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调谐质量效应的旋转惯性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8533657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10547352.7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主动调谐质量效应的旋转惯性阻尼器,包括直流伺服电机、平动/转动转换装置、行星齿轮组变速装置、转动质量、能量收割电路、控制芯片、控制电路等。本发明通过平动/转动转换装置,将阻尼器两端的相对平动转化为传动轴的高速转动;通过行星齿轮组变速装置与直流伺服电机,调节阻尼器的等效惯性质量;实时调节能量收割电路的电阻值以达到所需等效粘滞阻尼值。本发明可以依据主体结构状态,实时调节阻尼器的等效惯性质量和等效粘滞阻尼至所需最优值;同时实现振动能量的收割和储存,以提供部分控制电路及工作状态指示装置所需电能。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建筑桥梁等多种工程振动控制中,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一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倒塌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7548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610817576.6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倒塌优化设计方法,属于建筑结构防灾减振领域。首先根据既有条件进行结构初始设计;根据现行设计规范,由初步结构设计与剪力墙布置情况,确定偶然事件或极端灾害下可能的一处或多处结构薄弱位置,如剪力墙角部等,引入构件损伤与破坏;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剪力墙结构模型分别进行多遇烈度地震作用下弹性变形验算与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倒塌分析,若发生倒塌则返回上述步骤,根据承载力需求不断循环调整结构设计,直至设计达到最优化。本发明设计方法从结构系统整体出发,过程简单,工作效率高,尤其对重要构件部位结构损伤破坏引起的倒塌提供了参考方法与解决手段,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一种提升RC框架核心筒结构防倒塌能力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7552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0819676.2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RC框架核心筒结构防倒塌能力的设计方法,(1)根据既定条件对RC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常规设计,得到初始模型;(2)选择具体一个框架柱或剪力墙关键部位做失效处理,运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整体结构进行静力响应分析,评估其倒塌状态;(3)若步骤(2)中框架核心筒结构并未发生倒塌,继续施加动力荷载,进行倒塌全过程分析并评估其倒塌状态;(4)对其余关键部位重复步骤(2)‑(3),以得到每个关键部位处于失效状态后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响应,并对其进行倒塌评估;(5)对RC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性能设计,提高其防连续倒塌能力。该方法通过倒塌全过程分析可以直观清晰地判断框架核心筒结构是否发生倒塌破坏,而不需要借助倒塌判别准则,同时可以了解倒塌机理并基于此进行防倒塌设计。

    一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倒塌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7548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17576.6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G06F17/5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倒塌优化设计方法,属于建筑结构防灾减振领域。首先根据既有条件进行结构初始设计;根据现行设计规范,由初步结构设计与剪力墙布置情况,确定偶然事件或极端灾害下可能的一处或多处结构薄弱位置,如剪力墙角部等,引入构件损伤与破坏;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剪力墙结构模型分别进行多遇烈度地震作用下弹性变形验算与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倒塌分析,若发生倒塌则返回上述步骤,根据承载力需求不断循环调整结构设计,直至设计达到最优化。本发明设计方法从结构系统整体出发,过程简单,工作效率高,尤其对重要构件部位结构损伤破坏引起的倒塌提供了参考方法与解决手段,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可变旋转等效惯性质量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5221622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589913.6

    申请日:2015-09-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鹿磊 周颖 吕西林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可变旋转等效惯性质量阻尼器,包括,主要耗能元件、平动/转动转换装置、变速装置、次要耗能元件、转动质量、控制芯片与电路等。通过平动/转动转换装置,将阻尼器两端的相对平动转化为传动轴的高速转动;通过变速装置与次要耗能构件,控制传动比即等效惯性质量;实时调节主、次要耗能元件以达到所需等效粘滞阻尼值。本发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时调节阻尼器等效惯性质量和粘滞阻尼至所需最优值;同时实现部分振动能量的收割和储存,以提供部分控制电路及工作状态指示装置所需电能。本发明经初步分析可以提供数倍于传统油阻尼器的模态阻尼比,可以应用于(但不限于)建筑、桥梁、桥索、车辆振动控制等,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半主动控制碰撞阻尼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85438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61903.5

    申请日:2013-10-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主动控制碰撞阻尼器,包括阻尼器固定面板、嵌板、附加质量块运动轨道、碰撞挡件、碰撞挡件控制器和附加质量块。阻尼器固定面板平行设置,每对阻尼器固定面板内设置一个附加质量块,该质量块可在阻尼器固定面板提供的轨道内做低阻尼运动。嵌板安装在阻尼器固定面板内侧,在嵌板上固定碰撞挡件,该碰撞挡件使附加质量块沿阻尼器固定面板的长轴方向做单方向运动。碰撞挡件控制器控制碰撞挡件的伸出与收缩,触发碰撞挡件与附加质量块上的凸出件的碰撞。碰撞挡件与附加质量块通过动量交换产生与基本结构运动方向相反的控制力,引起系统机械能的快速耗散,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一种新型消能减震伸臂桁架高层结构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03174230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77051.X

    申请日:2013-03-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消能减震伸臂桁架高层结构体系,在剪力墙和巨型钢骨混凝土柱之间设置有伸臂桁架,伸臂桁架由伸臂桁架弦杆和伸臂桁架竖向腹杆组成,伸臂桁架弦杆平行布置,相邻的伸臂桁架弦杆通过伸臂桁架竖向腹杆连接,相邻的伸臂桁架竖向腹杆对角之间设置消能减震部件。本发明提出在核心筒与外围巨型柱之间伸臂桁架斜撑布置消能减震部件。伸臂桁架中的消能减震部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可以提供结构刚度,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进入屈服,罕遇地震作用下通过其耗能能力耗散地震动能量。本发明通过超高层多道抗震防线的概念设计,保护结构主体在强震作用下不被破坏。

    一种自复位框架梁柱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3132602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310061739.9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梁柱节点,包括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柱(2),所述的混凝土梁(1)与混凝土柱(2)通过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和角钢(9)连接,所述的混凝土梁(1)端部设有第三钢板(8),所述的混凝土柱(2)靠近梁侧设有第一钢板(5),背对梁侧设有第二钢板(7),所述的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穿过梁端的第三钢板(8)和柱侧的第一钢板(5),用锚具(10)锚固在柱侧的第二钢板(7)外侧。所述的角钢(9)通过螺杆(4)和螺母(6)分别与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柱(2)连接。所述的第一钢板(5)与第三钢板(8)之间接触。本发明能够实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缓冲型悬吊式颗粒调谐质量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2817423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332837.7

    申请日:2012-09-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型悬吊式颗粒调谐质量阻尼器,包括阻尼器腔体、颗粒群、缓冲材料、钢索和限位装置。阻尼器腔体为长方体或圆柱体,可以为单个,也可以在水平或/和竖直方向设立多个,单个腔体内部平铺一层颗粒群,钢索将结构内设置的预埋件与阻尼器腔体铰接,并在阻尼器外部设置限位装置,以防止其振动过大撞坏结构。在风或/和地震等作用下,该装置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沿着多个方向振动,一方面通过调谐结构自振频率,另一方面通过颗粒群的滚动、滑动、摩擦、碰撞转移和耗散结构的动能,加入缓冲材料后尤其可以增加碰撞所耗散的能量。由于该装置在阻尼器腔体内加入了缓冲材料,且采用钢索悬吊,故其不但比不加缓冲材料的装置减振效果更好,且比采用单向铰悬吊的装置具有更多方向的减振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