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73452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37099.2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K1/00
Abstract: 一种碲化铋热电材料与电极的钎焊连接方法,涉及一种热电材料与电极的钎焊连接方法。目的是解决当前碲化铋热电材料与电极钎焊连接过程中碲化铋与电极之间元素扩散及钎焊接头强度低的问题。方法:在碲化铋热电材料的待焊面电镀Ni镀层,在Ni镀层上电镀NiMo合金镀层,将钎料片置于碲化铋热电材料的待焊面和电极的待焊面之间进行装配,进行钎焊。本发明通过在碲化铋表面电镀Ni/NiMo复合阻隔层,采用锡基钎料对碲化铋与电极进行钎焊连接,Ni/NiMo复合阻隔层与碲化铋结合致密,有效解决了现有碲化铋热电材料与电极焊接中碲化铋与电极之间易产生元素扩散及接头强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64878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63119.1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所述超表面为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金属基底层、第一电介质层、频率选择层、第二电介质层、极化转换层构成的联合超表面,其电磁散射特性由极化转换模块、宽带频率选择模块以及极化转换模块、宽带频率选择模块内基本单元的结构和排列方式决定。本发明的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具有宽带低可探测的特性,对原材料的独特性要求低,可用材料局限性较小,适用于各种极端的复杂场景;子模块结构图案简单,仅包括一种联合超表面结构,且排列方式不做严格设置,有效减少了加工成本,有助于实际的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63544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1811527772.5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04 , G06F113/26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薄壁螺栓连接组合结构快速等效建模方法,涉及复合材料薄壁螺栓连接组合结构快速等效建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复合材料薄壁螺栓连接组合结构在保证计算精度前提下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拾取螺栓的几何信息,根据螺栓的几何信息确定螺栓对应夹持面、夹持面总面数及各夹持面对应的影响区域,删除螺栓;删除等效建模可忽略的零件;将薄壁零件壳化并记录相应厚度信息;删除壳上螺栓孔的孔边圆线;建立等效连接单元并对等效连接单元的复合材料赋予等效连接刚度;对壳赋予属性;对壳进行网格划分;根据影响区域对相邻壳之间进行绑定设置与接触设置,完成建模。本发明适用于对薄壁螺栓连接组合结进行建模。
-
公开(公告)号:CN11263567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27001.3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甲胺基氯化铅/氧化镓异质结的高效自供能UVA波段紫外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紫外光电探测器领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CH3NH3PbCl3单晶材料制备过程复杂、成本高以及溶液旋涂法制备的CH3NH3PbCl3多晶薄膜光电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光电探测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FTO衬底、Ga2O3种子层、异质结层、空穴传输层Spiro‑OMeTAD和电极层;所述异质结层由α‑Ga2O3纳米柱阵列和弥合在α‑Ga2O3纳米柱阵列缝隙中的CH3NH3PbCl3组成。方法:一、在FTO衬底上旋涂Ga2O3种子层;二、①水热法制备α‑Ga2O3纳米柱阵列;②一步反溶剂旋涂法制备CH3NH3PbCl3;三、旋涂空穴传输层Spiro‑OMeTAD;四、蒸镀银电极,得到自供能UVA波段紫外光电探测器。本发明的光电探测器响应度高,响应时间短,响应速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561901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540787.2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噪谱平稳的SAR图像显著区域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如下:步骤一:输入标准图像格式的高分辨率SAR图像;步骤二:计算有噪估计条件下局部图像谱平稳特征,最终生成与图像等大小的有噪估计谱平稳特征图;步骤三:使用误差为e的数据格式无关p‑tile分割法处理有噪估计谱平稳特征图,取分割前景部分为疑似显著区域;步骤四:获取疑似显著区域的连通域结果,利用尺度滤波滤除像素数少于c的连通域图块,余下部分作为高分辨率SAR图像显著区域输出。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性能与效率,能够适用于任意格式数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52894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540816.5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熵调制SLIC的SAR图像海洋目标检测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输入原始SAR图像进行灰度校正和数据动态范围压缩;步骤二:设置聚类中心空间间距,并初始化聚类中心;步骤三:重新优化聚类中心;步骤四:计算每个像素点与当前聚类中心的熵调制相似度ES;步骤五:计算聚类中心更新差e;步骤六:判断e是否小于设定值,或聚类中心更新次数是否大于设定值n;步骤七:统计每个超像素的强度均值,获得SAR图像海洋目标检测结果。相比于现有SAR海洋目标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保留了经典SLIC算法鲁棒、稳定的优点,易于满足SAR遥感图像的实际应用条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63544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27772.5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86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薄壁螺栓连接组合结构快速等效建模方法,涉及复合材料薄壁螺栓连接组合结构快速等效建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复合材料薄壁螺栓连接组合结构在保证计算精度前提下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拾取螺栓的几何信息,根据螺栓的几何信息确定螺栓对应夹持面、夹持面总面数及各夹持面对应的影响区域,删除螺栓;删除等效建模可忽略的零件;将薄壁零件壳化并记录相应厚度信息;删除壳上螺栓孔的孔边圆线;建立等效连接单元并对等效连接单元的复合材料赋予等效连接刚度;对壳赋予属性;对壳进行网格划分;根据影响区域对相邻壳之间进行绑定设置与接触设置,完成建模。本发明适用于对薄壁螺栓连接组合结进行建模。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09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07636.0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8/214 , G06F18/10 , G06N3/08
Abstract: 一种基于整数规划和信息熵的滑动窗口确定方法,属于机器学习中数据分割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滑动窗口长度及步长的选择方法不能动态适应数据的变化特点,影响机器学习中数据分析结果的问题。包括对初始时间序列数据去除野值,得到预处理后时间序列数据总集;设定滑动窗口长度及步长,对时间序列数据总集进行切片得到数据子集;在每次迭代过程中,计算各数据子集与时间序列数据总集的相对互信息熵及相邻数据子集的邻互信息熵;构建优化信息熵函数并求解,使在所有邻互信息熵和最小并且相对互信息熵最大的基础上,信息熵函数最小;同时使滑动窗口长度大于步长并均为整数,得到最优滑动窗口长度和最优步长。本发明可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分割。
-
公开(公告)号:CN11256190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011540787.2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噪谱平稳的SAR图像显著区域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如下:步骤一:输入标准图像格式的高分辨率SAR图像;步骤二:计算有噪估计条件下局部图像谱平稳特征,最终生成与图像等大小的有噪估计谱平稳特征图;步骤三:使用误差为e的数据格式无关p‑tile分割法处理有噪估计谱平稳特征图,取分割前景部分为疑似显著区域;步骤四:获取疑似显著区域的连通域结果,利用尺度滤波滤除像素数少于c的连通域图块,余下部分作为高分辨率SAR图像显著区域输出。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性能与效率,能够适用于任意格式数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686049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69592.5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5D1/08
Abstract: 采用数字孪生卫星动量轮的航天器控制系统,属于航天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动量轮模型精度低,导致航天姿态控制系统控制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控制器、姿态敏感器和执行器;姿态敏感器采集航天器本体的真实姿态角,控制器根据真实姿态角与期望姿态角的偏差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由执行器输出控制力矩施加于航天器本体上,使航天器按照姿态动力学和运动学的规律进行运转;执行器采用动量轮实现,动量轮采用数字孪生卫星动量轮模型,数字孪生卫星动量轮模型包括动量轮机理模型和偏差补偿模型,在动力学仿真环境下动量轮机理模型输出动量轮转速,动量轮转速经偏差补偿模型输出偏差转速,动量轮转速和偏差转速叠加作为动量轮输出信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