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16496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10050690.6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8G1/01
Abstract: 一种基于突变理论的电网大停电交通拥堵度评估方法,以基本路段为出发点,选取评价指标,然后根据突变模型,依据底层指标的数据逐级向上计算,得到大停电后的基本路段拥堵度,并采用车辆行驶里程作为权重对路网体系中各基本路段进行加权,得到加权道路网的交通拥堵度。本发明通过采用突变级数评价法对大停电后路网交通拥堵度进行量化评估,克服了评估指标权重分配及指标量化方面主观性强的缺点,通过本发明的计算可以得到大停电后路网交通拥堵度的评估值,对于等级划分标准,获得相应的拥堵等级状况,据此,交通部门可以评估路网的拥堵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04616496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50690.6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8G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G1/0129 , G08G1/0133
Abstract: 一种基于突变理论的电网大停电交通拥堵度评估方法,以基本路段为出发点,选取评价指标,然后根据突变模型,依据底层指标的数据逐级向上计算,得到大停电后的基本路段拥堵度,并采用车辆行驶里程作为权重对路网体系中各基本路段进行加权,得到加权道路网的交通拥堵度。本发明通过采用突变级数评价法对大停电后路网交通拥堵度进行量化评估,克服了评估指标权重分配及指标量化方面主观性强的缺点,通过本发明的计算可以得到大停电后路网交通拥堵度的评估值,对于等级划分标准,获得相应的拥堵等级状况,据此,交通部门可以评估路网的拥堵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05305432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61043.6
申请日:2015-11-1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交流线路长度估算与辨识方法,其步骤:获取交流线路的历史数据;剔除历史数据中明显偏离合理长度范围内的线路参数;将线路参数中的电抗、电纳和长度按照电压等级与类型进行分类;获取不同分类线路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的数值;针对不同分类线路的型号与电压等级分别建立相应的长度回归估算模型;根据不同分类线路的长度回归估算模型,分别计算不同分类线路的长度最大预测误差的绝对值;根据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数值、长度最大预测误差的绝对值,对待检验线路进行辨识。本发明能提高规划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效能,同时提高BPA潮流计算的收敛性,保证电网规划数据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可以广泛在电力系统规划领域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305432B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510761043.6
申请日:2015-11-1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交流线路长度估算与辨识方法,其步骤:获取交流线路的历史数据;剔除历史数据中明显偏离合理长度范围内的线路参数;将线路参数中的电抗、电纳和长度按照电压等级与类型进行分类;获取不同分类线路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的数值;针对不同分类线路的型号与电压等级分别建立相应的长度回归估算模型;根据不同分类线路的长度回归估算模型,分别计算不同分类线路的长度最大预测误差的绝对值;根据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数值、长度最大预测误差的绝对值,对待检验线路进行辨识。本发明能提高规划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效能,同时提高BPA潮流计算的收敛性,保证电网规划数据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可以广泛在电力系统规划领域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451518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610893959.1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柔性直流电网直流场电气主接线的方法及系统,它包括以下步骤:1)对预先设置的各个换流站直流场电气主接线备选方案进行可靠性分析;2)根据主接线备选方案中各相关设备的造价水平及数量,对主接线备选方案的进行经济性分析;3)根据主接线备选方案的结构特点、配电装置布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对主接线备选方案进行灵活性分析;4)根据各个换流站主接线备选方案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确定各个换流站直流场电气主接线的方案;5)根据各个换流站直流场电气主接线的方案,得到柔性直流电网直流场电气主接线的方案。本发明能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最佳的主接线方案,并且能适应未来柔性直流电网的快速建设和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6451518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93959.1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 H02J3/36 , H02J3/00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柔性直流电网直流场电气主接线的方法及系统,它包括以下步骤:1)对预先设置的各个换流站直流场电气主接线备选方案进行可靠性分析;2)根据主接线备选方案中各相关设备的造价水平及数量,对主接线备选方案的进行经济性分析;3)根据主接线备选方案的结构特点、配电装置布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对主接线备选方案进行灵活性分析;4)根据各个换流站主接线备选方案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确定各个换流站直流场电气主接线的方案;5)根据各个换流站直流场电气主接线的方案,得到柔性直流电网直流场电气主接线的方案。本发明能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最佳的主接线方案,并且能适应未来柔性直流电网的快速建设和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3236023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097343.X
申请日:2013-03-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IPC: G06Q5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直流输电适用范围的获取方法,它能够在给定的输电距离和输电容量下建立从电源到受端电网的各高电压等级交直流输电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功率传输特性、电磁环境特性、经济性等多因素的交直流输电方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基于最优组合权重的综合优选方法,结合交直流输电模型,对多组典型输电情景进行交直流输电方式的综合优选,总结得到了交直流输电方式适用范围。该方法对于未来电网建设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特别是为各大能源基地外送输电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4158453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10427599.7
申请日:2014-08-2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P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发电机负荷突变开始时刻屏蔽干扰信号抑制功率反调的方法。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功率反调的扰动信号是在发电机负荷突变刚开始发生时引入负荷控制器的,并且扰动信号呈现出前强后弱、快速衰减的特性,由此对调速系统的负荷控制器进行改造,在发电机负荷突变开始发生到扰动信号衰减至零这段时间内屏蔽干扰信号,让扰动信号不进入负荷控制器,以消除汽轮机功率反调。
-
公开(公告)号:CN105515035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924002.4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入弱交流系统的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逆变站采用变直流电压控制,即通过直流功率指令值确定直流电压指令值,通过直流电压指令值确定直流电压运行值;2)逆变站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和无功小组协调控制;3)整流站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与无功小组协调控制。本发明既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又增加了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684852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710060853.8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直流电网电压管理中心及其电压稳定控制方法,所述电压管理中心包括直流电压控制主站和设置在换流站内的直流电压控制子站,直流电压控制子站和主站分别包括一次调压控制系统和二次调压控制系统;所述电压稳定控制方法,包括:设置柔性直流电网各换流站一次、二次调压触发门槛值;通过电压判断选择调压方式。本发明实现了柔性直流网在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分级调压和与新能源机组的直接协调互动,在充分发挥了柔性直流电网控制快速性的基础上,提高了运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