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多目标降维优化与最优解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3873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53800.3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一种继电器多目标降维优化与最优解评价方法,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确定继电器多目标优化宽容分层序列降维方法;设定继电器最优解评价权重;考虑最优及最劣优化情况,确定基于权重的继电器最优解评价方法:通过权重定量描述各待优化目标的重要程度,将权重与加权求和等方式结合即可对最优解集内的解进行评价,针对各最优解给出评价值,辅助使用者选择最终优化方案。本发明降低了前沿的维度,解决了目标数量过多导致的优化算法收敛慢、最优解集难以描述和评价的问题,减小了各待优化目标量纲及数量级对优化结果的影响,能够综合考虑主观经验和客观规律,帮助使用者从庞大的最优解集中快速筛选出满意的最终优化方案。

    基于传输线法的三维电磁继电器多场耦合并行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2815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49251.9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传输线法的三维电磁继电器多场耦合并行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如下:步骤一、建立航天电磁继电器的三维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数字样机模型;步骤二、航天电磁继电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数字样机模型的求解。本发明主要针对三维航天电磁继电器多物理场耦合的动态特性进行并行求解,采用棱边有限元法建立了航天电磁继电器的三维电磁‑热‑力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并将TLM引入到三维多物理场耦合的有限元模型求解中,达到加速求解动态特性的目的。本发明对于提高航天电磁继电器的耐环境可靠性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缩短航天电磁继电器结构设计及参数优化周期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种含吸能结构的单相接触器

    公开(公告)号:CN114300309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10016634.0

    申请日:2022-01-07

    Abstract: 一种含吸能结构的单相接触器,属于接触器技术领域。动导电排、静导电排、吸能结构、拉杆、驱动结构、绝缘结构及触头结构设在外壳体内;驱动结构与外壳体固定连接,驱动结构套在拉杆上端外侧,拉杆与驱动结构滑动连接,拉杆下端与绝缘结构连接,绝缘结构下端与动导电排连接,动导电排与触头结构上端连接,触头结构下端与静导电排连接,静导电排通过吸能结构与外壳体连接,动导电排及静导电排均与主回路连接。本发明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驱动机构通过拉杆带动动触头运动至与静触头接触,并在接触后压缩吸能结构,完成消除合闸弹跳的运动,降低了接触器在开断过程发生电弧重燃的几率,避免了绝缘破坏的发生,确保了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

    一种考虑结构热场作用的接触器弹跳特性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32211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910377543.8

    申请日:2019-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热场作用的接触器弹跳特性计算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建立接触器的热场数学模型、电磁特性数学模型、振动碰撞力学模型;然后建立接触器的热场有限元模型、电磁有限元模型及振动碰撞动力学数值模型;将接触器的热场有限元模型、电磁有限元模型及振动碰撞动力学数值模型分别命名为热场模块、电磁模块、振动碰撞模块,依据电‑磁、电‑磁‑热、电‑磁‑结构场间的作用关系数据交互方式,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模块连接;最后依据电‑磁‑热‑结构多物理场模型计算出接触器的弹跳特性。本发明对完善接触器弹跳模型建立、深入开展接触器多物理场耦合计算及弹跳机理研究具有关键意义。

    多柔体电器触簧系统的接触弹跳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0758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331804.1

    申请日:2020-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柔体电器触簧系统的接触弹跳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电器触簧系统的等效碰撞动力学模型;步骤二、构建继电器运动学与碰撞动力学微分方程;步骤三、建立继电器的动簧片位移方程;步骤四、完成继电器的动力学方程的矩阵形式;步骤五、求解继电器的动力学方程的矩阵形式得到广义坐标g的数值解,进而得到动簧片的横向位移;步骤六、通过求解不同条件下动簧片横向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分析电器触簧系统的动力学及碰撞弹跳特性。本发明以简单有效的方式模拟簧片的动态过程并收集接触弹跳参数,与传统以刚体为假设条件的接触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计算精度。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接触器触头分断速度合格率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46776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177544.0

