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颗粒碰撞阻尼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14191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28570.8

    申请日:2014-10-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鲁正 陈筱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链式颗粒碰撞阻尼器,包括阻尼器腔体单元、颗粒群、绳索和缓冲材料。阻尼器腔体单元为长方体或圆柱体结构,可以为单个,也可以在水平或/和竖向设立多个分区,单个腔体内部悬吊一层颗粒群,颗粒群由大小不同的两种圆形颗粒组成,每个圆形颗粒通过绳索与阻尼器腔体单元顶部相应的预埋件铰接,且相邻的两个大圆形颗粒中间夹一个小圆形颗粒的形式使其对中排列,腔体内壁和底部粘贴有缓冲材料。在风或/和地震等作用下,通过颗粒群的摩擦、碰撞来转移并耗散结构的动能,大圆形颗粒与小圆形颗粒相间的链式排列可以提高颗粒间的碰撞效率,从而增加耗散,缓冲材料的引入进一步增加了阻尼器。

    运用颗粒阻尼技术提升结构抗倒塌能力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84642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610819342.5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用颗粒阻尼技术提升结构抗倒塌能力的优化设计方法,(1)对框架结构建立初始模型;(2)确定一个或多个对结构受力起重要作用的部位;(3)依据拆除构件法,选择一个部位做失效处理,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剩余结构进行分析,验算其是否满足抗倒塌要求;(4)若步骤(3)中结构发生了倒塌,则该构件视为关键部位,并分析此时结构的受力状态;(5)对步骤(2)中确定的其余部位重复步骤(3)‑(4),并进行倒塌评估;(6)结合颗粒阻尼技术与传统抗倒塌设计,对结构的关键部位进行优化设计,对加强后的结构再次进行验算。本发明在传统拆除构件设计法增强构件强度的基础上,运用颗粒阻尼技术减小结构响应、节约成本,为提升结构抗倒塌能力的设计提供了一种优化方法。

    一种提升RC框架核心筒结构防倒塌能力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7552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19676.2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RC框架核心筒结构防倒塌能力的设计方法,(1)根据既定条件对RC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常规设计,得到初始模型;(2)选择具体一个框架柱或剪力墙关键部位做失效处理,运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整体结构进行静力响应分析,评估其倒塌状态;(3)若步骤(2)中框架核心筒结构并未发生倒塌,继续施加动力荷载,进行倒塌全过程分析并评估其倒塌状态;4)对其余关键部位重复步骤(2)-(3),以得到每个关键部位处于失效状态后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响应,并对其进行倒塌评估;(5)对RC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性能设计,提高其防连续倒塌能力。该方法通过倒塌全过程分析可以直观清晰地判断框架核心筒结构是否发生倒塌破坏,而不需要借助倒塌判别准则,同时可以了解倒塌机理并基于此进行防倒塌设计。

    运用颗粒阻尼技术提升结构抗倒塌能力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84642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19342.5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00 E04B1/985 E04H9/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用颗粒阻尼技术提升结构抗倒塌能力的优化设计方法,(1)对框架结构建立初始模型;(2)确定一个或多个对结构受力起重要作用的部位;(3)依据拆除构件法,选择一个部位做失效处理,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剩余结构进行分析,验算其是否满足抗倒塌要求;(4)若步骤(3)中结构发生了倒塌,则该构件视为关键部位,并分析此时结构的受力状态;(5)对步骤(2)中确定的其余部位重复步骤(3)-(4),并进行倒塌评估;(6)结合颗粒阻尼技术与传统抗倒塌设计,对结构的关键部位进行优化设计,对加强后的结构再次进行验算。本发明在传统拆除构件设计法增强构件强度的基础上,运用颗粒阻尼技术减小结构响应、节约成本,为提升结构抗倒塌能力的设计提供了一种优化方法。

    链式颗粒碰撞阻尼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314191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410528570.8

