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耦合集热和相变储热再热膨胀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595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68146.9

    申请日:2023-12-07

    发明人: 王伟 何西波 帅永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耦合集热和相变储热再热膨胀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该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进行压缩热回收、太阳能或工业余热集热和相变储热,系统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前端压缩空气储能‑废热存储模块、后端压缩空气利用‑预热模块、余电‑热利用与存储模块、再生能源热转换‑利用模块。相较于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运行效率低、能量来源固定,调控模式单一等问题。在该发明中,系统配合低谷电、弃风电、弃光电等富裕电能或光热技术、工业余热回收技术等,能够直接进行释能过程热量补给,也可以根据需求先存储为高品位热能存储再进行实时的热量调控,有效的提高了压缩储能效率和多能互补利用效率,具备广阔的商业利用价值。

    一种仿生年轮结构的多孔碳化硅陶瓷骨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高性能复合相变材料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589299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495273.7

    申请日:2023-05-05

    摘要: 巨大的应用潜力。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年轮结构的多孔碳化硅陶瓷骨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高性能复合相变材料中的应用,属于高性能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碳化硅为主体的混合粉末,基于冷冻铸造制备具有定向环状结构的多孔碳化硅骨架,其轴向为紧密的碳化硅实体,径向为多层环状孔隙结构,经过高温烧结的作用下,轴向堆积的碳化硅颗粒发生熔融、联结反应后就形成了连续、坚固的多孔载体骨架。然后采用真(56)对比文件US 2005107244 A1,2005.05.19赵峰 等.基于冰模板法构筑孔道结构的合成策略及研究进展《.精细化工》.2023,第40卷(第3期),全文.赵兰 等.相变蓄热复合传热强化技术综述.《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1卷(第11期),全文.Yanan Song et al..High-performance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thermalmanagement via starch-derived porousceramics-based phase change devi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Transer》.2022,第197卷全文.汤玉斐;苗芊;赵康;魏俊琪;胡龙.静电场下冷冻干燥法制备层状Al_2O_3多孔陶瓷.硅酸盐学报.2013,(第12期),全文.徐贵钰;何廷鸿;殷海青;祝永强;王广乐.多元氯化物熔盐储能材料的制备及其热性能评价.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第04期),全文.孙李平;吴玉庭;马重芳.太阳能高温蓄热熔融盐优选的实验研究.太阳能学报.2008,(第09期),全文.

    一种仿生年轮结构的多孔碳化硅陶瓷骨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高性能复合相变材料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58929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495273.7

    申请日:2023-05-0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年轮结构的多孔碳化硅陶瓷骨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高性能复合相变材料中的应用,属于高性能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碳化硅为主体的混合粉末,基于冷冻铸造制备具有定向环状结构的多孔碳化硅骨架,其轴向为紧密的碳化硅实体,径向为多层环状孔隙结构,经过高温烧结的作用下,轴向堆积的碳化硅颗粒发生熔融、联结反应后就形成了连续、坚固的多孔载体骨架。然后采用真空浸渍法使纯相变材料填充入多孔碳化硅陶瓷骨架中,得到高性能的复合相变材料。本发明获得高导热、高储热密度的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在光热储能系统与集成电子设备散热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太阳能智能储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54185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0704435.X

    申请日:2020-07-2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太阳能智能储热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子系统、储热相变子系统、冷却‑负载子系统、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太阳能集热子系统包括用于加热空气的太阳能集热单元,储热相变子系统包括用于储热/放热的储热单元,冷却‑负载子系统用于利用所述储热相变子系统输出的热空气为用户发电,采集与控制子系统用于监测太阳能集热子系统、储热相变子系统、冷却‑负载子系统,并基于神经网络控制该系统的工作模式。本发明能够在太阳辐照充足时利用储热单元存储多余的热量,在辐照不足时再通过储热单元释放热量,从而实现较为稳定的持续输出,提高能量利用率,满足用户用电需求。

    一种可实现多模式运行的新型储释热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326725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21323.8

    申请日:2020-10-19

    IPC分类号: G01N25/20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实现多模式运行的新型储释热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包括加热子系统、储释热子系统、冷却子系统和换热子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在实验室情况下测试情况单一、难以详细模拟实际运行工况下的储释热过程问题,可实现开式储释热运行模式、闭式循环储释热运行模式和开式储释热系统和闭式储释热系统自由切换模式,以及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多种变工况实验,该新型储释热实验系统可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不同运行模式(如太阳能储热和余热回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储释热与储能装置实验,并能满足低温、中温、高温储释热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的研发与测试。

