其由中空的倒锥台状外体和锥台状活动塞组成,锥台状活动塞包括正锥台结构和倒锥体结构两部分;在正锥台结构的上表面设置有滑动挡杆,在内口内壁的冠状面上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上下纵行的光滑的挡杆滑动槽,在滑动挡杆和外体内口内壁的底之间安装有弹力簧;在外体外表面的中间偏上位置安装有排软组织翼,在外体外表面的中间以下部分为均匀的旋入螺纹区。本发明所述的牙源性颌骨囊肿负压引流器应用医用金属材料制成,体积小,能够植入颌骨内长期使用,既能引流又能形成囊腔内负压,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降低感染的机会,提高了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气道区域自动分割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7499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45127.9

    申请日:2023-12-29

    申请人: 吉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学图像分割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气道区域自动分割及测量方法,对于侧位片的特点,考虑侧位片中气道区域位置,大小,形状等因素,设计了两步分割模型。本发明通过采用了深度学习的方法实现了侧位片气道区域自动化分割和测量,在识别侧位片中气道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个区域时,且以Unet网络为骨干网络,设计了两步分割模型,有效的减少模型训练难度,提升识别精度,并在准确识别两步分割结果后,设计了关键点识别方法,准确识别出气道区域的关键点,并根据分割结果和关键点像素坐标信息,自动化测量长度,宽度,面积等气道区域相关指标,能够有效辅助医生诊疗,为医生提供参考,便于医生的医疗操作。

    一种偏颌患者矫治后保持的正畸保持器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76160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47422.5

    申请日:2021-07-02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A61C7/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颌患者矫治后保持的正畸保持器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固定器、基托和用于围绕固定上颌牙齿的弓丝,所述基托与所述弓丝连接并包裹上颌牙齿的牙冠,所述固定器安装在所述基托边缘的舌侧位置并与下颌的舌侧翼空间相匹配;本发明通过在正畸保持器的舌侧位置安装与下颌舌侧翼空间相匹配的固定器,当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闭合时,由于上颌牙齿处于矫治后的正确位置,因此,当固定器处于下颌舌侧翼空间时,会带动下颌牙齿向正确位置进行矫正,从而达到纠正矫治结束后存在的轻度上下中线不一致的目的。

    颏成形精确定位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750907B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410032051.2

    申请日:2014-01-23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A61B19/00

    摘要: 颏成形精准定位器,属于临床医学技术领域。颏成形术是包括矫正颏部发育过度、发育不良及颏部偏斜等涉及颏部前后、上下及左右等三维方向异常的多种手术。颏成形精确定位器的主体部分由上部定位元件和下部定位元件组成,术中将颏成形精确定位器的上部定位元件和下部定位元件分别固定的截骨线的上下,上部定位元件的面中线定位杆与颌面部正中矢状面一致,下部定位元件的颏中线定位杆与垂直颏部正中的平面一致,颏中线定位杆带动颏部截骨线以下的骨块移动到与面中线定位杆一致的位置,用钛板固定骨块后,拆除颏成形精确定位器。颏成形精确定位器的应用为颏成形术中颏部骨块三维方向的精确移动和准确定位提供了更加精准和科学的保障。

    基于口腔扫描模型的隐形正畸进展监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12587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1037943.8

    申请日:2021-09-06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A61B6/14 A61B6/0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口腔扫描模型的隐形正畸进展监测方法、系统及装置,属于口腔医学技术领域,监测方法包括:初诊时获取患者的颅面影像并进行口腔扫描,确定初诊各牙齿模型及初诊牙龈牙槽骨模型,以及各牙齿的初始位置和初始矫正方案;第n次复诊时,对患者进行口腔扫描,确定本次复诊牙冠模型和牙龈模型;根据上次复诊各牙齿模型和本次复诊牙冠模型,得到本次复诊各牙齿模型;根据上次复诊牙龈牙槽骨模型及本次复诊牙龈模型,得到本次复诊牙龈牙槽骨模型,进而确定矫正后各牙齿的位置,得到各牙齿的位置变化情况以及与预期位置的偏差,修正矫正方案。仅在初诊时对患者拍摄颅内影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复诊时监测治疗进展的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