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3147458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61750.5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包括混凝土柱(1)柱脚和混凝土基础(2),所述的混凝土柱(1)柱脚位于混凝土基础(2)凹槽内部,所述的混凝土柱(1)内设有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所述的混凝土柱(1)底部设有钢板(4),所述的混凝土柱(1)插入混凝土基础(2)部分与混凝土基础(2)之间设有剪压橡胶垫层(5),所述的混凝土基础(2)凹槽顶面设有钢板(6),所述的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筋(3)一端用锚具(7)锚固在顶面钢板(6)下方,所述的混凝土柱(1)和混凝土基础(2)通过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拉结固定,所述的混凝土柱(1)柱底钢板(4)与顶面钢板(6)仅接触。本发明能够实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一种自复位框架梁柱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3132602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310061739.9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梁柱节点,包括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柱(2),所述的混凝土梁(1)与混凝土柱(2)通过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和角钢(9)连接,所述的混凝土梁(1)端部设有第三钢板(8),所述的混凝土柱(2)靠近梁侧设有第一钢板(5),背对梁侧设有第二钢板(7),所述的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穿过梁端的第三钢板(8)和柱侧的第一钢板(5),用锚具(10)锚固在柱侧的第二钢板(7)外侧。所述的角钢(9)通过螺杆(4)和螺母(6)分别与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柱(2)连接。所述的第一钢板(5)与第三钢板(8)之间接触。本发明能够实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3147458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10061750.5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包括混凝土柱(1)柱脚和混凝土基础(2),所述的混凝土柱(1)柱脚位于混凝土基础(2)凹槽内部,所述的混凝土柱(1)内设有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所述的混凝土柱(1)底部设有钢板(4),所述的混凝土柱(1)插入混凝土基础(2)部分与混凝土基础(2)之间设有剪压橡胶垫层(5),所述的混凝土基础(2)凹槽顶面设有钢板(6),所述的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筋(3)一端用锚具(7)锚固在顶面钢板(6)下方,所述的混凝土柱(1)和混凝土基础(2)通过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拉结固定,所述的混凝土柱(1)柱底钢板(4)与顶面钢板(6)仅接触。本发明能够实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03296059U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20088537.9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包括混凝土柱(1)柱脚和混凝土基础(2),所述的混凝土柱(1)柱脚位于混凝土基础(2)凹槽内部,所述的混凝土柱(1)内设有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所述的混凝土柱(1)底部设有钢板(4),所述的混凝土柱(1)插入混凝土基础(2)部分与混凝土基础(2)之间设有剪压橡胶垫层(5),所述的混凝土基础(2)凹槽顶面设有钢板(6),所述的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筋(3)一端用锚具(7)锚固在顶面钢板(6)下方,所述的混凝土柱(1)和混凝土基础(2)通过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拉结固定,所述的混凝土柱(1)柱底钢板(4)与顶面钢板(6)仅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一种自复位框架梁柱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03096950U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20088518.6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梁柱节点,包括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柱(2),所述的混凝土梁(1)与混凝土柱(2)通过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和角钢(9)连接,所述的混凝土梁(1)端部设有第三钢板(8),所述的混凝土柱(2)靠近梁侧设有第一钢板(5),背对梁侧设有第二钢板(7),所述的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穿过梁端的第三钢板(8)和柱侧的第一钢板(5),用锚具(10)锚固在柱侧的第二钢板(7)外侧。所述的角钢(9)通过螺杆(4)和螺母(6)分别与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柱(2)连接。所述的第一钢板(5)与第三钢板(8)之间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