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1625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087445.0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TOPSIS的智能电网自愈性水平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智能电网自愈性水平评估体系;B、根据步骤A中的智能电网自愈性水平评估体系、专家的试验数据和智能电网的统计数据计算智能电网自愈性水平评估体系中各指标评估值;C、利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对智能电网的自愈性水平进行评估。本设计的评估方法全面客观,并在此基础上注重了电网自愈性的工程实现,方法科学合理,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性水平的探索性发展具有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816254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087445.0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TOPSIS的智能电网自愈性水平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智能电网自愈性水平评估体系;B、根据步骤A中的智能电网自愈性水平评估体系、专家的试验数据和智能电网的统计数据计算智能电网自愈性水平评估体系中各指标评估值;C、利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对智能电网的自愈性水平进行评估。本设计的评估方法全面客观,并在此基础上注重了电网自愈性的工程实现,方法科学合理,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性水平的探索性发展具有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189231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303122.0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电网最优供电方案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针对N节点配电网络,先以规划阶段内总经济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最优供电方案规划模型,再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最优供电方案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本设计通过在算法中引入种群差异程度评价指标以及新的交叉、变异运算概率公式,根据种群差异程度评价指标的变化自适应调整交叉、变异运算的概率与顺序,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加快了其收敛速度,同时,建立的最优供电方案规划模型使供电方案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均达到最优,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189231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910303122.0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电网最优供电方案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针对N节点配电网络,先以规划阶段内总经济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最优供电方案规划模型,再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最优供电方案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本设计通过在算法中引入种群差异程度评价指标以及新的交叉、变异运算概率公式,根据种群差异程度评价指标的变化自适应调整交叉、变异运算的概率与顺序,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加快了其收敛速度,同时,建立的最优供电方案规划模型使供电方案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均达到最优,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784755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87443.1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张籍 , 桑子夏 , 蔡勇 , 颜炯 , 郑旭 , 鄢晶 , 谢东 , 王亚捷 , 沈玉兰 , 陈艳波 , 周思璇 , 杜治 , 杨东俊 , 郭齐涛 , 黄家祺 , 雷何 , 王思聪
Abstract: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网智能化水平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网智能化水平评估体系;B、收集电网智能化水平评估体系中的各指标基础数据,通过模糊隶属函数进行指标基础数据标准化,得到各指标的评分;C、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电网智能化水平评估体系中的各层指标权重,并结合步骤B中的各指标评分得到电网智能化水平综合评估结果。本设计的评估方法全面客观,并在此基础上注重了电网智能化的工程实现,方法科学合理,对电网智能化水平的探索性发展具有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196686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75267.1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Q30/0201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Q10/063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能量和调频联合市场的深度调峰市场顺次出清方法,先根据调频性能指标修正市场报价,然后根据修正后的市场报价、系统负荷预测、调频需求预测,利用电能量‑调频联合市场出清模型对电能量‑调频联合市场进行出清,协调各主体之间的电能量和调频资源分配,以降低系统总运营成本,随后判断系统是否存在风电未完全消纳,若未完全消纳,则启动深度调峰市场,根据电能量‑调频联合市场总弃风功率计算深度调峰需求,基于深度调峰需求利用预先构建的深度调峰市场出清模型对深度调峰市场进行出清,最小化系统调峰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弃风量。本发明能够显著降低系统成本和弃风量,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提供了重要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11792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376800.9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28 , H02J3/24 , H02J3/00 , G06Q30/0201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考虑市场出清收益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方法包括:建立深度调峰市场出清模型,进行市场出清费用计算,并根据深度调峰市场出清结果,建立深度调峰补偿项;建立考虑市场出清收益的储能容量配置双层模型,上层模型为储能容量配置模型,该模型以日均储能投资成本、储能日运行总收益、储能缓解深度调峰补偿为目标函数;下层模型为电能量‑调频联合市场出清模型;采用KKT条件和对偶理论将储能容量配置双层模型转化为单层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不仅可以根据市场出清结果有效配置储能容量,而且能够快速寻得全局最优解。
-
公开(公告)号:CN108122173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385664.4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多行业负荷预测方法,该法先先分析各行业的负荷影响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将各行业划分为不同的预测类型,再针对不同的预测类型分别建立与之一一对应的负荷预测初始模型,然后采用训练数据集训练这些负荷预测初始模型,得到负荷预测模型,最后利用该负荷预测模型对不同行业的负荷进行预测即可。本设计不仅为供电企业提供了决策依据,而且保证了配电网负荷预测的准确、高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3667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754468.5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01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一种考虑等效循环寿命和温控负荷的综合能源运行方法,先基于等效循环寿命、温控负荷、综合需求响应构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再基于构建的模型进行计算,输出优化后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策略,该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的目标函数为系统运行成本最小,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设备出力约束、基线负荷约束。本发明能够合理调用多种可调性资源,缓解电能供需平衡压力;考虑等效循环寿命,能够更精准的计算电储能系统EES、电动汽车EV的运行成本;考虑了阶梯碳交易机制,能够精准计算系统低碳运行成本;同时引入考虑需求响应的现货市场出清收益,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并激励系统及用户提供需求响应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865934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527457.1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00 , G06F30/20 , H02J3/28 , G06F113/04 , G06F111/04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储能技术领域的一种考虑改进循环寿命的降低储能设备运行损耗的方法。具体为:引入功率交互成本,建立储能循环寿命线性化计算模型;建立第一储能循环寿命模型和第二储能循环寿命模型;提供第一储能循环寿命模型的单次储能循环成本、放电深度分段点、放电深度分段点的等效循环次数;按报量报价的方式运行,对第二储能循环寿命模型申报多段放电累计电量上限和单位电能量成本;以系统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验证第一储能循环寿命模型与第二储能循环寿命模型并求解,确定不同模型下储能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功率损耗、真实功率损耗以及计算误差。本发明能够得到精度较高的循环寿命成本,可有效降低储能设备运行的功率损耗。
-
-
-
-
-
-
-
-
-