    一种用于储释热系统热稳定输出的气体混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546889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278498.X

    申请日:2020-11-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储释热系统热稳定输出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气体混合总管、第一进口风管、第二进口风管、出口风管、应急风管,混合喷管一和混合喷管二,两个进口风管与气体混合总管两端连通,混合喷管一自第一进口风管穿入气体混合总管内,混合喷管二自第二进口风管穿入混合总管内,混合喷管一与储热罐的出口管道连接,混合喷管二与太阳能集热器的出口管道连接,在气体混合总管内设有隔板,隔板与气体混合总管的两端均设有间隙,两个混合喷管布置在隔板下方,在两个混合喷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喷口,出口风管和应急风管均与气体混合总管连通,在出口风管设有叶片单元,出口风管与用热负载相连。本发明实现储释热系统能量自适应高效稳定输出。

    基于太阳能和月球原位资源利用的月球基地能源供给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584003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177609.0

    申请日:2022-02-24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和月球原位资源利用的月球基地能源供给系统,通过温差发电和光热电联合技术,实现月球基地能源的闭环连续稳定供能。月坑或熔岩管形成的地下掩蔽场所可作为集储热‑发电一体化模块的天然安置地,坑内规则安置大容量、高密度的储热单元,通过在月球表面安置的大量自动跟踪反射镜及聚光镜,引入太阳能光热,完成系统热能的存储。储热模块最外侧包裹温差发电材料,基于储热模块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差,实现月昼、月夜不同时刻的连续电能供应,保证月球基地能源的稳定需求。同时月球基地的建筑同样结合储能进行搭建,后期可进一步开发智能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光‑热‑电的稳定高效转换利用。

    一种高温电石余热回收及储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11136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49486.6

    申请日:2021-11-15

    IPC分类号: F27D1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电石余热回收及储热装置,包括余热吸收通道、电石装载车、滑行轨道、储热装置及PLC智能控制中心,余热回收通道设置为地下隧道结构,呈梯形上窄下宽以更充分的吸收热辐射,滑行轨道上设置有多个可移动的电石装载车,整个系统基于PLC智能控制中心完成对电石余热回收及储热利用等控制过程。余热吸收通道分为多层结构,内部安置循环的流动传热盘管便于传热流体吸收电石热量。前端盖的流体泵为整个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传热流体;后端盖的储热装置吸收余热并存储以便于热量的进一步利用,盘管与储热装置之间通过快接结构连接,便于拆卸。本发明能够使高温电石余热更充分的被吸收,并结合储能设备便于热量的多样化利用。

    一种可实现多模式运行的储释热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326725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11121323.8

    申请日:2020-10-19

    IPC分类号: G01N25/20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实现多模式运行的新型储释热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包括加热子系统、储释热子系统、冷却子系统和换热子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在实验室情况下测试情况单一、难以详细模拟实际运行工况下的储释热过程问题,可实现开式储释热运行模式、闭式循环储释热运行模式和开式储释热系统和闭式储释热系统自由切换模式,以及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多种变工况实验,该新型储释热实验系统可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不同运行模式(如太阳能储热和余热回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储释热与储能装置实验,并能满足低温、中温、高温储释热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的研发与测试。

    一种用于储释热系统热稳定输出的气体混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54688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11278498.X

    申请日:2020-11-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储释热系统热稳定输出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气体混合总管、第一进口风管、第二进口风管、出口风管、应急风管,混合喷管一和混合喷管二,两个进口风管与气体混合总管两端连通,混合喷管一自第一进口风管穿入气体混合总管内,混合喷管二自第二进口风管穿入混合总管内,混合喷管一与储热罐的出口管道连接,混合喷管二与太阳能集热器的出口管道连接,在气体混合总管内设有隔板,隔板与气体混合总管的两端均设有间隙,两个混合喷管布置在隔板下方,在两个混合喷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喷口,出口风管和应急风管均与气体混合总管连通,在出口风管设有叶片单元,出口风管与用热负载相连。本发明实现储释热系统能量自适应高效稳定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