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3147458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10061750.5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包括混凝土柱(1)柱脚和混凝土基础(2),所述的混凝土柱(1)柱脚位于混凝土基础(2)凹槽内部,所述的混凝土柱(1)内设有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所述的混凝土柱(1)底部设有钢板(4),所述的混凝土柱(1)插入混凝土基础(2)部分与混凝土基础(2)之间设有剪压橡胶垫层(5),所述的混凝土基础(2)凹槽顶面设有钢板(6),所述的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筋(3)一端用锚具(7)锚固在顶面钢板(6)下方,所述的混凝土柱(1)和混凝土基础(2)通过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拉结固定,所述的混凝土柱(1)柱底钢板(4)与顶面钢板(6)仅接触。本发明能够实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一种三向可恢复功能的框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421583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707370.3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吕西林 崔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1903 E04B1/98 E04B2001/1996

    Abstract: 一种三向可恢复功能的框架结构,包括自复位框架梁和框架柱,在两个水平方向,所述的自复位框架梁与框架柱通过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和角钢连接,混凝土梁端部设有钢板,所述的混凝土柱周设有钢套筒,所述的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穿过混凝土梁、梁端钢板、混凝土柱和柱周钢套筒,用锚具锚固。梁柱连接采用自复位梁柱节点形式,柱与基础连接采用自复位柱脚节点形式。梁柱连接采用自复位梁柱节点形式,柱与基础连接采用自复位柱脚节点形式。本发明能够使结构在地震作用过后自复位,中震和大震后,结构无明显损伤,可快速投入使用,大大节约了震后的修复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一种自复位结构梁板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297936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06373.5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吕西林 崔晔 姜淳

    Abstract: 一种自复位结构梁板连接结构,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梁与板,所述梁与板内开设直径大于螺杆直径的孔以满足板和梁之间的滑移要求,螺杆周围和混凝土板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塑料泡沫或发泡以实现不约束纵向滑移、对重力荷载作用对于梁板连接处引起的弯矩加以约束。在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采用此种梁板连接,可有效解决自复位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梁柱节点打开时对楼板的拉伸问题;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使用这种连接,可以有效释放温度应力,并可方便安装施工;同时该连接方式可以对重力荷载作用对于梁板连接处引起的弯矩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本发明的梁板连接构造简单、施工快速、受力合理,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一种自复位框架梁柱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3132602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310061739.9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梁柱节点,包括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柱(2),所述的混凝土梁(1)与混凝土柱(2)通过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和角钢(9)连接,所述的混凝土梁(1)端部设有第三钢板(8),所述的混凝土柱(2)靠近梁侧设有第一钢板(5),背对梁侧设有第二钢板(7),所述的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穿过梁端的第三钢板(8)和柱侧的第一钢板(5),用锚具(10)锚固在柱侧的第二钢板(7)外侧。所述的角钢(9)通过螺杆(4)和螺母(6)分别与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柱(2)连接。所述的第一钢板(5)与第三钢板(8)之间接触。本发明能够实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3147458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61750.5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包括混凝土柱(1)柱脚和混凝土基础(2),所述的混凝土柱(1)柱脚位于混凝土基础(2)凹槽内部,所述的混凝土柱(1)内设有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所述的混凝土柱(1)底部设有钢板(4),所述的混凝土柱(1)插入混凝土基础(2)部分与混凝土基础(2)之间设有剪压橡胶垫层(5),所述的混凝土基础(2)凹槽顶面设有钢板(6),所述的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筋(3)一端用锚具(7)锚固在顶面钢板(6)下方,所述的混凝土柱(1)和混凝土基础(2)通过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拉结固定,所述的混凝土柱(1)柱底钢板(4)与顶面钢板(6)仅接触。本发明能够实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一种自复位结构梁板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314283U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520839466.0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吕西林 崔晔 姜淳

    Abstract: 一种自复位结构梁板连接结构,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梁与板,所述梁与板内开设直径大于螺杆直径的孔以满足板和梁之间的滑移要求,螺杆周围和混凝土板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塑料泡沫或发泡以实现不约束纵向滑移、对重力荷载作用对于梁板连接处引起的弯矩加以约束。在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采用此种梁板连接,可有效解决自复位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梁柱节点打开时对楼板的拉伸问题;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使用这种连接,可以有效释放温度应力,并可方便安装施工;同时该连接方式可以对重力荷载作用对于梁板连接处引起的弯矩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梁板连接构造简单、施工快速、受力合理,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03296059U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20088537.9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柱脚节点,包括混凝土柱(1)柱脚和混凝土基础(2),所述的混凝土柱(1)柱脚位于混凝土基础(2)凹槽内部,所述的混凝土柱(1)内设有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所述的混凝土柱(1)底部设有钢板(4),所述的混凝土柱(1)插入混凝土基础(2)部分与混凝土基础(2)之间设有剪压橡胶垫层(5),所述的混凝土基础(2)凹槽顶面设有钢板(6),所述的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筋(3)一端用锚具(7)锚固在顶面钢板(6)下方,所述的混凝土柱(1)和混凝土基础(2)通过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拉结固定,所述的混凝土柱(1)柱底钢板(4)与顶面钢板(6)仅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一种自复位框架梁柱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03096950U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20088518.6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梁柱节点,包括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柱(2),所述的混凝土梁(1)与混凝土柱(2)通过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和角钢(9)连接,所述的混凝土梁(1)端部设有第三钢板(8),所述的混凝土柱(2)靠近梁侧设有第一钢板(5),背对梁侧设有第二钢板(7),所述的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穿过梁端的第三钢板(8)和柱侧的第一钢板(5),用锚具(10)锚固在柱侧的第二钢板(7)外侧。所述的角钢(9)通过螺杆(4)和螺母(6)分别与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柱(2)连接。所述的第一钢板(5)与第三钢板(8)之间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