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2845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96936.X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嘉兴市恒光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南湖分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H桥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储能型换流器及其运行方法,其中,储能型换流器包括:上桥臂部分和下桥臂部分;所述上桥臂部分和下桥臂部分均包括三个桥臂,每个桥臂由n个H桥子模块和一个桥臂电感串联而成;所述上桥臂部分与直流母线相连,所述下桥臂部分与接地线相连;所述H桥子模块包括四个开关元件和储能单元,储能单元为混合型超级电容器,所述四个开关元件构成H桥结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并联在所述H桥结构的两端。本发明能够在控制策略配合下实现交直流互联电网中储能及换流双重功能,满足不同场景下多种运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395570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211142350.2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嘉兴市恒光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南湖分公司
IPC: H02J3/38 , H02J3/28 , H02J13/00 , G06F18/23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泛微网区域自治‑协同控制方法,将众多微网划分为若干微网智能单元进行调控,首先对配电系统中微网进行划分,形成微网智能单元,然后采用自治‑协同控制方法,使得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并网更加安全与稳定,通过综合考虑稳定性与经济性的方法,提升了分布式能源地区的稳定性与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73270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42346.6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嘉兴市恒光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南湖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分布式资源接入的泛微网协调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系统包括设备层、接口层、中心层;设备层采用改进改进贪心算法对开关阵列进行通断控制,接口层的变流器VSC采用V/f控制策略,中心层则采用基于储能状态值的PQ控制。本发明有效解决大规模分布式资源接入配电网后,线路潮流不易控制和各微电网相互影响的问题,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充分消纳,提高泛微网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8371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42220.9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嘉兴市恒光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南湖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孤岛型泛微网频率和电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进行泛微网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系统建模;步骤2、利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来模仿同步发电机的行为,列出下垂控制方程;步骤3、求出虚拟同步发电机的离散状态方程;步骤4、根据离散方程表达出模型预测控制中的代价函数;步骤5、为了频率和电压获得更好的动态响应,调节虚拟同步发电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本发明避免了传统电压和电流双环控制时复杂的参数调整过程,预测出VSG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基准值变化量,增强了VSG的动态特性,利用储能和电动汽车提供惯性支持和功率补偿,可以令发电机输出功率更加平稳,所提控制器结构简单,能够实现阻尼和惯性的综合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539557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142350.2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嘉兴市恒光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南湖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泛微网区域自治‑协同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将众多微网划分为若干微网智能单元进行调控,首先对配电系统中微网进行划分,形成微网智能单元,然后采用自治‑协同控制方法,使得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并网更加安全与稳定,通过综合考虑稳定性与经济性的方法,提升了分布式能源地区的稳定性与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02174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0633504.1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源配网的网格间功率互济方法;通过充分考虑保电区保电等级和历史负荷量,对电场负荷进行初分配;同时再实时采集电路中的负荷消耗数据,根据电路的负荷消耗状态选择周围的网格区间对其进行电荷再分配,而电荷再分配需考虑其自身电量、保电等级等要素,保证保电区优先供电的同时完成有源配网上各个区域的功率互济。
-
公开(公告)号:CN11982796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311141889.0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IPC: G01R31/327 , G01R1/04 , G01R1/02 ,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断路器综合测试装置,包括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分别连接电源控制模块、二次检测模块、跳变采样模块和辅助电源模块;二次检测模块分别连接跳变采样模块、端口保护模块和重载连接器;辅助电源模块分别连接电源控制模块和跳变采样模块;端口保护模块与时间测试端口连接,电源控制模块分别连接跳变采样模块、重载连接器、传感器端口、外同步端口和回阻测试端口;还公开了一种高压断路器综合测试方法。本发明将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断路器二次回路检测和断路器回路电阻测试的功能集成到同一个装置中,只需要完成断路器和综合测试装置之间的接线就能进行断路器的检测,操作方便且测试结果准确不受人员水平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35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43254.3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宇尘 , 颜景娴 , 薛振宇 , 李敬如 , 罗金山 , 金强 , 方景辉 , 卜凡鹏 , 原凯 , 张思瑞 , 王婷婷 , 周旻 , 高子寒 , 梁文茹 , 龚利武 , 李文 , 钱伟杰
IPC: H02J3/00 , G06Q50/06 , G06Q10/067 , H02J3/3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设备容量及配电网多元电能替代负荷的接入测算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待评估电网的多元电能替代负荷中n类负荷各自的功率数据,利用预先构建的多元负荷聚合模型确定多元负荷聚合功率,n为正整数;基于多元负荷聚合功率及分布式电源模型,利用预先构建的源荷匹配模型进行源荷匹配,得到源荷匹配结果,分布式电源模型用于模拟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基于源荷匹配结果及设备容量模型,评估待评估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接入能力,从而能够实时适应电网中设备容量限制的变化,并结合多元电能替代负荷的时空特性,提高对于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能力的评估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014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65366.3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户用光储一体机集群的在线调配方法、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低压配电网的基本数据;对不确定因素预处理;建立配电网模型;计算节点内部可调度功率或缺额功率,进行节点内光储一体机的能量调配;建立在线调配策略的上下层模型,优化配电网模型上下层的输入信息;整合优化后的输入信息,得到配电网参考节点的输入功率、光储一体机之间能量的调配情况,以及光储节点输出的无功功率。本发明采用双层的户用光储一体机集群优化模型,实现局部电能质量优化和内部互相支撑,适应分布式光伏资源的点多面广特点,实现光伏就地消,也可以帮助光储节点参与低压配电网运行,提高配电网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8208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16648.7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思瑞 , 卜凡鹏 , 高子寒 , 成岭 , 李文 , 张静 , 王占博 , 林晶怡 , 李梦 , 屈博 , 李春红 , 周旻 , 孙一凡 , 方景辉 , 屠晓栋 , 刘维亮 , 钱伟杰 , 吴昱德 , 龚利武 , 张炜 , 杨玉锐 , 薛振宇 , 赵宇尘 , 原凯 , 金强
IPC: H02J3/00 ,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网薄弱环节与电能质量的配电网电能替代承载力评估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电能替代承载力评估领域,首先,根据配电网薄弱环节评价指标对电网薄弱环节进行辨识;随后,根据电能替代分类情况,选取各个行业具有代表性的电能替代设备进行谐波建模分析;基于谐波模型分析结果,对谐波畸变率约束条件下的电能替代接入量评估;最后,通过建立考虑电能质量的配电网电能替代承载力评估模型,评估配电网对电能替代设备的承载力。本发明统筹考虑电网结构及配电系统的各类安全约束指标,兼顾经济效益,在配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下,科学确定其所能接纳的电能替代容量上限,为电能替代的有序接入和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