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37590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610821566.X

    申请日:2016-09-13

    Abstract: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设计方法,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设计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引起的中低层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弱、建筑结构各楼层的抗倒能力未能充分发挥的问题。本发明步骤为:一:选择所使用的建筑结构体系,设计建筑结构构件的尺寸并估算建筑结构的基本周期T1;二:计算结构各层所受的地震作用并求出各层的层间剪力,计算建筑结构的底部剪力V1与建筑结构各层的屈服强度之和S1的比值λ1;三:确定建筑结构的层延性能力μ;四:得到新的建筑结构底部剪力Vbase;五:重新计算结构各层所受的地震作用,根据各层的地震作用求各层的层间剪力。本发明应用于抗震设计领域。

    一种基于主余震序列的能量谱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50414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510897556.X

    申请日:2015-12-08

    Abstract: 一种基于主余震序列的能量谱预测方法,本发明涉及基于主余震序列的能量谱预测方法。本实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提出的能量谱模型均是基于主震单独作用,而忽略了余震对结构的影响的问题。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步骤一:选取非弹性SDOF结构,并确定非弹性SDOF结构的动力特性;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确定的非弹性SDOF结构的动力特性,求解基底受水平地震动的非弹性SDOF结构的运动方程得到EI;步骤三:根据步骤二得到EI,求得VE;步骤四:根据步骤三得到的VE,拟合得到基于主余震的能量谱模型。本发明根据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所在场地的主余震危险性水平,即可通过能量谱模型计算得到输入能大小。本发明应用于地震工程领域。

    一种抗剪钢筋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836650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92630.7

    申请日:2017-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C5/02

    Abstract: 一种抗剪钢筋,本发明涉及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抗剪钢筋,它要解决现有钢筋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抗剪承载能力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抗剪钢筋在钢筋的两端均为喇叭锥形钢筋段,钢筋中部的钢筋直径为d,喇叭锥形钢筋段的长度为5d,喇叭锥形钢筋段的钢筋直径向着钢筋端面方向逐渐增大,喇叭锥形钢筋段的端面直径为2~2.5d,在喇叭锥形钢筋段的端面上还设有焊接层。本发明通过优化抗剪钢筋的外形结构,使此抗剪钢筋能够有效提高抗剪钢筋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抗剪承载力与极限抗剪滑移量,实现抗剪钢筋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延性破坏。

    一种基于主余震序列的损伤指数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28520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510907151.X

    申请日:2015-1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一种基于主余震序列的损伤指数评估方法,涉及一种基于主余震序列的损伤指数评估方法。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地震损伤指数评估方法中只考虑主震单独作用,而忽略余震对结构的影响的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根据实际地震动类型选择一个结构滞回模型;二、选择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质量、阻尼,并计算结构动力特性;三、根据选定的地震动和结构特性进行弹性分析,得到弹性强度需求Fe;四、选择强度折减系数值R,并计算出非弹性结构的屈服强度Fy;五、根据结构动力方法计算出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并根据损伤计算公式得到损伤指数DI;六、根据结构损伤指数DI的统计结果,提出主余震序列的损伤谱预测模型。本发明可应用于地震工程领域。

    一种地震动调幅指标及调幅系数评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72706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902072.X

    申请日:2015-12-08

    Abstract: 一种地震动调幅指标及调幅系数评定方法,本发明涉及地震动调幅指标及调幅系数评定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地震工程领域中定量评定地震动调幅所引入误差大,还没有提出一种能够定量地评定地震动的调幅指标和调幅系数方法的问题。过程为:一、确定非弹性SDOF结构动力特性;二、选取8个地震动参数作为调幅指标;三、利用一和二,采用未调幅地震动记录计算结构反应与调幅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四、利用一和二,采用调幅地震动记录计算结构反应与调幅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五、计算四得到的相关系数与三得到的相关系数之间的比值,该比值越趋近于1.0,表明地震动调幅引入的误差越小。本发明应用于地震工程领域。

    一种针对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的快速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69369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945618.X

