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8676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91648.1
申请日:2021-02-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GIS内放电分解气体的在线监测领域,尤其是研究GIS放电位置对分解气体检测影响的实验装置,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模拟GIS中不同轴向和切向位置上的电晕放电及分解气体的生成和扩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试验装置通过盆式绝缘子、变径端盖、尾端盖板和O型密封圈提供气密封,采用盆式绝缘子、高电压套管提供实验装置主绝缘,并配合高电压导电杆将高电压引入腔体内,通过尖、板电极引发电晕放电,放电模型的轴向位置可由接地滑架调整,将放电模型安置于不同角度的缺陷模型定位孔,可实现切向放电位置的改变,并利用采样阀对不同放电位置下的分解气体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361638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694266.3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GIL中分解气体扩散特性的试验系统及其方法,涉及GIL内SF6气体放电分解及其产物的扩散特性模拟技术。本系统是:调压台、隔离变压器、试验变压器、保护电阻和分压器依次连接,检测阻抗串联接于分压器低压侧,局放检测仪与检测阻抗的输出端相连,分压器的输出端与放电分解气体扩散腔体相连,气相色谱仪通过软管与放电分解气体扩散腔体各分段采样检测口连接。本方法是:①缺陷设置;②真空处理;③充气;④测量局放起始电压与临界局放电荷量;⑤设置局放节点;⑥气体采集与组分分析。本发明可模拟GIL内电场分布及分解气体扩散过程,检测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各教学及科研机构对GIL设备绝缘诊断技术的应用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2069665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010848757.1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6 , G06Q10/00 , G06Q50/06 , G06F119/04
Abstract: 一种输电杆塔剩余寿命和安全评估方法,该方法先根据杆塔中各主材杆件、斜材杆件的临界腐蚀厚度以及当前腐蚀厚度、基于特定的腐蚀模型计算各杆件的剩余寿命,再根据层次分析法对杆塔进行分层评估,由此得到杆塔的整体剩余寿命和安全度,然后根据杆塔的整体剩余寿命、安全度结合其整体耐久性等级给出杆塔的维修策略。本设计不仅实现了杆塔剩余寿命的有效评估,而且为输电工程老旧线路改造或拆除提供了决策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986763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191648.1
申请日:2021-02-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GIS内放电分解气体的在线监测领域,尤其是研究GIS放电位置对分解气体检测影响的实验装置,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模拟GIS中不同轴向和切向位置上的电晕放电及分解气体的生成和扩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试验装置通过盆式绝缘子、变径端盖、尾端盖板和O型密封圈提供气密封,采用盆式绝缘子、高电压套管提供实验装置主绝缘,并配合高电压导电杆将高电压引入腔体内,通过尖、板电极引发电晕放电,放电模型的轴向位置可由接地滑架调整,将放电模型安置于不同角度的缺陷模型定位孔,可实现切向放电位置的改变,并利用采样阀对不同放电位置下的分解气体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56726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976234.X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武汉大学
IPC: G01N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模拟GIL内导体高电压和高温度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热油循环机、第一段GIL腔体、第二段GIL腔体和高压实验电源,热油循环机上设有热油循环机热油出口和热油循环机冷油入口,第一段GIL腔体和第二段GIL腔体间设有盆式绝缘子,盆式绝缘子上设有金属触头,第一段GIL腔体内设有中空加热导电杆,中空加热导电杆的一端设有GIL腔体热油入口和GIL腔体冷油出口,中空加热导电杆的另一端插入金属触头中,第一段GIL腔体上设有观察窗,第二段GIL腔体上设有高电压终端,高电压终端通过送电杆与金属触头相连,高电压终端和高压实验电源相连,安全可靠、密封性好,并能够同时模拟GIL内导体高电压和高温度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6529019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80593.1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 武汉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Abstract: 一种基于腐蚀模型的输电铁塔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有限元模型的建模分析,确定输电铁塔的失效腐蚀厚度δlim;b、根据公式δ=Atn计算出输电铁塔达到失效腐蚀厚度δlim时的服役时间tmax,其中,A、n为常数;c、根据公式δ=Atn计算出输电铁塔达到当前腐蚀厚度δ0时的服役时间t0,其中,A、n为常数,当前腐蚀厚度δ0通过实际检测得出;d、根据公式Nt=tmax-t0计算出输电铁塔的剩余使用寿命Nt。本设计不仅能对输电铁塔整体剩余寿命进行评估,而且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成本低、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2069665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48757.1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6 , G06Q10/00 , G06Q50/06 , G06F119/04
Abstract: 一种输电杆塔剩余寿命和安全评估方法,该方法先根据杆塔中各主材杆件、斜材杆件的临界腐蚀厚度以及当前腐蚀厚度、基于特定的腐蚀模型计算各杆件的剩余寿命,再根据层次分析法对杆塔进行分层评估,由此得到杆塔的整体剩余寿命和安全度,然后根据杆塔的整体剩余寿命、安全度结合其整体耐久性等级给出杆塔的维修策略。本设计不仅实现了杆塔剩余寿命的有效评估,而且为输电工程老旧线路改造或拆除提供了决策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529019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610980593.1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 武汉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基于腐蚀模型的输电铁塔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有限元模型的建模分析,确定输电铁塔的失效腐蚀厚度δlim;b、根据公式δ=Atn计算出输电铁塔达到失效腐蚀厚度δlim时的服役时间tmax,其中,A、n为常数;c、根据公式δ=Atn计算出输电铁塔达到当前腐蚀厚度δ0时的服役时间t0,其中,A、n为常数,当前腐蚀厚度δ0通过实际检测得出;d、根据公式Nt=tmax‑t0计算出输电铁塔的剩余使用寿命Nt。本设计不仅能对输电铁塔整体剩余寿命进行评估,而且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成本低、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567264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110976234.X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武汉大学
IPC: G01N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模拟GIL内导体高电压和高温度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热油循环机、第一段GIL腔体、第二段GIL腔体和高压实验电源,热油循环机上设有热油循环机热油出口和热油循环机冷油入口,第一段GIL腔体和第二段GIL腔体间设有盆式绝缘子,盆式绝缘子上设有金属触头,第一段GIL腔体内设有中空加热导电杆,中空加热导电杆的一端设有GIL腔体热油入口和GIL腔体冷油出口,中空加热导电杆的另一端插入金属触头中,第一段GIL腔体上设有观察窗,第二段GIL腔体上设有高电压终端,高电压终端通过送电杆与金属触头相连,高电压终端和高压实验电源相连,安全可靠、密封性好,并能够同时模拟GIL内导体高电压和高温度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704488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352792.2
申请日:2017-05-1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南阳金冠电气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避雷器的温度测量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制作测温组件、(2)安装测温组件、(3)设置外部控制组件、(4)信号处理和传输。其中该测温组件包括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和用于安装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的导电导热封装件;导电导热封装件上设有插槽,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包括感应底座和设置在感应底座上的信号传输天线,感应底座插装在插槽内。本发明通过在避雷器内安装无源无线的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保证了避雷器的完整性,避免了对避雷器改造等带来的避雷器本身性能的下降。通过合理的安装结构,既保证了避雷器本省的通流能力,保证了传感器的无线通信效果,又保证了温度检测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