    申请日:2013-05-14

    Abstract: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接触器触头分断速度合格率预测方法,属于接触器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接触器设计过程中对分断速度参数进行检验的方法存在的需要加工制作样品导致设计和测试成本高和设计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根据接触器设计文件确定对分断速度有影响的三种参数设计值及上下限、采用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利用MATLAB产生N组参数组合;然后根据该N组参数组合获得N组分断速度特性参数;进而获得分断速度参数的分布特性;最后根据该分布特性和接触器的分断速度设计参数利用Simpson法则获得接触器分断速度合格率。本发明适用于在接触器的设计环节对接触器触头分断速度的合格率进行预测分析,进而为接触器的设计者提供修正设计参数的依据。

    一种衔铁与返簧一体化的电磁继电器衔铁

    公开(公告)号:CN103000451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210483025.2

    申请日:2012-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衔铁与返簧一体化的电磁继电器衔铁,主要由衔铁主体、簧片和推动杆三个部分组成,衔铁主体设计为长方体,两端分别切削对称的单侧截面,倾斜截面为焊接返簧簧片提供方便,并减轻衔铁本身端部重量,直接降低转动惯量,对称的截面设计也使得衔铁在装配过程中不需要考虑正方向的问题,降低了加工难度及装配难度;中央上下两侧加工有转轴,使得衔铁在安装之后可绕转轴转动;返簧采用铍青铜材料,返簧根部矩形部分直接焊接于衔铁主体切削截面上,返簧的上翘角度与具体继电器反力指标要求有关,可进行调整;对于大部分紧凑型转动衔铁继电器,可以不再需要原有的返簧连接机构或返簧固定装置。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接触器吸合时间合格率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94853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177920.6

    申请日:2013-05-14

    Abstract: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接触器吸合时间合格率预测方法,属于接触器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接触器设计过程中对吸合时间参数进行检验的方法存在的需要加工制作样品导致设计和测试成本高和设计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根据接触器设计文件确定对吸合时间有影响的三种参数设计值及上下限、采用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利用MATLAB产生N组参数组合;然后根据该N组参数组合获得N组吸合时间特性参数;进而获得吸合时间参数的分布特性;最后根据该分布特性和接触器的吸合时间设计参数利用Simpson法则获得接触器吸合时间合格率。本发明适用于在接触器的设计环节对接触器吸合时间的合格率进行预测分析,进而为接触器的设计者提供修正设计参数的依据。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接触器吸合电压合格率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35866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77919.3

    申请日:2013-05-14

    Abstract: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接触器吸合电压合格率预测方法,属于接触器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接触器设计过程中对吸合电压参数进行检验的方法存在的需要加工制作样品导致设计和测试成本高和设计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根据接触器设计文件确定对吸合电压有影响的三种参数设计值及上下限、采用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利用MATLAB产生N组参数组合;然后根据该N组参数组合获得N组吸合电压特性参数;进而获得吸合电压参数的分布特性;最后根据该分布特性和接触器的吸合电压设计参数利用Simpson法则获得接触器吸合电压合格率。本发明适用于在接触器的设计环节对接触器吸合电压的合格率进行预测分析,进而为接触器的设计者提供修正设计参数的依据。

    一种转动式硅钢片铁芯的交流接触器

    公开(公告)号:CN10307785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06252.0

    申请日:2013-01-08

    Abstract: 一种转动式硅钢片铁芯的交流接触器,属于电器领域,涉及一种接触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直动式的交流接触器的抗振性差,现有交流接触器交流电磁系统的铁芯中涡流损耗较大和吸力具有脉动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转动式交流接触器,且该转动式交流接触器中的两个铁芯均为硅钢片叠片铁芯,在每个铁芯的上端套有一个短路环,且短路环与铁芯紧密接触。转动式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采用串联双绕组励磁线圈结构。本发明采用硅钢片的叠片式铁芯减小铁芯中涡流损耗,在铁芯上会增加短路环结构消除吸力脉动引起的噪音并达到较好的电磁特性。本发明适用于转动式交流接触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