    申请日:2015-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3/0218

    Abstract: 一种针对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的快速修复方法,本发明涉及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的修复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建筑物连续倒塌时,将整个结构拆除造成的经济损失大、重建周期长的问题,该方法是通过一、搭建千斤顶、支墩和钢垫板组成的支撑系统;二、将搭建的钢垫板支撑在受损柱受损梁底部;三、将倒塌结构顶起到未倒塌结构标高;四、将钢垫板支撑在受损柱上方各层受损梁的底部;五、敲碎受损梁端部区域的压溃混凝土;六、调直梁中未断裂钢筋,将断裂钢筋截断;七、使用植筋方法修复断裂钢筋;八、绑扎箍筋、支模、浇筑灌浆料、拆模;九、修复受损柱;十、移除受损梁下的支墩、千斤顶和垫板等步骤实现的。本发明应用于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领域。

    一种基于位移评价指标的倒塌反应谱

    公开(公告)号:CN105425288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510938413.9

    申请日:2015-12-10

    Abstract: 一种基于位移评价指标的倒塌反应谱,本发明涉及基于位移评价指标的倒塌反应谱。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无法直接针对抗倒塌能力进行设计以及现有倒塌能力谱在以位移指标作为倒塌评价标准的抗震设计中无法使用的问题。步骤一、选择N条地震动记录;步骤二、给定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T;步骤三、设计单自由度结构的动力特征:m、k0、ξ;步骤四、选择单自由度结构的恢复力模型;步骤五、绘制所选择的编号为n的地震动记录对应的增量动力分析曲线;步骤六、计算倒塌时对应的基于位移评价指标的倒塌反应谱值;步骤七、绘制出基于位移评价指标的倒塌反应谱;步骤八、得到平均倒塌反应谱。本发明应用于抗倒塌能力设计领域。

    一种基于主余震序列的能量谱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50414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897556.X

    申请日:2015-1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G06F2217/78 G06Q10/04 G06Q50/26

    Abstract: 一种基于主余震序列的能量谱预测方法,本发明涉及基于主余震序列的能量谱预测方法。本实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提出的能量谱模型均是基于主震单独作用,而忽略了余震对结构的影响的问题。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步骤一:选取非弹性SDOF结构,并确定非弹性SDOF结构的动力特性;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确定的非弹性SDOF结构的动力特性,求解基底受水平地震动的非弹性SDOF结构的运动方程得到EI;步骤三:根据步骤二得到EI,求得VE;步骤四:根据步骤三得到的VE,拟合得到基于主余震的能量谱模型。本发明根据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所在场地的主余震危险性水平,即可通过能量谱模型计算得到输入能大小。本发明应用于地震工程领域。

    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50031A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1010511867.5

    申请日:2010-10-19

    Abstract: 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它适于抗震设计中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并未反映中国设计反应谱的特点以及也未反映中国地面运动特征的问题。技术要点:选择目标延性系数μi、选择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给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保持弹性所需要的最低强度Fy(μ=1)、确定结构的屈服位移为xy=Fy/K0、判断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μ是否等于目标延性系数μi、计算给定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对应的强度折减系数Rμ=Fy(μ=1)/Fy(μ=μi)、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本发明考虑了中国的地面运动特征,并结合中国抗震规范的特点,考虑设计地震分组的概念,改变了以往使用国外强度折减系数模型而引起的误差。

    一种抗剪栓钉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69975B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710193110.8

    申请日:2017-03-28

    Abstract: 一种抗剪栓钉,本发明涉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栓钉,它要解决现有栓钉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抗剪承载能力较低的问题。该抗剪栓钉包括栓钉杆与栓帽,在栓钉杆的顶部设置有栓帽,栓钉杆的上部杆身的钉杆直径为d,栓钉杆的下部杆身呈喇叭锥形,栓钉杆的下部杆身的高度为5d,栓钉杆的杆底直径为2~2.5d,在栓钉杆的杆底还设有圆柱底段。本发明对现有栓钉的形状进行改进,降低栓钉自身的最大应力,提高栓钉在往复荷载作用下屈服极限的抗剪承载能力,同时降低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应力,优化栓钉杆的形状,将塑性应变转移到4倍直径范围以外延性较高的栓钉本身,避免焊接接头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超低周疲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