    申请日:2014-10-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鲁正 陈筱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链式颗粒碰撞阻尼器,包括阻尼器腔体单元、颗粒群、绳索和缓冲材料。阻尼器腔体单元为长方体或圆柱体结构,可以为单个,也可以在水平或/和竖向设立多个分区,单个腔体内部悬吊一层颗粒群,颗粒群由大小不同的两种圆形颗粒组成,每个圆形颗粒通过绳索与阻尼器腔体单元顶部相应的预埋件铰接,且相邻的两个大圆形颗粒中间夹一个小圆形颗粒的形式使其对中排列,腔体内壁和底部粘贴有缓冲材料。在风或/和地震等作用下,通过颗粒群的摩擦、碰撞来转移并耗散结构的动能,大圆形颗粒与小圆形颗粒相间的链式排列可以提高颗粒间的碰撞效率,从而增加耗散,缓冲材料的引入进一步增加了阻尼器。

    一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倒塌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7548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610817576.6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倒塌优化设计方法,属于建筑结构防灾减振领域。首先根据既有条件进行结构初始设计;根据现行设计规范,由初步结构设计与剪力墙布置情况,确定偶然事件或极端灾害下可能的一处或多处结构薄弱位置,如剪力墙角部等,引入构件损伤与破坏;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剪力墙结构模型分别进行多遇烈度地震作用下弹性变形验算与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倒塌分析,若发生倒塌则返回上述步骤,根据承载力需求不断循环调整结构设计,直至设计达到最优化。本发明设计方法从结构系统整体出发,过程简单,工作效率高,尤其对重要构件部位结构损伤破坏引起的倒塌提供了参考方法与解决手段,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一种提升RC框架核心筒结构防倒塌能力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7552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0819676.2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RC框架核心筒结构防倒塌能力的设计方法,(1)根据既定条件对RC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常规设计,得到初始模型;(2)选择具体一个框架柱或剪力墙关键部位做失效处理,运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整体结构进行静力响应分析,评估其倒塌状态;(3)若步骤(2)中框架核心筒结构并未发生倒塌,继续施加动力荷载,进行倒塌全过程分析并评估其倒塌状态;(4)对其余关键部位重复步骤(2)‑(3),以得到每个关键部位处于失效状态后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响应,并对其进行倒塌评估;(5)对RC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性能设计,提高其防连续倒塌能力。该方法通过倒塌全过程分析可以直观清晰地判断框架核心筒结构是否发生倒塌破坏,而不需要借助倒塌判别准则,同时可以了解倒塌机理并基于此进行防倒塌设计。

    一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倒塌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7548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17576.6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G06F17/5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倒塌优化设计方法,属于建筑结构防灾减振领域。首先根据既有条件进行结构初始设计;根据现行设计规范,由初步结构设计与剪力墙布置情况,确定偶然事件或极端灾害下可能的一处或多处结构薄弱位置,如剪力墙角部等,引入构件损伤与破坏;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剪力墙结构模型分别进行多遇烈度地震作用下弹性变形验算与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倒塌分析,若发生倒塌则返回上述步骤,根据承载力需求不断循环调整结构设计,直至设计达到最优化。本发明设计方法从结构系统整体出发,过程简单,工作效率高,尤其对重要构件部位结构损伤破坏引起的倒塌提供了参考方法与解决手段,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拉压、剪切和弯曲组合型软钢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204185959U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20622512.7

    申请日:2014-10-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鲁正 陈筱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压、剪切和弯曲组合型软钢阻尼器,包括耗能环、托板、肋板、端板和螺栓。阻尼器的耗能环分为上下两排沿纵向水平并列布置,在不同工况下耗能环以不同的变形方式耗散能量;托板与耗能环上下两侧焊接连接;肋板与托板通过焊接连接;两块端板相对设置,中部托板与一侧端板焊接连接,上部和下部托板与另一侧端板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拉压、剪切和弯曲等多种工况下都可以发生塑性变形,屈服形式多样,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阻尼器减震耗能水准单一的缺陷。阻尼器初始刚度大,在风或/和小震作用下使结构物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使用要求;具有较高的位移延性系数和耗能系数,在大/中地震作用下大量耗散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